2024-09-26|閱讀時間 ‧ 約 34 分鐘

我2024年球桿體驗分享!

2024也快過完了,到了最後一季我也換血一些新球桿,對於目前球桿的特性來說,合我八字,所以運用和配合我的身體與動作自如。我球桿的八字是以習慣的規格為基礎,所以對桿身,桿頭和握把特性才能抓出來。體驗是所有事情的核心,而體驗過後就是要進行調整的任務。或是作為下次新球桿選擇和購買的基礎。

raw-image


以木桿來說,現在的木桿都以容錯、易打為標配,當然有不同的款式或型號可以選擇。但我個人的經驗是選容錯高的扁大的桿頭,容錯會拉到滿格。配上不同特性的桿頭身也容易,要走易打或性能皆可。不過,如果一開始就衝有難度的選手款桿頭,使用難度會拉高,配置桿身也不容易達到一些懶人包的特性。


我現在的木桿配置規格都一樣,但桿頭選高容錯特性,桿身走低倒旋、低彈道來衝球速、壓低倒旋和落地滾動性。從10年前我就開始買高容錯的木桿,近3年才配以低倒旋和低彈道的桿身。因為我下場都會用更多的身體轉動、尤其肩膀,這容易讓球飛高,所以壓低彈道和低倒旋是開外掛的標配。而這2年用下來的結果非常好,距離從240~280碼。


鐵桿也是如此,桿頭就是中空設計,容錯和性能都能兼顧,再配上碳纖維桿身,動作和力量就隨叫隨到。我的鐵桿彈道一樣也會高,所以倒旋低是非常重要。這樣的配置已經讓我用超過10年時間,好打好用,只是我平時很少練球,準度是時好時壞。我是太要求,因為只有多練習才能提升準度。


在挖起桿,我這兩年算做了不少新wedges,我也發現一些東西,也摸出我自己習慣的特性與要求。首先,wedge我平時也練不多,所以它不能難度太高。我這2年用一些日本鍛造和美國鑄造的wedge桿頭,我覺得美國的鑄造wedge比較容易操控。對一般球友來說,練球時間只有週末,如果想要讓下場的切桿達到你的預期,或不要產生太大的失誤,這類的桿頭是比較容易上手。


日本鍛造雖然不錯,手感好,但反彈角沒有美系的高。尤其球在草密的狀況,需要更多的bounce去把球給送出了。如果你的短切經驗值不高,就不太敢用力切下去。因為怕被草絆住、先切到土、送球沒有做好等,都影響最後球的距離和感動習慣。不管你是用高拋/飯/Flop shot、還是一般切球/chip shot,都沒有美系wedge的桿頭容易。


換句話說,日本鍛造的桿面會吃球、把一些能量給吸掉,再把球彈出去。所以當我用鍛造wedge時會非常挫折,為什麼距離出不來,球很難脫困等狀況。導致我都會回去用鑄造的wedge,我的wedge都是配鐵桿桿身,所以沒有存在因為桿身特性和材質不同導致距離變短。同時我也覺得True Temper Dynamic Gold S300 挖起桿115桿身真的差。


手感沒有,距離也差。和我習慣用的DG tour issue S200比真的鳥到想折斷。力量放進去到桿身,沒有任何釋放的彈性,或把桿子的力量灌到球的效果。完全就是一支鐵管,沒有性能和手感的桿身。所以讓日系鍛造的wedge產生不了提升效力。日本鍛造的wedge會需要比較多操控,不是懶人球友的最佳夥伴。技術和經驗沒有到一個火候,很難發揮效果。


推桿是我這2年玩的主力,從Scotty、LAB、Bettinardi、Zen、Vega、odyssey都買來,依據自己使用需求來custom我自己的規格。我也裝一支長尺38“的推桿,得到的結果也沒有達到期待。我所有的推桿都配上碳纖維桿身來提升操控和手感,長度都配置32.5”~33“範圍。基本多數推桿都達到我的預期,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我的最愛Zen。


它的重量、操控、和滾動習慣和手感真的最適合我。其他的推桿都可以用的很不錯但我這2年就裝了12支推桿,所以我可以抓出我最喜歡的,Scotty Phantom X5.5、LAB Mazz1、Odyssey Ai One Ch7都是mallet款式,非常好推、高容錯、手感也很棒,只是這類推桿的距離是硬傷。尤其對大果嶺設計,要一推近就要神明波比了。


對於傳統刀背式的new port2風格是我習慣的桿頭。在長距離上表現最好,很高比例可以一推進,就算沒有進也可以在洞口一步範圍。尤其Zen的桿面紋路可以帶出好的滾動習慣,LAB 的Link1也是類似的桿面紋路,所以用起來最好。但Link1的桿頭比較重,對我用會有點吃力。相對Zen就輕鬆容易,我有2款Zen刀背推桿,都是我用的最順手。


以上這些結論都是我個人在這2年中,嘗試不同的組合和桿身、桿頭特性,得到的結果。最後在以自己的體驗為主來決定哪一種對我使用最容易、輕鬆?你如果要問我,桿頭、桿數和握把哪個重要?都重要,我木桿都是用手感最柔順的握把。沒有體驗,就沒有你的最愛。體驗就是你的球桿經驗值,也是最無價的高爾夫證照!


chien,Peargolf網站洋梨高爾夫臉書chien個人臉書Pear Golf twitt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