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寫作提升研究深度:給碩博士生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碩博士生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學術研究,還有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找到真正有意義的方向。從即時滿足到長遠目標的取捨,從「擁有更多」到「做得更好」,這些都是我們每天要面對的抉擇。


在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6》裡,幾段話啟發我思考,如何將寫作變成提升研究深度的手段,而不是單純的日常任務。

raw-image


▋將「物品」轉化為「裝備」


萬維綱老師提到「要裝備,不要物品」。這句話特別適合碩博士生來理解我們日常學術資源的使用。許多人習慣購買大量學術書籍、報告或訂閱線上課程,但這些資料若未被有效應用,就只是「物品」而已。


對我來說,寫作日曆的實踐讓我體悟到,書籍與課程應該成為幫助我持續學習與產出的「裝備」。每天設定明確的寫作目標,讓知識成為我達到更高學術目標的助力,而不再只是單純的收藏品。


▋透過寫作建立學術深度


作為一名碩博士生,日常寫作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或論文,更是為了培養批判思維和學術深度。寫作日曆幫助我每天都有規律地進行小範圍的知識輸出,這不僅加深了我對學術概念的理解,也讓我逐步累積完成論文的信心。


在讀完一篇文獻或一章書籍後,我會試著將所學內容簡單總結,再寫出自己的反思。這樣的訓練不僅能促進我對複雜概念的理解,也能將這些想法內化,成為我自己研究的一部分。


▋培養批判性品味,學會篩選資訊


碩博士生常面臨資訊過載的困境,各種學術資源和研究方法層出不窮。通過每日寫作,我逐漸發展出一種對學術內容的判斷能力。我學會如何快速辨別哪篇文獻具有真正的學術價值,哪篇只是在重複已知的資訊。


這種判斷能力,讓我在面對龐大的研究資料時,不再感到迷失,反而能迅速抓住核心,將時間和精力專注於那些對我研究方向真正有幫助的內容。


▋深度學習取代即時獎勵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容易陷入即時回饋的陷阱,例如快速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感到滿足。然而,真正能提升學術能力的是持續的深度學習,而非片刻的成就感。


我開始每天堅持寫作與學習,從一點一滴的輸出中,感受到自己的知識基礎不斷夯實。這種深度體驗讓我逐漸擺脫對即時滿足的依賴,而轉向追求長期學術上的成就感。


對碩博士生來說,寫作不僅是一種學術表達的手段,更是發展批判思維和累積學術資本的重要工具。透過日常寫作,我們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研究方向,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學術品味,並且在學術道路上持續前進。


寫作的過程或許繁瑣,但每一次的筆記、每一篇的心得,都是我們朝著學術深度邁進的重要步伐。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的學習過程,常常充滿壓力與挑戰,不少人可能會經歷情緒波動或焦慮感。李松蔚老師在《情緒管理15講》中提到一個觀點,讓我對情緒的理解有了全新的體會: 1. 情緒是流動的,而不是固定的; 2. 沒有所謂「永遠好的情緒」; 3. 更好的情緒狀態,是能夠自然、靈活地應對變化。 這幾句話引
「要讓人按照你的意圖做事,傳統上是威逼或者利誘。」 「行為學的做法是用一些微妙的設計,不需要什麼成本,就能影響人,而且他還覺得是他自己想要這樣的。」 「“假目標效應 Decoy Effect”,是故意在貨架上擺放一種又貴又不好的商品,作為假目標,襯托旁邊真正想賣的東西。」 「這個技
在撰寫碩博士論文的過程中,修訂是必經的重複性工作。德國社會學家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筆記系統」廣為人知,但其實盧曼整天並不是在做筆記,而是在進行大量的寫作與修訂。這對碩博士生來說,能夠提供非常實用的參考。 ▌盧曼的寫作策略:從初稿到修訂 盧曼的寫作方法從草稿
Matt Beane 在 2024 年出版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一書中,提出了對技能與文明的新見解,這讓我重新思考了碩博士生應如何理解「文明 Civilizati
「"創業精神 Entrepreneurship" 其實是一種"管理 Management", 雖然前者聽起來很酷,創新,讓人興奮,而後者呆板,嚴肅,無精打采。」 「"願景 Vision" 是你想要改變人們做某件事的方式。」 「"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 其實是一組管
在碩博士階段,無論是論文寫作還是學術發表,視覺化表達能力愈來愈重要。如何運用平面設計與圖解技術,將複雜的學術概念具象化,不僅能夠提升研究的溝通效果,也能讓你的學術作品更具吸引力。那麼,作為一名碩博士生,如何有效入門平面設計,並逐步掌握圖解技巧呢? ▋從欣賞設計開始,提升視覺敏銳度
碩博士的學習過程,常常充滿壓力與挑戰,不少人可能會經歷情緒波動或焦慮感。李松蔚老師在《情緒管理15講》中提到一個觀點,讓我對情緒的理解有了全新的體會: 1. 情緒是流動的,而不是固定的; 2. 沒有所謂「永遠好的情緒」; 3. 更好的情緒狀態,是能夠自然、靈活地應對變化。 這幾句話引
「要讓人按照你的意圖做事,傳統上是威逼或者利誘。」 「行為學的做法是用一些微妙的設計,不需要什麼成本,就能影響人,而且他還覺得是他自己想要這樣的。」 「“假目標效應 Decoy Effect”,是故意在貨架上擺放一種又貴又不好的商品,作為假目標,襯托旁邊真正想賣的東西。」 「這個技
在撰寫碩博士論文的過程中,修訂是必經的重複性工作。德國社會學家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筆記系統」廣為人知,但其實盧曼整天並不是在做筆記,而是在進行大量的寫作與修訂。這對碩博士生來說,能夠提供非常實用的參考。 ▌盧曼的寫作策略:從初稿到修訂 盧曼的寫作方法從草稿
Matt Beane 在 2024 年出版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一書中,提出了對技能與文明的新見解,這讓我重新思考了碩博士生應如何理解「文明 Civilizati
「"創業精神 Entrepreneurship" 其實是一種"管理 Management", 雖然前者聽起來很酷,創新,讓人興奮,而後者呆板,嚴肅,無精打采。」 「"願景 Vision" 是你想要改變人們做某件事的方式。」 「"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 其實是一組管
在碩博士階段,無論是論文寫作還是學術發表,視覺化表達能力愈來愈重要。如何運用平面設計與圖解技術,將複雜的學術概念具象化,不僅能夠提升研究的溝通效果,也能讓你的學術作品更具吸引力。那麼,作為一名碩博士生,如何有效入門平面設計,並逐步掌握圖解技巧呢? ▋從欣賞設計開始,提升視覺敏銳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