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移居沙巴多年的小姑一家,預計抽空至西馬旅遊,也回馬六甲訪親探友。妹夫想順道取回,幾年前在鍾正川美術館展覽的一幅水墨畫作。妹夫原本期待能與鍾老師聚首請益,誰知聯繫之後,得知鐘老師屆時人在中國,幸而鍾老師已交代學生戴女士,協助妹夫取畫。
戴女士在假日大塞車之際,特地回市區一趟,讓我們有些過意不去。她找出畫作,完成任務之後,還熱情邀請我們上樓喝茶小聚。戴女士和妹夫聊了許多書畫相關話題,我們在一旁聽聽,多少長點見識。
先生眼尖,看見一旁有兩張木椅,提醒我這可能是仿明代家具,難得今日有緣相遇,不妨坐坐。我端詳幾眼,木椅素樸大方,坐起來舒服,確實是很棒的木椅。戴女士也說,鐘老師還想再找兩張。
幾天後,先生告訴我,鍾老師那兩張木椅叫官帽椅,還拿出趙廣超等人所著《一章『木椅』》佐證。官帽椅基本上是有扶手的靠背椅,廣受明代詩禮世家喜愛。乍見素樸,椅背的木雕牡丹,是官帽椅唯一的裝飾。它奢華之處在於木料、工藝,低調僅為不張揚的教養,富貴才是本色。官帽椅常用紫檀、黃花梨木,這類珍貴硬木,往往需上百年歲月,才長成足以製作家具的大小,想來實在奢侈。聽說紫檀因過度砍伐,早已絕跡。缺乏現代機械協助,明代木匠竟能完成硬木裁切、打磨等等,工藝確實卓越,不過一套高級家具,總要耗費木匠八年十年,可知多麼珍貴。書中還畫出官帽椅所有零件,精細可觀。沒想到看似簡單的一張木椅,竟由這麼多零件構成。可惜我不懂木工,讀了也用不上。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椅子大致是宋代之後,民間才逐漸普及,倘若有人兜售漢代玉櫈這類古董,純粹貽笑大方。《一章『木椅』》簡述中國人先是席地而坐(夏商周春秋戰國),然後從床、榻到椅子,又過了大約一千年,直到宋代椅子(高足坐具)才取代席地而坐,並約略介紹相關家具,相當有趣。
《一章『木椅』》提及元代重視工匠,貶低文士,而工匠社會地位提高,奠定明代各式工藝興起。這寥寥幾句,讓我大受震動。蒙古人重武輕文,在以往的歷史課本被指摘造成文化低落,然而,就因元朝重武輕文,之前被社會輕視的工匠階級,反因地位提昇,獲得良好發展。過去歷史教育內容太過單一,往往未能觀照整體社會發展,以致學子往往管中窺豹,還以為瞭解真相。既然過去的歷史教育缺漏甚多,若有餘力可讀讀不同資料,多想一想,許多歷史事件,未必如過去所知的那麼理所當然。
印象中,鍾老師的官帽椅為黃褐色,木料應非紫檀、黃花梨木。至於是否依照昔日工藝仿作,外行如我無從分辨,說不定內部鎖了螺絲,畢竟其他木料光靠鑲嵌,不知能否安全持久。既然已知是仿官帽椅,假使下回有幸,我會好好坐一坐,並拍照留念。
未來倘若經濟能力許可,我也想買幾張仿製官帽椅。至於紫檀、黃花梨木等正宗明代官帽椅,我確實好奇,說不定日後機緣巧合見到實物,欣賞其木紋肌理,最好稍坐一下,坐在罕見的工藝品上浮想聯翩,想必是難得的人生經驗。官帽椅再好,瞧瞧即可,我們畢竟是無德無才的普通人,不必妄想佔有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