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我與馬六甲網友交情不惡,惜因旅途遙遠與陰錯陽差,相識數載仍緣慳一面。本人雖尚稱豁達,卻依然對無由識荊有著淡淡的遺憾。沒打過照面,能算朋友嗎?

識荊,教育部國語辭典如是說:語本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以識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亦作「識韓」。

李白寫這篇《與韓荊州書》,目的是希望時任荊州長史的韓朝宗引薦他。李白表明景仰韓朝宗之餘,極力推薦自己的才能,語氣謙遜卻充滿自信。全文洋洋灑灑,文采華美而意氣風發,歷代傳頌不絕,確為名作。然而他如此用心良苦,究竟有沒有用?很遺憾,歷史告訴我們韓朝宗並未提攜李白。莫非李白媚眼拋給瞎子看,根本投錯敲門磚,韓朝宗愛才惜士全為浪得虛名?非也,韓朝宗確實薦舉過不少人,他甚至願意主動帶孟浩然至長安,打算向朝廷推薦孟浩然。誰知出發那天,孟詩人正與朋友把酒言歡,不顧旁人提醒與韓朝宗之約,他酒興一發,喝醉了,終於未能赴約,韓朝宗一氣之下獨自回京,引薦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既然韓朝宗果真有心為國舉才,為何沒看重李白?我非韓某心腹,自然不解其意。但若本人收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恐怕亦對李白印象不佳。此文佳妙確為過人之處,但文字誇大略欠真情,難免令人疑心作者不大牢靠。至少我才不相信那個笨蛋當真認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然而,與其說李白為了獲得貴人賞識而胡亂拍馬屁,倒不如說他喜於雙方並無厚誼之時賣弄文采。好比同樣為離別,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與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情調大異,但,奇怪的是,孟浩然為李白景仰佩服且交情深厚的好友,而汪倫與李卻只有一面之緣,何以看似李白對汪倫更為熱情?我以為好友分離惟遺思念,是以情感細膩蘊藉;而他對汪倫缺乏深刻的認識與情誼,因而贈詩只能以奇想浪漫取勝。可見寓於平淡的真情才雋永,過於誇大的表示未必缺乏真心,但由於略帶表演性質或逞能炫才,情感的成分因而稀薄不少。

李白或許名利心重,才會留下《與韓荊州書》這篇文字。但還稱不上罪過,年少輕狂誰無凌雲大志?再者大詩人自信滿滿,胸中藏有太多為國為民的鴻圖期待施展,他與只求功名利祿之輩,畢竟大大不同。可惜不僅韓朝宗沒賞識他,就連唐玄宗也僅將李白視為文學侍從之臣,並未讓他參與實際政務。李白雖失意政壇,卻留下諸多光芒萬丈的詩作,若他果真如願參贊機要,恐怕沒多少心力寫詩,得失之間原也難說。

至於我,但願今生得見海外友人,總該不是奢望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98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Dear diary: 久別重逢當臨面,久未見,久寂沉心怦動,久思念,久違恐忘卿顏。幸我雖眼盲,仍舊一眼認出妳。 恰若晴日悶悶,胸有糾結難親解,卿若扶風迎面來,吹散我周身霧霾,得一時清明靈通。是生若旅,過而不留,行住隨心,解結隨緣。如觀滄海,漫漫浩浩,浪濤反復兮不止歇
Thumbnail
Dear diary: 久別重逢當臨面,久未見,久寂沉心怦動,久思念,久違恐忘卿顏。幸我雖眼盲,仍舊一眼認出妳。 恰若晴日悶悶,胸有糾結難親解,卿若扶風迎面來,吹散我周身霧霾,得一時清明靈通。是生若旅,過而不留,行住隨心,解結隨緣。如觀滄海,漫漫浩浩,浪濤反復兮不止歇
Thumbnail
我與馬六甲網友交情不惡,惜因旅途遙遠與陰錯陽差,相識數載仍緣慳一面。本人雖尚稱豁達,卻依然對無由識荊有著淡淡的遺憾。沒打過照面,能算朋友嗎? 識荊,教育部國語辭典如是說:語本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以識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亦
Thumbnail
我與馬六甲網友交情不惡,惜因旅途遙遠與陰錯陽差,相識數載仍緣慳一面。本人雖尚稱豁達,卻依然對無由識荊有著淡淡的遺憾。沒打過照面,能算朋友嗎? 識荊,教育部國語辭典如是說:語本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以識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亦
Thumbnail
「沒有想到你會來!」上次的互動是什麼時候呢?
Thumbnail
「沒有想到你會來!」上次的互動是什麼時候呢?
Thumbnail
很喜歡初見這個網名。除了暗合本名之外,聽來似乎還蘊含著未竟的餘味,讓人不禁遐想:初初相見,然後呢? 初見二字出典極多,晏幾道特別愛用它。據我所知便有:「記得小蘋初見」《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臨江仙》、「樓倚暮雲初見雁」《南鄉子》。晏幾道雖亦為相國公子,不過父親晏殊在他七歲就過世了
Thumbnail
很喜歡初見這個網名。除了暗合本名之外,聽來似乎還蘊含著未竟的餘味,讓人不禁遐想:初初相見,然後呢? 初見二字出典極多,晏幾道特別愛用它。據我所知便有:「記得小蘋初見」《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臨江仙》、「樓倚暮雲初見雁」《南鄉子》。晏幾道雖亦為相國公子,不過父親晏殊在他七歲就過世了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某網路閱讀社團,邀請書友談談各自對閱讀的看法,以及那些書有助於提升智性。這個提議很有意思,我突然想起詹宏志說過的一句話,「閱讀包容了我的怪異與孤獨」。 我不善交友,家裏又常搬遷,以致缺乏長期的朋友。倒是家裏買了一些兒童讀物,閒時隨便讀讀,其中包括唐詩宋詞。唐詩宋詞搭配相關故事,讀來有趣,於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某網路閱讀社團,邀請書友談談各自對閱讀的看法,以及那些書有助於提升智性。這個提議很有意思,我突然想起詹宏志說過的一句話,「閱讀包容了我的怪異與孤獨」。 我不善交友,家裏又常搬遷,以致缺乏長期的朋友。倒是家裏買了一些兒童讀物,閒時隨便讀讀,其中包括唐詩宋詞。唐詩宋詞搭配相關故事,讀來有趣,於
Thumbnail
很喜歡書法家張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這副對聯,摘自張本人詩作。既曾書寫多幅,想必張充和亦頗為喜愛自得。我對崑曲所知不多,無從領略「一曲微茫」的心境。然而人到中年,回首半生交遊,確實期待「十分冷淡存知己」如此淡而有味的往還。不過這是我個人的體會,未必契合張充和原意。 由於長年在家工作,
Thumbnail
很喜歡書法家張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這副對聯,摘自張本人詩作。既曾書寫多幅,想必張充和亦頗為喜愛自得。我對崑曲所知不多,無從領略「一曲微茫」的心境。然而人到中年,回首半生交遊,確實期待「十分冷淡存知己」如此淡而有味的往還。不過這是我個人的體會,未必契合張充和原意。 由於長年在家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