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 X 在地實驗】「Curatoké :表演策展人學院」講座文字側記 I

【北藝中心 X 在地實驗】「Curatoké :表演策展人學院」講座文字側記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策展進行式:持續變動中的日常與藝術生態I

講者|丹尼爾.布蘭加.古貝(Daniel Blanga Gubbay)、傑夫.可汗(Jeff Khan)、Faith Tan(※為依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主持人|林人中

側記|王翊萱

「亞當計畫」是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家文化基金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耗費多年籌劃的人才培育課程,旨在利用表演藝術機構在業界中的人才培育功能,推動下一個世代的表演策展人,更帶領臺灣的表演藝術團隊、策展人學習策展思維。該計劃邀請了六位資深的策展人導師,以及八位年輕的策展學員,學員中四位來自臺灣,另外四位分別來自愛沙尼亞、印尼、香港、澳洲,多元的背景使學員能在縱向地從老師學習之外,橫向地和彼此交流與學習。

除了內部訓練課程外,此次舉辦向公眾開放的「Curatoké :表演策展人學院」系列講座。「Curatoké」這個名字由策展(curate)跟karaoke結合,講座主題為「持續變動中的日常與藝術生態」,此藝術生態系統可解釋為講者在各自的國家和地區中,如何以策展作為一種方法、表演作為一種工具,來和當地觀眾對話。本場講座邀請了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節目策劃總監 Faith Tan、澳洲墨爾本亞太表演藝術三年展創意總監 Jeff Khan以及布魯塞爾藝術節聯合藝術總監之一的 Daniel Blanga Gubbay。

完整側記文章請見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posts/395
raw-image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0會員
61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本講座延伸上一場次的討論,將焦點轉向如何把策展實務脈絡化,並理解藝術領域中工作的脈絡。期望觀眾能通過本場講座能了解各個策展人的背景為何、機構的經費來源,以及發想、實踐策展專案的方式。本場講座邀請了南非藝術節藝術總監Rucera Seethal及英國曼徹斯特國際工房創意總監 Low Kee Hong。
陶莫主要從事現場藝術(live art)。她的表演實踐以身體為核心,將東加的空間和時間哲學融入其中,強調太平洋地區氣候危機的影響。此外,她也積極投身急迫的環境運動和行動,期望在大洋洲引發變革。在澳洲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她對於種族、階級和女性政治的敏感性是顯而易見的,更致力於關心少數族群。
《太陽與海》於201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獲得金獅獎的殊榮,成為藝術圈與媒體的焦點,延展了氣候變遷和生態議題的創作實踐。2023年在台北藝術中心演出的版本,是連續四小時的歌劇表演,每場演出約一小時。觀眾沒有固定的坐席,能在舞台上方遊走地觀看演出,全程由上往下地觀看這片看似平凡的沙灘上發生的事件。
本講座延伸上一場次的討論,將焦點轉向如何把策展實務脈絡化,並理解藝術領域中工作的脈絡。期望觀眾能通過本場講座能了解各個策展人的背景為何、機構的經費來源,以及發想、實踐策展專案的方式。本場講座邀請了南非藝術節藝術總監Rucera Seethal及英國曼徹斯特國際工房創意總監 Low Kee Hong。
陶莫主要從事現場藝術(live art)。她的表演實踐以身體為核心,將東加的空間和時間哲學融入其中,強調太平洋地區氣候危機的影響。此外,她也積極投身急迫的環境運動和行動,期望在大洋洲引發變革。在澳洲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她對於種族、階級和女性政治的敏感性是顯而易見的,更致力於關心少數族群。
《太陽與海》於201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獲得金獅獎的殊榮,成為藝術圈與媒體的焦點,延展了氣候變遷和生態議題的創作實踐。2023年在台北藝術中心演出的版本,是連續四小時的歌劇表演,每場演出約一小時。觀眾沒有固定的坐席,能在舞台上方遊走地觀看演出,全程由上往下地觀看這片看似平凡的沙灘上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