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選擇,但後果自負,誰決定誰負責!
avatar-img
EP家

讓孩子做選擇,但後果自負,誰決定誰負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須學會在充滿未知和挑戰的世界中站穩腳跟,而我們,身為父母,最好的幫助方式不是替他們做好一切決定,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做選擇,並且承受這些選擇帶來的後果。

當然,這並不是恐嚇孩子。我們的目標不是讓他們感到害怕,而是讓他們明白:誰決定,誰負責。這句話雖然聽起來簡單,但背後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選擇與後果,是人生的常態

舉個例子,假設某天孩子堅持要穿新布鞋去上學,而你心知肚明今天要下大雨。你會怎麼做呢?你可以大聲喊:「你要是穿了新布鞋,下雨淋濕了可別怪我!」也可以平靜地說:「你可以穿布鞋,但今天預報會下雨,你自己決定。」最終,孩子選擇了布鞋,結果果然淋成了落湯雞。這時候,不需要責備他,反而可以笑著說:「看來布鞋不太適合下雨天啊。」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感受到後果,還學到了一堂寶貴的課。

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

老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孩子從失敗中學到教訓,才能在未來的選擇中變得更聰明、更有韌性。我們做父母的,總想孩子少走彎路、少吃虧,可是如果他們沒有經歷過失敗,如何學會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風浪呢?

你幫他解決每一個問題、替他規避每一個錯誤,表面上看,他的人生好像一帆風順。但一旦脫離了你的庇護,稍微遇到點挫折,他可能就會像失去舵的船一樣,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世界總是充滿意外,孩子不能一直依賴我們,他們需要學會自己撐起一片天。

都是父母決定,都是父母的錯?

如果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孩子便容易形成一種心理模式:「出錯了是因為你選的!」。每次決定都是父母做的,那麼一旦失敗了,責任自然就怪到父母頭上。漸漸地,孩子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凡事不順利,就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永遠不會自我反省。這種心態不僅不利於孩子成長,也會影響他們未來與他人的關係。

人生並不是一場可以怪罪他人的遊戲。孩子需要明白,他們的決定帶來的結果無論好壞,自己都要為之負責。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長大,並學會獨立承擔責任。

從失敗中成長,面對不確定性

孩子小時候的每一個小選擇都是為未來更大挑戰做準備的練習。當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們便逐漸掌握了面對生活中那些無法預知的困難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我們想要培養的。

所以,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避免所有的錯誤,而是給他們機會去犯錯,讓他們在跌倒後爬起來,並學會如何在動盪的環境中保持平衡。最終,他們會變得更加獨立和堅韌,能夠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總結

孩子終究會離開我們的懷抱,走向自己的人生旅程。我們無法幫他們避開每一場風暴,但我們可以教他們如何應對風暴。所以,下次,當孩子在做選擇時,不妨讓他們去體驗這個過程,並溫和地告訴他們後果。你會發現,孩子們不僅會做得更好,還會變得更有自信和更強壯。

avatar-img
EP家
0會員
12內容數
在這邊分享在育兒旅程中的點滴,與大家一起面對孩子的各種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P家 的其他內容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疑問:為什麼法律條文寫得這麼拐彎抹角、似是而非?什麼叫做「不得妨礙通行」?什麼又是「情節重大」、「適當措施」?說得白一點,這種模糊寫法,不就是讓執法人員有更多解釋空間,也讓民眾吃罰單吃得一頭霧水嗎? 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立法技術的「慣例操作」。 立法者,為什麼你不講清楚?
含 AI 應用內容
#法律#立法#空間
在育兒過程中,有多少次我們為了孩子的一點小錯誤而心煩意亂?或是因為孩子沒能表現得像個"小天才"而失望?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看問題的時間尺度太短。讓我們來聊聊“長尺度思考”,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生活中的煩惱變得微不足道,還能幫我們在育兒中更加心平氣和。 什麼是長尺度思考? 簡單來說,長尺度思考就是把
身為現代爸媽,我們重視親子溝通,這是與時俱進的好事。畢竟,上一代那種「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意識,我們也想讓他們參與家庭決策。於是,我們開始凡事都問孩子:「寶貝,晚餐想吃什麼?」「今天想去哪裡玩?」甚至「你想穿哪雙襪子?」 看起來是個充滿尊重的家庭氛圍,但實際情況往往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疑問:為什麼法律條文寫得這麼拐彎抹角、似是而非?什麼叫做「不得妨礙通行」?什麼又是「情節重大」、「適當措施」?說得白一點,這種模糊寫法,不就是讓執法人員有更多解釋空間,也讓民眾吃罰單吃得一頭霧水嗎? 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立法技術的「慣例操作」。 立法者,為什麼你不講清楚?
含 AI 應用內容
#法律#立法#空間
在育兒過程中,有多少次我們為了孩子的一點小錯誤而心煩意亂?或是因為孩子沒能表現得像個"小天才"而失望?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看問題的時間尺度太短。讓我們來聊聊“長尺度思考”,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生活中的煩惱變得微不足道,還能幫我們在育兒中更加心平氣和。 什麼是長尺度思考? 簡單來說,長尺度思考就是把
身為現代爸媽,我們重視親子溝通,這是與時俱進的好事。畢竟,上一代那種「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意識,我們也想讓他們參與家庭決策。於是,我們開始凡事都問孩子:「寶貝,晚餐想吃什麼?」「今天想去哪裡玩?」甚至「你想穿哪雙襪子?」 看起來是個充滿尊重的家庭氛圍,但實際情況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