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尺度思考:給育兒帶來的平靜與智慧
avatar-img
EP家

長尺度思考:給育兒帶來的平靜與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育兒過程中,有多少次我們為了孩子的一點小錯誤而心煩意亂?或是因為孩子沒能表現得像個"小天才"而失望?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看問題的時間尺度太短。讓我們來聊聊“長尺度思考”,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生活中的煩惱變得微不足道,還能幫我們在育兒中更加心平氣和。

什麼是長尺度思考?

簡單來說,長尺度思考就是把問題的時間線拉長來看。比方說,你今天不小心掉了100元,心裡一定會有些不痛快。然而,如果你把時間放長,例如放到一年來看,掉這100元可能就是這一年唯一的意外損失。這樣一來,一整年只損失100元似乎也不算太糟,對吧?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育兒上也可以運用這種思考方式,把眼前的小麻煩拉到更長時間跨度來看,就沒那麼「揪心」了。

  1. 孩子今天又沒吃蔬菜?看長遠!
    孩子今天拒絕吃蔬菜,但這代表他們一輩子都不吃嗎?可能只是今天他們的味蕾不太配合。如果你每餐都堅持提供健康食物,在一年內,孩子總是會吃到足夠的營養。與其因為今天的蔬菜糾紛焦慮,不如想想長遠目標:孩子慢慢接受並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這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
  2. 學業成績忽高忽低?淡定,放眼未來!
    孩子的成績突然掉了幾分,你開始擔心他們將來的前途?別急,長尺度思考派上用場了。我們回頭看看過去一年,孩子的學習曲線如何?也許今天的小低谷只是長期進步中的波動。關鍵不是每次測驗的分數,而是他們逐漸培養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十年後,誰還記得那次沒考好的小測驗呢?
  3. 育兒過程中無數的「失敗」?等著看結果!
    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在育兒中犯了無數錯誤:今天對孩子發了火,明天忘記幫孩子準備作業材料……這些小失誤看起來好像影響重大,但用長尺度思考,這些只是人生旅程中的小插曲。想想未來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他們的幸福感、獨立能力和自信心才是最終的衡量標準。而這些都不是由某次「小失誤」決定的,而是我們長期以來對他們的愛和支持。
  4. 孩子社交失敗?這只是成長期的一小步!
    孩子交不到朋友或跟小夥伴鬧翻,身為家長,心裡也跟著難受。其實,這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孩子在社交中碰壁、學習如何解決衝突,都是長遠來看非常寶貴的經驗。幾年後,他們的社交能力會更強,不再因為小事困擾。用長尺度思考來看,現在的社交挫折反而會成為未來更強大的基礎。

育兒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

在育兒的長路上,有太多的起起伏伏,長尺度思考幫助我們放下那些眼前的小問題,著眼於未來的目標。畢竟,育兒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當你下次面對孩子的挑戰時,試著把時間軸拉長一點,看看五年、十年後,這個問題是否還會重要。如果答案是“不會”,那麼現在也不值得太過焦慮。

最終,長尺度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減少眼前的焦慮,也讓我們能以更健康、和平的心態面對育兒的挑戰。放輕鬆,日子還長著呢!

avatar-img
EP家
0會員
12內容數
在這邊分享在育兒旅程中的點滴,與大家一起面對孩子的各種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P家 的其他內容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疑問:為什麼法律條文寫得這麼拐彎抹角、似是而非?什麼叫做「不得妨礙通行」?什麼又是「情節重大」、「適當措施」?說得白一點,這種模糊寫法,不就是讓執法人員有更多解釋空間,也讓民眾吃罰單吃得一頭霧水嗎? 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立法技術的「慣例操作」。 立法者,為什麼你不講清楚?
含 AI 應用內容
#法律#立法#空間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
身為現代爸媽,我們重視親子溝通,這是與時俱進的好事。畢竟,上一代那種「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意識,我們也想讓他們參與家庭決策。於是,我們開始凡事都問孩子:「寶貝,晚餐想吃什麼?」「今天想去哪裡玩?」甚至「你想穿哪雙襪子?」 看起來是個充滿尊重的家庭氛圍,但實際情況往往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疑問:為什麼法律條文寫得這麼拐彎抹角、似是而非?什麼叫做「不得妨礙通行」?什麼又是「情節重大」、「適當措施」?說得白一點,這種模糊寫法,不就是讓執法人員有更多解釋空間,也讓民眾吃罰單吃得一頭霧水嗎? 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立法技術的「慣例操作」。 立法者,為什麼你不講清楚?
含 AI 應用內容
#法律#立法#空間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
身為現代爸媽,我們重視親子溝通,這是與時俱進的好事。畢竟,上一代那種「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意識,我們也想讓他們參與家庭決策。於是,我們開始凡事都問孩子:「寶貝,晚餐想吃什麼?」「今天想去哪裡玩?」甚至「你想穿哪雙襪子?」 看起來是個充滿尊重的家庭氛圍,但實際情況往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