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

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羅振宇認為,企業面臨的風險往往不是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而是那些顯而易見卻被長期忽視的問題。在他的著作的《羅輯思維(商業篇)》中,用「灰犀牛」來形容這些顯而易見卻被忽略的問題。「灰犀牛」說明了為什麼許多企業即使看到了危機,卻仍然無法採取有效行動來避免失敗。

「灰犀牛」指的是那些大家都看見了,也都說出口了,有人還在不斷提醒,但就是沒有人真正採取行動去解決的風險。這個概念與「黑天鵝」形成鮮明對比:「黑天鵝」是難以預測的突發事件,而「灰犀牛」則是顯而易見卻被忽視的威脅。

讓我們來看一個令人震驚的案例。一位王牌機長,一生都以從未誤點為榮。在一個大霧天,他面臨了一個關鍵決定:是否要起飛?起初,他選擇等待,希望太陽升起後霧氣會消散。然而,情況卻變得更糟。在擔心破壞自己完美記錄的壓力下,他決定冒險起飛。在跑道上,當發現前方有一輛加油車時,他本應停下,但為了不延誤時間,他試圖讓飛機從加油車上方越過。結果造成了悲劇性的撞擊,導致機上數百人喪生。

這個案例完美地展示了「灰犀牛」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每一個決策點都很明顯,風險也都清晰可見,但機長卻在「保持完美記錄」的執念驅使下,一步步走向災難。這讓我想起了德國工程師 Hans Pabst von Ohain(帕布斯·海恩)提出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 29 次輕微事故、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隱患。

統計數據顯示,在企業倒閉案例中,超過 99% 並非因為「黑天鵝」事件而失敗,而是倒在了一些常見問題上,比如管理失誤、產品品質不佳、服務不良等。這些問題,公司內部的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甚至可能經常在會議上討論,但就是無法有效解決。

那麼,如何應對「灰犀牛」事件呢?羅振宇在書中提出了六條原則:

1. 承認危機的存在

2. 確定問題的輕重緩急

3. 立即採取行動,而不是只制定計畫

4. 善用危機帶來的改變機會

5. 站在有利位置及時發現危機

6. 保持全局觀

這些原則看似簡單明瞭,就像告訴驕傲的人要謙虛,或是告訴學習退步的人要用功一樣。但問題在於,如果解決方案真的這麼簡單,「灰犀牛」就不會成為一個普遍的管理難題了。

為什麼這些明顯的問題如此難以解決?我認為關鍵在於人性。就像那位飛行員的案例所展示的,問題不在於他不負責或不專業,而是他無法放下已經投入的努力(沉沒成本)。這種心理特徵在企業管理中也普遍存在:管理者往往會因為已經投入大量資源,而不願意及時止損或改變方向。

「灰犀牛」理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危機往往不是來自意料之外,而是來自視而不見。在現代商業環境中,能夠及時識別並處理「灰犀牛」問題的企業,往往能夠在競爭中勝出。

「灰犀牛」事件的特點在於其可預見性和被忽視性。要有效應對這類風險,關鍵不在於制定完美的解決方案,而在於培養正確的風險意識和決策思維。只有真正理解並重視這些看似平常卻潛藏巨大風險的問題,我們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悲劇性案例的主角。

圖片來源: Dall.E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生成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2會員
4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