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歷史名城到七彩丹霞的張掖----絲路之旅五


 

我們去了敦煌、酒泉(瓜州),接著走到古時候的涼州地界,今天的甘肅省張掖、武威等地。

張掖是歷史名城漢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這八個字的意思是斷匈奴之臂,張漢朝之掖(腋),用以連通西域各國。使張掖變成如此氣魄浩大的地方,要歸功於漢朝青年戰將霍去病。這個年輕的將軍一生僅僅短短24年,但是十來歲就開始上戰場打匈奴,第一次建奇功時年僅18歲,20歲官拜驃騎將軍,擊潰匈奴五個部落,把他們嚇得魂飛魄散;同樣在那年,繼續趁勝追擊,匈奴被打得兵敗如山倒,唱著哀歌四散奔逃。

漢朝從此控制了河西走廊之地,通往西域的道路得以暢行無阻,因此展開了東西方貿易繁盛的絲綢之路。唐朝玄奘大師往印度取經,去程回程都是經過武威張掖河西走廊的,當時這條路便是中外商隊通行的要道。

 比玄奘大師(西元600-664)略晚一些年的唐朝詩人岑參(西元715-770),寫了一首有名的邊塞詩《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記錄下邊關飛沙走石,石大如斗的惡劣環境。他說: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雖是寫唐朝軍隊出征,但顯然是以漢朝大將霍去病的英勇戰績作為藍本。他說,將軍晚上鎧甲不脫,半夜在寒風中出襲,匈奴人哪敢迎戰?我們只要靜候捷報即可。真是寫得繪聲繪影,氣勢激昂。

 2019年8月23日,我們車行至張掖。在這裡,遇到了一個地質學上的奇景「七彩丹霞國家公園」。

張掖的丹霞不是單純紅色,而是多種彩色,在這裡能看到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呈現出鮮豔的丹紅色和紅褐色,還有五顏六色造型奇特的彩色山丘,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美不勝收。

這裡的景觀讓我想起我看過的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大峽谷是北美古老的高原,被科羅拉多河水長期沖刷侵蝕,高處岩石堅硬,構成奇峰異石,峭壁石柱;谷底侵蝕活躍,河水激流奔騰,山光水色,映躍得景物變幻多端,讓人很是流連。

而七彩丹霞的地質則是紅色砂岩和其他礦物經過許多萬年的沉澱堆積而成。它與喜馬拉雅山脈的地殼板塊運動有關,經過長年累月的地殼抬升或崩積物坍塌,加上風吹雨淋,最終才被雕琢成這番奇特景象,似塔似柱,溝壑縱橫,色彩炫麗。沿途走在步道上面,看著兩旁的山丘起伏,奇妙的是它的顏色既有橫紋又有豎紋,好像造物主大肆潑灑顏料,做出一幅曠世鉅畫!

張藝謀有一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是在這裡拍攝的,在這個彩色大山裡面,小人物過著荒腔走板的生活,卻又留下一片尋常的血淚記憶,帶著點荒謬劇的氛圍,卻因為那瑰麗的山景,顯得格外有些意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