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自己從事件或環境中抽離出來,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如果能辦到,人生就差不多功德圓滿了,因為我已無我。
有一個婦人,經常下班途中買一碗燒仙草給婆婆當宵夜,她知道婆婆就愛這一味。婦人經常買,婆婆也很習慣,有一天,兒子問婦人,「媽媽,為什麼你要經常買燒仙草?」婦人回答,「因為奶奶愛吃。」兒子又問,「奶奶對你又不好,她對嬸嬸比較好。」婦人再回,「媽媽對奶奶好,跟奶奶對嬸嬸好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起比。」兒子不懂婦人的意思,心中對奶奶仍然有情緒。
理解人情世故的人會覺得奶奶分別心很嚴重,只會討好娘家有錢的小媳婦,對善良孝順的大媳婦視若無睹。而識因果的人知道是因緣使然,因為無緣不聚,無債不來。至於「無我」的人就像上述的婦人,對長輩孝順是本份,長輩對自己不好是她的作為,孝順的人有福,而分別心太重的人損福,這是兩個人、兩件事,所以是各自爬山,自修自得。
我們經常陷入一種「我對你好,你卻毫無回饋」的窠臼中難以釋懷。經常有人抱怨自己對公婆多孝順,而公婆卻把最好地段的田產都給不事生產的小叔,把毫無價值且貧瘠的土地給了先生。如果我們能了解因果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身上扮演的角色、主宰的力量,我們就能善解那一份「看起來」不公不義的恩怨情仇。在因果的秤砣上,他拿到的、我付出的,絲毫不會出差錯,誰都佔不了便宜,誰也吃不了虧。
身而為人,只要記得盡本份,盡為人子、為人媳、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夫的責任,責任和本份盡到了,不管對方是否理解、是否感謝,那都是對方的事,因為自修自得。我們既干涉不了他人的解讀,也控制不了他人的念頭,不如就平常心、平等心去做該做的事,其他就置入「無我」的境界,看不到自己,就不會起瞋恨心起煩惱心,一切都能用清淨心去看待。
#各自爬山
#自修自得
#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