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安的荔枝》唐代職場受難記:不可能的任務荔枝篇

raw-image


故事摘要

李善德是一位出身明算科的官吏,長年與數字為伍,擅長精確的計算與分析。他被指派完成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將新鮮的荔枝從嶺南運送到長安,以滿足皇宮對新鮮水果的需求。這項任務不僅涉及複雜的數據計算,還需應對嚴峻的氣候、漫長的運輸距離和各種不可控的變數。

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李善德不斷面臨挑戰,從荔枝的保鮮方式、運輸路線到如何應對官場中的種種刁難。他曾設計出“分枝植甕之法”,並不斷試驗和改進方案,顯示出他的靈活應變能力與專注精神。然而,儘管他付出了大量心血,最終卻因權力鬥爭和上層的私心而失去了功勞,反被牽連至流放。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全家被流放,卻也因此不被唐末的安史之亂波及。

心得

這本小說篇幅沒有很長,但是整個內容通順流暢,一看下去就完全停不下來,完全無法相信馬伯庸老師只用了11天就寫完這本小說。雖然背景設定在唐朝,但是書中許多事情都可以和現代社會相連結,活脫脫的唐代職場受難記,即使現代再怎麼進步,人性的底色永遠都不會變。我們身邊也充滿著李善德,在權力的傾軋下汲汲營營,隨波逐流下盡量保持內心的理想主義。

面對幾乎不能的任務時,李善德原本可以選擇躺平,反正最後都是一個死字,為何不趁此大撈一筆。但最後他卻說出了一句話: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那些和現實重合的點

  • 忠誠與孤獨:李善德雖竭盡全力完成任務,但卻因為缺乏政治背景而被邊緣化。這突顯了在體制內,單靠個人努力往往不足以保護自身利益。
  • 官場中的陰暗面:書中描述了權力的運作方式,如韓洄對李善德所說的“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抬”。這提醒人們官場中不僅需要才能,更需要精於處理人際和利益糾葛。
  • 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李善德堅信數字與理性,但在任務過程中發現,即便自己設計出周密的方案,最終仍受制於上層決策的無理要求和不可預測的變化,展現了現實的無情。
  • 個人價值與制度壓力:他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但終究敵不過權力遊戲。這反映了人在面對制度壓力時的無力感,即使再聰明、再努力,也可能在權力的夾縫中被犧牲。
  • 人性的光輝與黑暗:李善德的堅持與努力表現出人性的光輝,尤其是他追求真理與公平的決心。然而,他遭遇的背叛與利用,則展示了人性的陰暗面與自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