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命運

尊重他人的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常常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情況,看著身邊的人做著我們認為「不對」的決定。無論是朋友的投資選擇、親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還是朋友創業的夢想,我們心裡都可能會升起一股「想要幫忙矯正」的念頭。這是因為我們出於關心,不想看著對方走進困境,甚至可能心底有一種「我看得比他清楚」的優越感。但真實的情況往往並不如我們預期,當我們試圖插手時,對方也不一定會感激,有時候反而還會引來誤解和抗拒,甚至破壞彼此的關係。

我有個朋友,他在投資時總是聽信一些市場老師的名牌股。我看著他把錢放在一個又一個不穩定的投資上,心裡清楚地知道他這麼做有很大的風險。出於朋友的關心,我提醒了幾次,但他總是認為自己掌握了足夠的資訊和「直覺」。後來當股市反轉的時候,虧損很大,賠了錢之後才想到我跟他說的「早知道聽你的話」。這讓我想了很多事情,我們是不是不應該干涉別人的命運?


還有一些時候,我會看到親好朋友在教育孩子時的觀念真的是沒有任何教育價值。在公開場合,孩子任意大叫、丟垃圾也未指正,甚至認為這是孩子的「純真」表現。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樣要好好說,但其實是一種失去界限的溺愛,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行為不需承擔後果。但這是別人的家庭,他們的教育方式有他們的立場和理念。即便我心裡再怎麼不認同,這也是他們的選擇。好像我說甚麼都很奇怪,但我知道那樣的教育就是溺愛與縱容,談不上甚麼教育.


有次朋友突然告訴我,他打算開一間數位遊民民宿。他覺得這個是世界的潮流,認為在這個地方會是一個新潮又有潛力的噱頭。可我出於對當地環境和市場需求的了解,我其實知道這樣的想法並不切實際。我嘗試暗示他,這個想法需要更深入的評估,但他並不認同,但他也沒說甚麼,可能抱持著之後要證明給我看的心態。但到最後,民宿用好了卻少有客人上門,他才感到迷茫,每個月的房租壓得他喘不過氣,我也是愛莫能助。

這些經歷讓我開始想了很久:當我覺得別人的選擇「不對」時,我究竟是在幫助他,還是在滿足自己「我說的才是對的」這種想法?也許,生命的道路有時候就該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和承擔,而我作為旁觀者,反而不應過多干涉。每個人都應有走自己路的自由,不管那條路是否看起來「正確」,即使這條路可能讓人流血流淚,但都是自己選擇的。


尊重他人的命運好難,我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想要說甚麼,至今仍努力的練習當個旁觀者。我們到底應該不應該干涉別人的選擇?或許,尊重他人的命運,即使知道結果不是很理想,是不是也是一種尊重呢?

avatar-img
盧西恩的沙龍
22會員
37內容數
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到各國訪視風土民情,熱於分享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透過不斷學習探索,讓自己與社會不斷進步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盧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能想像底層男性購跨國購買婚姻這件事情依然存在嗎?即使在台灣這樣進步的地方,透過仲介跨國結婚的現象,在底層男性仍然存在著。這種婚姻形式,雖然看似解決了一部分男性的婚姻問題,卻隱藏著諸多社會、家庭以及倫理上的深層矛盾。 底層男性通常面臨以下幾個困境,導致其在婚姻市場中競爭力較低,簡單來說就是
人跟人之間需要保持點距離上的美感,關係才能維持和諧. 周末的時候很閒,騎著我的電動腳踏車去拜訪幾位朋友,不約而同他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就是跟原來自己的朋友圈鬧僵了,大多都是理念不同或著在同一個行業中;例如雙方覺得彼此相互抄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原創,因為商業競爭鬧翻了.到後來的相互攻擊或著朋
在傳統華人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人心,尤其對長子或獨子,父母往往賦予更高的期望,同時又過度寵愛。然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反而容易將兒子養成不獨立、不負責的「廢物」。這些人長大後可能成為啃老族或敗家子,無法承擔社會責任,甚至將家庭財產揮霍殆盡。 長子與獨子的特別地位與心理素質長子或獨子在傳統家庭中
你能想像底層男性購跨國購買婚姻這件事情依然存在嗎?即使在台灣這樣進步的地方,透過仲介跨國結婚的現象,在底層男性仍然存在著。這種婚姻形式,雖然看似解決了一部分男性的婚姻問題,卻隱藏著諸多社會、家庭以及倫理上的深層矛盾。 底層男性通常面臨以下幾個困境,導致其在婚姻市場中競爭力較低,簡單來說就是
人跟人之間需要保持點距離上的美感,關係才能維持和諧. 周末的時候很閒,騎著我的電動腳踏車去拜訪幾位朋友,不約而同他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就是跟原來自己的朋友圈鬧僵了,大多都是理念不同或著在同一個行業中;例如雙方覺得彼此相互抄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原創,因為商業競爭鬧翻了.到後來的相互攻擊或著朋
在傳統華人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人心,尤其對長子或獨子,父母往往賦予更高的期望,同時又過度寵愛。然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反而容易將兒子養成不獨立、不負責的「廢物」。這些人長大後可能成為啃老族或敗家子,無法承擔社會責任,甚至將家庭財產揮霍殆盡。 長子與獨子的特別地位與心理素質長子或獨子在傳統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