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525# 「啊!我不該多管閒事!」

[俄羅斯]

雨稍微小了一點,但說小不小,每顆雨滴還是看得清清楚楚。這些法國女人一溜煙的全部不見了,沒隔幾分鐘出來已經妝容完整,每個都是神采奕奕。

「我們準備出發了呢!你呢?要不要一起走?」其中一個最豐腴女人問我。原來在下著雨的聖彼得堡,最好的安排是待在教堂裡。

基督復活大教堂,又稱喋血教堂或滴血大教堂,於1883-1907年建造,是為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進分子殺害而建。亞歷山大二世一直以來都是以「改革者」的姿態主政,一心想要平反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企圖大規模改革俄羅斯推動現代化,其中一個有名的改革就是全面解放農奴。當初的農奴制是俄國上流社會、大地主、及貴族的基礎;亞歷山大二世冒險改革縱然獲得很多人支持,但反對的人也不少,面對強大貴族們,即便皇帝也要做出妥協,許多政策無法周延的執行,讓很多農奴認為改革後的生活更差了,因為分到的土地有限,還需要賠償前地主,結果反而讓許多人債務纏身,於是,在這樣改革不徹底、民怨沸騰的情況下,羅曼諾夫王朝的悲劇發生了。在1881年的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在座車內遭到炸彈恐怖襲擊。

 亞歷山大二世其實躲過好幾次暗殺。那天,他的馬車剛剛躲過第一顆炸彈,應該老老實實回家喝伏特加慶祝一番,可是沙皇偏偏沒有,他回頭想看看有沒有人受傷,結果第二顆炸彈正中靶心。瞬間,改革夢碎,沙皇倒地,可以想像當時腦子裡最後的想法應該是:「啊!我不該多管閒事!」


命運持續的追趕著,1917年俄國共產黨革命,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內部破壞嚴重。二戰時聖彼得堡被德軍圍困期間,引發嚴重饑荒,滴血大教堂被用作蔬菜倉庫,因此被戲稱「馬鈴薯上的救主」。而戰爭結束後,它被當成附近一個歌劇院的倉庫。直到1997教堂才重新開放,讓眾人追思之用。滴血大教堂外表充滿了洋蔥頂與鮮豔的糖果裝飾,看得出俄羅斯建築相當重口味,看了這個教堂真的很難說服自己聖彼得堡是個冷靜、克制的城市。教堂的內部裝潢非常華麗,馬賽克裝飾面積達七千多平方公尺,展現了耶穌一生的經歷,地板是用義大利進口的彩色大理石拼出的幾何圖案,面積有六百多平方公尺,在帝國時期還設了專門的部門負責管理,現在用欄杆圍起來,旅客只能在外面觀看,不能踩上去。

於是這個滴血大教堂的存在就像一個不合時宜的笑話:這座教堂外表像個裝飾過度的婚禮蛋糕,內裡卻藏著一場歷史級的暗殺懸疑劇。你站在她面前忍不住想問,到底是來追思的,還是來開派對的? 俄羅斯好像就是這樣,在嚴肅和荒誕之間搖擺得毫無違和。滴血大教堂就是這一切的縮影—美得讓人屏息,慘得讓人發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