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伯11:【琐法指责约伯罪有应得】

伯11:【琐法指责约伯罪有应得】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二、劝其屏远罪恶(13-20)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无论约伯如何据理力争,一旦到神面前,他所犯的罪便显露无遗,而且,他的刑罚其实算轻。 充分体现了琐法的神观。琐法以约伯为对象,说明了神的权威、尊荣与人的软弱、虚妄。琐法在本文中的神观是没有错误的。问题在于和其它朋友一样,琐法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约伯的问题是什么。 

【伯十一1-2】1「拿玛人琐法回答说:」2「“这许多的言语岂不该回答吗?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吗?」

     这是琐法第一次发言,他不满约伯力辩无辜,说约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罪,要全知的神用苦难来唤醒约伯觉悟前愆。琐法的谈话分三部分:(1)斥责约伯自义(2~6节);(2)神的智慧难测(7~12节);(3)唯有悔悟,苦难才会过去(13~20节)。

琐法是个独断主义者,而判断是非黑白的标准则是他自己,只有他明白神的心意,知道神行事的法则。他不像以利法,不讲宗教经验(四1~11);也不象比勒达,不从古人的智慧里找道理(八1~8),他只讲自己的权威和绝对的是非,因而嘲笑约伯为自义。这许多的话怎么没有人回答吗?话说多了就证明一个人有理吗?「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琐法认为多言已经是犯罪的行为了。琐法似乎因约伯的长篇大论而生气了。东方人以语言简洁为美德(箴10:19和传5:2)。

【伯十一3】「你夸大的话,岂能使人不作声吗?你戏笑的时候岂没有人叫你害羞吗?」

      听见你这样夸大的话,我能缄默不言吗?你嘲弄神,不该有人来使你觉得羞愧吗?琐法比另外两位友人更坦率和严厉,他同样认为约伯受苦是由于自己的罪。他指出神加诸约伯的,只是他当受之惩罚的小部分(6节)。根据他这种简单的想法,约伯需要做的只有悔改,这样一切都会改变(13~15节)。琐法的权威并不是宗教经验或传统,而是直觉或常识。所以,他最终的权威其实是他自己;他看来是对的,便认为真是对的。这种人认为所有的问题非黑即白。琐法没有兴趣去探讨神之作为的奇妙。他不但称约伯为罪人,而且因约伯尝试了解神的作为而责备和侮辱他(12节)。

【伯十一4】「你说:‘我的道理纯全,我在你眼前洁净。’」

      你说过:我的品行是纯洁的,我在你眼中是清白的。说明了琐法对约伯之辩论的感受。琐法也指责约伯的抱怨,指出约伯夸大了自己的公义。琐法指责约伯为自己的“道理”和行为辩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约伯是这样的。约伯没有说自己是完全无罪的;但他坚持认为自己不是朋友们所指责的那种罪人。

【伯十一5】「惟愿神说话,愿祂开口攻击你,」

      琐法接着表达一个愿望,这愿望当然是约伯也共有的:惟愿神能发表意见,但愿祂开口。约伯说「惟愿我得着所求的」(六8),琐法就说「惟愿神说话;愿祂开口攻击你」(5节)。琐法自己想攻击约伯,却以为是替神说话,这也许是我们常有的错误:借神之名,行血气之事。

【伯十一6】「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祂有诸般的智识。所以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

     「诸般的智识」:神的智慧有两面:一面是人所看见的,另一面则只有神才知道。「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意思可能是将约伯暗中所犯的罪、隐而未现的罪都揭露出来。「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这句话本来是有道理的,但约伯所受的苦已经是撒但竭尽全力了,琐法却认为约伯所受的还不够重;我们若凭私意随便替神解释,也会和琐法一样毫无怜悯,把真理变成残忍的钝刀。

【伯十一7】「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

     琐法明白神的超绝与全知(7~9节);神的全能、无限而深不可测。据此,他推论出:人受苦一定是犯罪的结果。约伯象所有的世人一样极其无知,无法改变,就象野驴生下的仍是小野驴,不变成人(12节)。

【伯十一8】「祂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作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9「其量,比地长,比海宽。」

      神的智慧高于诸天,你能作甚么呢?你无能为力。比阴间还深,你怎能识透?你一无所知。相比之下,你又可以知道些甚么呢?他的智慧比地更宽,比海洋更深广。从四个方面描写了在基督里的神之爱(弗3:18)。琐法有关神伟大的几个反问句,是要约伯明白,与神的崇高相比,人是何等的渺小。

【伯十一10】「祂若经过,将人拘禁,招人受审,谁能阻挡祂呢?」

      如果祂忽然来到,把人拘禁、召人去受审,有哪一个能阻止祂呢?论到主宰万物神的主权。并且强调人与世界微弱得不足以对抗或干涉神主权。琐法述说,神是伟大的。如果祂选择攻击一个人,拘禁他,审判他,有谁能干预呢?约伯当然无权质问神对他采取的行动。

【伯十一11】「祂本知道虚妄的人;人的罪孽,祂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

      祂熟知人一切的过犯和错误;祂不用去留意查究,也可以清楚知道人的罪行。虚妄的人: 有诸多特征,若连接12节来看,则意指并不真正认识神的人(箴1:7)。 本节意思是神的定罪必然是准确,所以约伯一定是犯了罪。琐法从来不去想一想,约伯的苦难是不是神的定罪。

【伯十一12】「空虚的人却毫无知识,人生在世好像野驴的驹子。」

      如果世人也有智慧,恐怕野驴的驹子也会长成人的模样了。琐法用极度讽刺的话语指出,象约伯那样虚妄的人要变得有智慧,实际上比野驴生出一个人的可能性还低。固执而难以驯养的野生动物;琐法以野驴为喻,强调有些人的愚妄,他们因顽梗不化而不能真正认识神,委婉地暗示了约伯的固执。 

                     二、劝其屏远罪恶(13-20)

约伯所能做最好的是除掉他的罪,那时神便给他稳妥、安息和舒畅。否则,他必难逃灭亡。

【伯十一13-14】13「“你若将心安正,又向主举手。」14「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地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

     13-14节在你向神伸出手、转向祂以前,你要先除去你的罪,抛弃你的不义,不容不义留在你的帐幕内。琐法可能忘记了他自己也是人,人的判断不能永无错误。他对约伯的看法既不正确,而说话的态度一味嘲讽,难令人心折。象苦难这个千丝万缕般复杂的人生问题,岂是如此简单的分析所能完全说明。琐法相信约伯肯定有罪。他劝约伯除掉罪孽,作为恢复平安和幸福的条件。

【伯十一15】「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你也必坚固,无所惧怕。」

      神恨恶用罪孽之手所献上的祷告,只要帐棚中存留着不义,神的震怒便不会挪去(赛1:10~17;太5:24)。在原则上,这种见解是无可挑剔的。然而,约伯想要过的是比任何人都敬虔的生活,对他而言琐法的主张如同笑里藏刀那样狠毒。

【伯十一16】「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

     你将忘记一切的祸患,像流水一样从人的记忆中消逝,一切都要成为过去了。如同一阵雨,一潭水,或不断上涨,似乎要吞没一切的急流,不久就无影无踪,被人忘却一样,约伯眼下的苦难将会悄然消退。

【伯十一17-18】17「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18「你因有指望,就必稳固,也必四围巡查,坦然安息。」

      你们的人生必明亮如正午,虽然黑暗仍像早晨 你因有希望,才感觉安全;你因有保护,才坦然躺卧宴息。琐法认为只要约伯离开罪孽,黑暗便会立刻云消雾散,灿烂的光明随之而来。 约伯曾说自己的结局是一片「幽暗」(十22),琐法却说只要悔改,「虽有黑暗仍像早晨」,再一次劝诱照着撒但所指控的、用敬虔来交换祝福(一9~11)。但神从来都没有应许信徒「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17节),相反,「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

【伯十一19-20】19「你躺卧无人惊吓,且有许多人向你求恩。」20「但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们无路可逃,他们的指望就是气绝。”」

     你安然躺下,无人敢来扰乱你,反而有很多人来向你求助。读时若能和四7比较,可发现琐法态度的独断和言词的无礼。以利法和琐法都认定约伯有罪,以利法说话何等婉转,但琐法则断定约伯必是恶人,若不悔改,他最光明的前途就是死亡。三位朋友都认定约伯有罪,但以利法说话比较婉转,只是说:「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四7),而琐法的话根本就是定罪:「但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们无路可逃;他们的指望就是气绝」(20节)。这三位朋友都是好心人,但对神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所以说话既有正确的成分,也有不准确的成分。他们虽然有出于肉体的「好心」,但却坚持自己的盲点和偏见,连仅有的正确也会失去劝勉人、安慰人的功效。我们若认同所谓的「成功神学」、「恩典福音」,也会和三位朋友一样由果溯因,把受苦者当作信心不足、不够敬虔的人,使劝勉变成了定罪、安慰变成了控诉。

上图:以色列南地旷野Mitzpeh Ramon附近的野驴,是一种固执而难以驯养的野生动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