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17:【善恶互论垂为箴言(八)】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28)
本章圣经教导我们不可作愚顽之人。【箴十七1】「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
「设筵满屋,大家相争」:直译是「争吵祭」,对应于「平安祭」;表明不满足,失去相爱的心。「平安祭」是一种部份祭肉焚烧献给神,部份祭肉由祭司和献祭者分享的祭礼。他的家人和朋友吃掉(利7:11-18)。吃喝过度自然会引起纷争,因为滥用肠胃会使身心处于兴奋状态(箴15:16,17;箴16:8)。悠闲地吃一块烤面包片或干饼,总好过设筵满屋,大家却争吵、不愉快。
【箴十七2】「仆人办事聪明,必管辖贻羞之子,又在众子中同分产业。」
「贻羞」:行为可耻。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也可以与主人的众子「同分产业」,在亚伯兰的情况,有一段时间他的仆人几乎是他惟一的继承人(创十五2-3;代上二35)。真智慧是看重品德过于血缘关系,「仆人办事聪明」,就会激励「贻羞之子」(王上十一28-39)。人若拘泥于血缘关系,「贻羞之子」就会有恃无恐,结果害人害己(申二十一18-21)。一个能干的仆人,往往高升过于贻羞之子。因此,所罗门的臣仆耶罗波安,取得以色列十个支派的控制权,而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只能控制两个支派。
【箴十七3】「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指把金银熔化、去除杂质,以检验其纯度。「耶和华熬炼人心」:意思是神不会被外表的样子所迷惑,而是直接看透人的内心。真智慧是在管理家庭、分配产业的时候,尤其要透过外表察看内心。「耶和华熬练人心」:我们一旦碰到灾难或疾病等试炼,就容易发出怨言,倍感挫折,而并不将之视为得到熬炼的时机。但神甚至数过圣徒的头发(太10:30),并时刻鉴察、守护圣徒(诗121:3)。圣徒所面临的一切试炼,自有其深意。第一,试炼使圣徒认识到人的软弱,并发现自己的罪恶,以致痛悔(林后7:9)。第二,若要成为刚强的属灵精兵,就必须经历试炼(弗6:13)。若要不屈服于邪恶势力的诱惑与逼迫之下,而争战到底,就要克服许多患难(太24:13;来13:38;彼前1:7),需要经过千锤百炼而造的信仰。神借着试炼来造就圣徒(罗5:3,4)。
【箴十七4】「行恶的,留心听奸诈之言;说谎的,侧耳听邪恶之语。」
老年人很容易被恭维奉承的话欺哄,更应当谨慎分别「奸诈之言、邪恶之语」。人有什么样的内心,就爱听什么样的话语;而爱听什么话语,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真智慧是「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申四9)。行恶的留心听别人奸诈之言。他们喜欢听谎话、没根据的谣言,和虚假的指控。说谎的人,喜欢听丑闻、诽谤和邪恶之语。这样看来,人所听的言论,显示他心中的思想。
【箴十七5】「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
本节说明带来贫穷的灾难。那些把财富建立在穷人痛苦之上的人的确会有很高的收益。但到了神监察审判的日子,他们必然会懊悔莫及。那时他们一定很愿意跪拜在他们所伤害过的荣耀圣徒脚前,乞求得到一点圣徒所享的永远快乐(伯31:29;箴14:31;24:17-18;太25:40-46;路12:3)。老年人很容易娇惯孙辈,应当注意不要把他们宠成「戏笑穷人、幸灾乐祸」的人)。
【箴十七6】「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
几代人之间的区别并不意味着代沟。但作父亲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总想要儿女为自己争光,却不想自己也该成为「儿女的荣耀」。有智慧的子孙,才能成为「老人的冠冕」;而有智慧的父亲,才能成为「儿女的荣耀」。作父亲的年轻时愚昧不要紧,事后聪明并不晚;但若年轻时不思考,就很难事后变聪明、老了有智慧。 子孙是传宗接代的记号,又可以说是老年人生命的延续;而父亲的经验及教导对儿女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箴十七7】「愚顽人说美言本不相宜,何况君王说谎话呢?」
高贵的美言在粗鄙的愚昧人口中是不合宜的。更不合宜的是君王说谎话;一般人对君王有更高的期望。说话诚实,是选择朋友的第一个标准。「愚顽人说美言本不相宜,何况君王说谎话呢」:因为谎言会玷污高贵者,而诚实却会尊荣卑微者。人里面有什么生命,口里就会出来什么话语;「愚顽人」不能「说美言」,而「说谎言」的一定不是「君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即使能言善道,但若不诚实,早晚也会把人影响成「愚顽人」,所以不可交往。
【箴十七8】「贿赂在馈送的人眼中看为宝玉,随处运动都得顺利。」
不贪污、不行贿、不受贿,这对于当今各界的领袖是另一个严峻的挑战。贿赂在贿赂的人眼中,看为宝玉,宝玉在当时是用来作符咒,护身用的,也是邪灵所使用的,行邪术的宝玉。在这样情况下,用贿赂的方法就好像用邪术一样,给你暂时的亨通,并不能长久,对你没有真正的好处。贿赂本是一种礼物,但当你另有所图,希望对方收到后,为你作非法的事,这时,这礼物就成了贿赂物。而收受贿赂的就是贪污的行为。我们时常听闻,不少总统、首相下台,也都为此缘故。
1993年,美国一些大企业组成的联合机构──透明国际,曾评估各地的贪污状况,调查结果,最廉洁的国家头四名依次是纽西兰、丹麦、新加坡、芬兰。贪污最严重的国家头四名依次是:印尼、中国、印度、义大利。最近调查的青年数字,在亚州新加坡是第一,香港第二,全世界来说,香港排第十四。中国排六十六,台湾排第三十。人们关注社会的贪污问题,关注当官的是否清廉。特别是我们基督徒,如果也行贿受贿,我们相信神一定不会放过我们。求主保守我们。
【箴十七9】「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
这一节箴言劝我们要乐意赦免得罪我们的人。当与人争辩的时候,人很容易把对方的一切错误都抖出来,但爱则会使人闭口。所以与人相处必须不计较别人的过犯,尽管这不易做到,也要尽力而为。切勿将与话题无关的事扯入争辩之中。我们既然想长成基督的样式,就应当藉神的能力,饶恕人过去所犯的罪。9节强调了饶恕,10节强调了责备,以此来加深了教导的深度。遮掩弟兄的过错,并不意味着默认他的罪。并且,警戒与武断的批评也有所不同(来5:11~24)。饶恕与责备是爱的不同层面。
【箴十七10】「一句责备话深入聪明人的心,强如责打愚昧人一百下。」
因此,真智慧是不指望能教好愚昧人,只能求神亲自动工。而人能否听进「责备话」,这是「聪明人」和「愚昧人」的标志。「愚昧人」的愚昧,并非因为缺乏事实或理性的分析,而是因为他们无知地陶醉于某种优越感,不愿承认自己已经被别人当作傻瓜来愚弄。因此,再多的证据也无法说服「愚昧人」,要让「愚昧人」相信自己被骗了,要比骗他们更难。
【箴十七11】「恶人只寻背叛,所以必有严厉的使者,奉差攻击他。」
「责打愚昧人」,愚昧人反而更加反叛,结果必然自作自受、招来管教和惩罚。所罗门写此句时,心中或记得早年大卫王派约押和亚比筛击杀叛徒示巴的往事(撒下二十章)。恶人只寻背叛。他不愿意服从法律权威。他定意走自己的路。那奉差攻击他的严厉的使者,可能是王派来拘捕他的官员,也可能是神所差派的死亡使者。
【箴十七12】「宁可遇见丢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见正行愚妄的愚昧人。」
「丢崽子的母熊」:丢掉幼子的母熊以残暴出名;这种熊会特别凶狠。丢崽子的母熊是凶猛而不能控制的。但它的危险仍不及那发脾气的愚昧人。他一旦想到一些疯狂的主意,就没有东西可以制止他。宁可遇见残暴的母熊,而不愿见到一个行事愚妄的愚昧人。这给我们看到愚昧人行愚妄事情是何等严重的罪,他们是何等危险的人物。母熊如此凶恶也能处理,但愚昧人行愚妄却比这更难处理。
【箴十七13】「以恶报善的,祸患必不离他的家。」
愚昧人不但反叛,而且会「以恶报善」,结果必然会恶有恶报。正如大卫陷害忠心的乌利亚,结果刀剑永不离开他的家(撒下十二10)。以恶报恶本来就不对,何况以恶报善,我们原以为只有大奸大恶的人才会犯这样的罪。忘恩负义的罪也体现在家庭中;父母尽管在儿女身上做了千件好事,到时候若有一、两件不合子女们的心意,他们就会把父母诸般的恩惠忘得一乾二净。子女一辈子记不顺心的事,就怨恨父母!只懂批评,不懂欣赏也是现今普遍社会的风气;干了百桩好事,但有一桩差错,整个社会就抓住那把柄不放,直到把你攻击得体无完肤。怎样胜过忘恩负义之罪呢?不要只是挑剔批评,要懂得发掘别人的好处,欣赏别人的好处。
【箴十七14】「纷争的起头如水放开,所以在争闹之先,必当止息争竞。」
提防只穿了一个洞,从小洞冲出来的水很快就扩大。若没有及时发现和堵住堤坝上的小孔,将会一发不可收拾。争闹也是这样。小争执会演变成严重的纷争。因此,当争执仍未恶化时,我们应把它止息。否则,你可能不久就要陷入一场大争竞之中。
【箴十七15】「定恶人为义的,定义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神恨恶误审。把有罪的人释放或把无罪的人定罪,都同样为神所憎恶。今天我们的法庭上充满这样的事,但当人站在神面前的时候,对于这一切,他们都要作出交代。“公义,你们要行公义!”这句格言在历史的长廊上不断回响着。每个人都要照着神的公义标准来接受审判。
【箴十七16】「愚昧人既无聪明,为何手拿价银买智慧呢?」
人若花很多钱去接受教育,但却不认真学习,他就是愚昧人。要做一个好的学习者,必先要提高自己学习的欲望。他必须要有一个“学习的心”。本节箴言的第二个意思,也就是更有可能的意思是:愚昧人若没有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不应花钱去求智慧。“为什么──愚昧人既然没有能力,为何手拿价银买智慧呢?”他以为他能够买智慧,好象买面包一样。但他不知道他必须有一个能理解人的心。智慧不能用金钱买到,愚昧人手捧金钱求智慧,正是他的愚笨处。
【箴十七17】「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
真正的朋友,无论患难还是富贵,都能彼此亲爱。哪些是真正忠心的朋友,往往要在患难的时候才显露出来。慕迪的圣经里一个有趣的注解说:“真正的朋友就象长春藤一样──愈破落,他就依附得愈紧。” 弟兄为患难而生,意思是,手足之情的可贵,就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总在你身边。我们在本节不难找到主耶稣的影子。没有一刻祂不与我们接近;没有一个夜的黑暗使祂的爱不能令我们安心,没有!确实没有!
【箴十七18】「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乃是无知的人。」
「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就是在邻舍的见证下承诺作担保人,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将来作出承诺;不但要承担无限的责任,而且受制于别人和许多不可控的事件,等于冒失起誓(太五34)。若借贷者无力偿债,就要由担保者负责承担,很可能会超出担保者的能力,使他全家都陷入困境(二十16;二十二27;二十七13)。爱朋友(17节)并不是替他「作保」,若是真心救急济困,应该直接「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申十五8),「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路六35)。
【箴十七19】「喜爱争竞的,是喜爱过犯;高立家门的,乃自取败坏。」
爱犯罪的人喜欢纷争;炫耀财富的人,自招祸患。「高立家门」比喻自高自大,大声炫耀自己的财富;生活奢华的,也许超过他的收入;这人是自招灭亡。「喜爱争竞的、高立家门的」,都是只爱自己的人,不会「爱人如己」(利十九18),所以不能当作真朋友。
【箴十七20】「心存邪僻的,寻不着好处;舌弄是非的,陷在祸患中。」
「心存邪僻的」与「舌弄是非的」,都是以恶意谋求本身利益的伎俩;但这里指出,凡这样作的人,必自寻恶果,不但得不到好处,而且招惹祸患。正所谓「报应不爽」,若存侥幸之心而行恶走歪路,本节正是神对你的训诲。邪僻的心不会得胜,舌弄是非不会得逞。它们只招致损害,妨碍幸福的来临。
【箴十七21】「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愚顽人的父毫无喜乐。」
愚昧子不但害自己,而且害父母。因此,父母的真智慧是付上代价,从小管教孩子,帮助孩子敬畏神、勿交损友、娶个贤妻,才能避免自己因愚昧子而「愁苦」、「愁烦」。许多父母的教育失败,不是没有灌输孩子学问,而是没有教会孩子智慧。学问可以同时提高人行善或作恶的能力,惟有智慧才能让人在行善或作恶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
【箴十七22】「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我们再次学到,一个人的心情,对于疾病或意外受伤的治癒,有很大的影响。喜乐的心,对得医治有很大的帮助。郁郁不欢、忧伤的灵,使人元气大伤。即使遭遇困苦或疾病,也坚持在主里面喜乐,就会产生安慰和加强身心的力量(箴16:24)。「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指愚昧子的父母「毫无喜乐」,以致「使骨枯干」,最终抑郁而亡。
【箴十七23】「恶人暗中受贿赂,为要颠倒判断。」
本节的主题是愚昧子祸害社会。愚昧子长大后成为「恶人」,「恶人暗中受贿赂,为要颠倒判断」,不但祸害父母、祸害自己,而且祸害社会。因此,真智慧是知道家庭出了问题,社会也会出现问题。人本主义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用社会代替家庭,结果家庭破碎、父亲缺席,使许多人从小沦为缺乏家教的「愚昧子」,长大成为祸害社会的「恶人」,并且制定更多危害下一代的法律。
【箴十七24】「明哲人眼前有智慧,愚昧人眼望地极。」
本节指愚昧子弃绝眼前的智慧,追逐不切实际的虚空目标,小的事情看不上,大的事情又做不了,结果人生一无所得、害人害己。失败的教养使儿女成为愚昧之子,不但害了自己,也连累了父母。因此,真智慧的教养必须把智慧放在学问之前,把学问作为德行的辅助。学问可以帮助敬畏神的人变得更好,也可以帮助不敬畏神的人变得更坏。在没有智慧的人身上,学问会成为陈腐,机智会成为狡诈,朴实会成为粗鄙,厚道会成为懦弱,勇敢会成为粗暴,热情会成为谄媚。
【箴十七25】「愚昧子使父亲愁烦,使母亲忧苦。」
「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21节),因为愚昧子「寻不着好处」(20节),所以「使母亲忧苦」(25节)。「愚顽人的父毫无喜乐」(21节),因为愚昧子「陷在祸患中」(20节),所以「使父亲愁烦」(25节)。作父母最大的悲哀,是有一个只为他们带来愁烦..忧苦的孩子。
【箴十七26】「刑罚义人为不善;责打君子为不义。」
「君子」:可能指人格的高尚,而不是指他们在国家中的地位。「不义」:指他们被责打,是因为他们身为法官拒绝滥用职权。自从人类堕落犯罪后,社会道德沦落,是非颠倒,此等现象不但末世独有,只是末世比从前更趋严重。在这是非颠倒的世代,人类舍弃神的道德标准将招致严重的灾难。
【箴十七27】「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
「知识」原文的意思是「知识、洞察力、智能」;「性情温良」原文是「冷静的灵」。因此,多嘴多舌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性情暴躁是缺乏智慧的证明;而节制就是不懂的时候不乱说,懂的时候也不多说。鲁莽发言和轻易动怒,显露出一个人的肤浅。
【箴十七28】「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
27-28节是一对平行句,指出善于教养的关键在于管住口舌,真智慧的教养者首先要学会少说话: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和无知,才能控制口舌和情绪,「静默不言、闭口不说」。因此,少说并不是无知,多嘴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愚昧。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夸夸其谈的时代,人本主义的学校教导如何高谈阔论,却不教导如何进行条理清晰的辩论;教导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作出大胆的断言,重复煽情的口号,却不教导基于逻辑和证据的理性分析。这种教育只会使人记住一些流行的观点,知识可能有一公里宽、但却只有一公分深,结果倒是沾沾自喜、放纵口舌。真智慧的教养方法,不但要教导儿女「敬畏耶和华」(一7),而且要以身作则、和儿女一同操练「节制言语」。人若能「节制言语」,就能节制全身,因为「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


上图:主前2000年的古埃及壁画,描绘了金匠精炼黄金的过程。根据主前一世纪希腊《历史丛书》的记录,古埃及人把金矿中得到的天然金粉与盐、铅块、少量锡和大麦麸按比例混合,在用泥密封的炉子里连续加热五天,可以得到93%以上的黄金,而杂质变成了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