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片尾字幕還是不看完?這也是個難題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126
→報導摘錄→
Alissa Wilkinson:「好萊塢製片廠正認真地採取行動,透過運用 AI 工具來讓他們盡可能裁掉更多人力。如果您連演職員表都不看——您會發現這件事嗎?」
→報導連結→
https://deadline.com/2024/11/wolfs-sequel-demise-jon-watts-george-clooney-brad-pitt-no-longer-trusted-apple-1236186227/
→葉郎讀報→
COVID-19 後重啟的電影院產業,仍然繼續面臨各種戲院禮儀的激烈辯論。
最新辯論是關於電影院裡到底能不能唱歌。包含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 AMC 在內的電影院在映演音樂劇改編的《魔法壞女巫》(Wicked)時,提醒觀眾盡量克制不要跟著主角唱歌,以免影響其他觀眾。
馬上要上映的《海洋奇緣2》(Moana 2)的演員 Dwayne Johnson 顯然不同意。他剛剛公開向觀眾喊話,要他們想唱就大聲唱出來。他認為大家好不容易花這麼多錢來電影院看一部音樂劇,有資格愛怎麼唱就怎麼唱。
當然 Dwayne Johnson 的發言可能是替自己的電影造勢的公關策略。就如同《魔法壞女巫》的禁唱令,可能是為了聖誕節還要再上一部歡唱版,讓該劇重度粉絲再買第二次票。
紐約時報文化評論員 Alissa Wilkinson 今天則挑起了另一場戰火——關於「到底該不該看完片尾字幕」的老議題。
「看完片尾演職員表是對工作人員的尊重」這古老說法不需要重述,值得留意的是她提到反方的理由:
電腦特效大片和超級英雄電影盛行之後,電影的片尾演職員表已經長到誰都難以忍受。買票進來的觀眾沒有義務要像被留校察看一樣留下來一整節課不准走。
不是每個人都有巨大的膀胱足以應付這苦差事。尤其是片長長達2小時41分的《魔法壞女巫》。
好萊塢各工會向來把片頭和片尾演職員表當成戰場,盡可能爭取讓每個工作人員都列上去的機會。而他們的理由是基於一個石器時代的職場假設,認為名字被真正投放出來才能幫助他向下個雇主證明自已的真實資歷。IMDB 電影資料庫是個好東西,後來才被發明出來。
過去片廠主要以拷貝成本的理由來強力拒絕工會訴求塞進更多名字,但本世紀改用數位拷貝之後這個藉口再也不能拿上談判桌上來用。這就是為什麼2003年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片尾演職員會長達9分半鐘。
我個人對此議題的態度是持和「捷運站電扶梯到底能不能行走」差不多的立場。要走你確實有權走,但不應影響留下來觀看的其他人。
過去,台灣粗暴的電影院服務人員經常在片尾字幕時就把場燈全亮,甚至使盡全力大聲示散場方向和不要忘記隨身物品之類,徹底摧毀想要留在座位上享受最後幾分鐘餘味的觀眾。這種糟糕的狀況現在慢慢變少,但不久前我還是遇上《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電影真正結束的30秒前,不小心搶拍的工作人員突然推開緊鄰銀幕旁邊的門,進來要做散場準備的致命錯誤。
票價越來越高的2024年(我今晚剛看了一場全票高達480元),再細微的體驗瑕疵都會讓觀眾火冒三丈。合理推斷這樣的觀影文化衝突還要碰撞個好幾年,才會慢慢碰撞出新的規則。
不過紐約時報今天這篇文章,提醒了另外一個看完演職員表的重要理由:
每一家好萊塢片廠都在不斷裁減人力,並努力追求用 AI 來取代這些人力。如果你不留下來看演職員表,可能根本不會發現哪些職缺已經被 AI 殺死了。
去年的好萊塢大罷工表面上達成訴求、用新的勞動協議阻止了 AI 的應用。但實際上只是把受到更重大財務壓力的片廠驅趕到其他勞動協議還沒睡進拘束到的地方去盡可能使用 AI。
這個看起來不可逆的趨勢,將會使片尾的演職員表越來越短。其中有很多人的名字,將再也不會伴隨著片尾曲一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