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總回顧】遲到總好過沒到——2022年度十大電影(下篇)

2024/01/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上篇可以看這裡//


前情提要(文章內容中的「今年」為 2023,「去年」為 2022)

是的,你沒看錯!這不是今年,而是去年度十大電影的推薦片單,也意味著我拖了整整的一年總算捨得下筆,但秉持著「遲到總好過沒到」的精神,於是想藉現在年末人人都在總回顧的機會來順帶公佈它。

與此同時,亦稍微預告一下,今年(2023)除了同樣有以往的年度十大之餘,個人還會增加一份過去未曾有過的年度電影榜單(提示:跟版主的出生地有關),甚至希望以後能夠延續成為傳統,大家不妨可以期待一下。但在那之前,請容許我先跟各位分享——我的 2022 年度十大電影的前五名:


raw-image

5.《不!Nope》(美國)

當你越是嫌它不夠暴力血腥、不夠感官刺激時,只能說一聲恭喜,因為你正是《不!》想要諷刺的對象。就似片中的神秘龐然大物,象徵著來自奇觀的大反撲,當角色們盲目地追逐奇觀時,也將會為此而付出代價。

《不!》是知名美國喜劇演員喬登皮爾的第 3 號導演作品,隨著一鳴驚人的《逃出絕命鎮》,以及略顯暴走的《我們》口碑票房雙收之後,不單沒有感到自滿,反而端出了這部製作成本預算更高且更具野心及導功更為純熟的傑作。「返璞歸真」是本片故事劇本最想傳遞的核心價值,摩托車與馬、數位與手搖底片相機、科幻與西部的電影類型等等,皆是現在和過去對比的巧思。無論這世界變化有多大,但最不該變的永遠是那純粹的初心。

《不!》一如既往結合黑人歷史、美國社會議題、政治隱喻、科幻元素及恐怖氛圍的同時,正如前述所言,這回純熟的導功以更為沉穩收斂的手法來推動引人入勝的劇情。如此克制的敘事風格也同樣被運用在影像美學上,可謂一脈相承,並反其道而行地,一洗現在大部分主流商業電影其琳瑯滿目式的視覺效果,透過廣闊的天空與荒原讓畫面形成大量的留白,以強調巨大的飛行物體,再搭配高超的攝影、構圖、調度與運鏡,進而拍出近年來最精彩的大場面動作戲。我仍然猶記在 IMAX 廳的大銀幕上欣賞《不!》時所帶來的震撼感,是一次極佳又非常獨特的觀影體驗。


raw-image

4.《野馬分鬃 Striding Into the Wind》(中國)

雖說《野馬分鬃》是中國新生代導演魏書鈞在 2020 年面世的電影,但在台灣直到去年才正式上映,也可見我對它的喜愛程度,抑或者本片是多麼深得我心。說到底,在看《野馬分鬃》時很難不讓人想起胡波,但千萬別誤會,它跟《大象席地而坐》有著完全截然不同的調性與風格,而是兩人的作品都讓觀眾們再度被中國獨立電影給驚艷到。

若要簡單来形容的話,《野馬分鬃》大概就像是《世界上最爛的人》的變奏版,講述了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對前途迷惘的人生階段,劇情在精準到位地道出中國年輕一代追尋夢想與殘酷現實中掙扎的同時,卻又不失幽默感的諷刺元素,有種苦中作樂的精神。尤其因影像錄音系學生的設定,不少橋段只有資深影迷才能看懂的笑點,讓人觀影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嘴角失守。而片名中的「野馬」可以是那輛男主人公總是開在都市卻顯得格格不入的吉普車之隱喻,其越野性能應要在草原上奔馳,那才是屬於它的一片天,也對應了男主人公所面對的處境與嚮往的目標。

話說回來,看《野馬分鬃》特映會的當天恰好就是胡波的忌日,即胡波逝世的五週年。你說這是巧合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raw-image

3.《在車上 Drive My Car》(日本)

《在車上》其故事主軸中所探討「如何走出過去陰影」的主題看似格局不大,但從敘事手法上與不平凡的片長中卻完全透露了,它是野心十足的傑作。

而作為又一部片長近三小時的文學系劇情片,《在車上》可以說是絲毫沒有冷場。它以不快也不慢剛剛好的步調節奏,不斷透過大量有趣的對白來堆砌,突如其來而精彩的劇情轉折,以及演員們表現出色的對戲,都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極其奇妙又扣人心弦的觀影之旅。更別說片中利用多種語言的呈現,尤其手語的部分最為印象深刻,竟能運用得行雲流水的地步,豪無突兀之感,令人讚歎不已。

如果說短而精的《偶然與想像》是成功打開觀眾對一劇之本威力的無限想像,那麼《在車上》則是一展濱口龍介大將之風的導演生涯代表作。


raw-image

2.《媽的多重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美國)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說是《媽的多重宇宙》去年度、甚至近年來最好看的「賀歲片」一點也不為過,這句話並非毫無根據的。儘管它不是在賀歲檔上映,可片中的背景卻是設定在農曆新年期間,同樣是敘述著華人家庭的故事,探討親情的主題都很難不去作相關的聯想。同時讓人不禁思考那些常年都在製作賀歲片的港台新馬國家,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如此故步自封。是安穩的電影市場?是保守的創作環境?還是有限的時間預算?又或者以上皆是。

不過有點扯遠了,回到電影本身,有笑有淚、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劇情等稱讚,或許已不足以形容《媽的多重宇宙》的精彩,只因它實在有太多內容細節值得一再細細品嚐。但若要說到《媽的多重宇宙》厲害之處莫過於,縱使兩位丹尼編導藉由科幻類型片中複雜的多元宇宙來包裝,可故事核心卻一直離不開那通俗易懂的家庭倫理劇,以及透過由楊紫瓊飾演的秀蓮作為一名女性、母親、人,對自我價值進行一次深入人生哲學的探索,進而延伸出一套融合東西方理念的人生哲學,讓人從中獲得深刻的反思,也因感同身受而引起共鳴,甚至感動到落淚。

此外,片中不乏帶有充滿熟悉感的無厘頭喜劇風格,再加上極其酷炫又碎片化的剪輯手法,《媽的多重宇宙》在故事深度的同時,亦不失該有的娛樂與趣味性。縱使視覺特效表現看起來有點陽春,但是卻掩蓋不了那滿溢無限的創意想法,也跟本片的多元調性十分之搭,以及充斥迷因感十足的致敬彩蛋,觀影過程中可謂是驚喜連連,更別說它的預算成本甚至並不高,無疑是刀仔鋸大樹的典範之作。而主演陣容也是一時之選,除了上述提及的楊紫瓊之外,從關繼威、史蒂芬妮許、吳漢章到潔美李寇蒂斯等人,可謂是集動作、演技、恥度(?)於一身。

不過,與一般電影都會選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不同,《媽的多重宇宙》則多了一個小題大作的步驟。正如本片藉由科幻多元宇宙災難的主題來複雜化千篇一律、老生常談的家庭與親子故事,或許節奏因為繁多的元素而稍嫌拖沓,但並無損它在經過劇情上的起承轉合與高潮迭起後所帶來的直面感動與震撼。總而言之,綜觀以上的觀點,說《媽的多重宇宙》是屬於誕生這個時代的人生必看電影之一,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因此是我心中去年度十大電影的第二名。


raw-image

1.《少年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香港)

沒錯,由香港新生代導演任俠、林森合導的首部長片《少年》是我心中去年度十大電影的第一名。

平心而論,這部片確實稱不上完美,無論從太直白的說故事技巧、大部分非專業演員的青澀表現,還是到資源有限而顯得粗糙感的製作層面上,它都有著很明顯的優缺點。但在我看來,卻是瑕不掩瑜,正是因為戲外毫無保留的創作狀態之下,意外地相當契合這部片本身敘述的主題與調性——「縱使徒勞無功,絕不無疾而終」正如同這句放在海報卻最能夠代表其核心的標語。也可以那麼說,正因為前述所提及到的「不完美」之處,《少年》才拍出了這群少年們該有的衝動卻又最率直的模樣。

不過要說到《少年》最為驚艷的,無疑是它片中的影像和劇情由虛實交錯的形式來呈現一事,搭配其精巧的剪輯手法,再加上延續了港片一貫快恨準的節奏,都促成《少年》一次出色且流暢緊湊的敘事調度。儘管《少年》已非先例,像是上一屆的金馬獎最佳短片得主《夜更》,同樣有著反送中運動的真實畫面結合戲劇演出的攝製模式,但拍成長片的《少年》顯得有著更大的野心,以及對素材的敏銳運用,光是這點就值得讚許。

如果說看完紀錄片《時代革命》是難以平息的憤怒,那麼啟發自真人真事的《少年》則是令人感動得痛哭流涕。坦言,我其實一直都不太喜歡用「有多好哭」來形容一部電影的好看程度,這或許也是我仍在持續不斷在寫觀後感的動力。當然,我亦能夠明白當中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一種對大眾最直接通俗的宣傳手法,更無否可認的是,《少年》所給我帶來的淚崩觀影經驗。於是我便認真思考當中的理由,是因為那充滿既視感的反送中背景?還是一群人奮不顧身地只為了拯救僅有一面之緣的女子而熱血動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有關描寫人性的光輝。

但無論如何,《少年》都有著極其強大的渲染力和後座力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該片處理得相當出色的部分,其中由日本音樂家 Aki 為本片操刀並富含記憶點的配樂,絕對是一大功臣。正所謂,只要配樂對了,電影先贏一半,而《少年》不失為一個最佳典範,旋律集澎湃、悲傷、希望於一身,總是能夠有效地牽動著觀眾的心,就算電影結束後仍感到意猶未盡,餘溫十足。還記得離開影廳的第一時間,我便是從手機的應用程式打開原聲帶並不斷無限循環播聽,彷彿腦海中浮現電影裡的情節,也彷彿把電影重溫了一次。

最後,我想以《少年》的英文片名——《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來結束這回合,直譯的意思是「願你永遠保持年輕」。然而,這裡的年輕指的可不是年紀,而是在心態上(應該也有對永遠停留在某個歲數的手足們表達致敬的意味),我想欣賞電影也是如此,但願各位都能 Stay Forever Young。


//總回顧第二篇:2023年度十大馬來西亞電影,不日公佈...//

26會員
64內容數
希望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自己喜歡和好電影推薦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