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願天空不生雲,我望得見天,
天上那顆不變的大星,那是你,
但願你為我多放光明,隔著夜,
隔著天,通著戀愛的靈犀一點……"
六月十一日,一九二五年翡冷翠山中
百年前,詩人徐志摩來到佛羅倫斯,給這個地方取了個美麗的名字「翡冷翠」,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作〈翡冷翠的一夜〉,用七十四行詩,表達了他對陸小曼的愛。
在這首詩中,徐志摩提到了三環洞橋,雖未言明是哪一座橋,但總歸是阿爾諾河畔的某一座橋。阿爾諾(Arno)河是佛羅倫斯唯一的河流,不僅是這座城市美麗的絲帶,更是靈魂所在。阿爾諾河從源頭順流而下,穿越一座又一座的跨河橋樑,恩寵橋(Ponte alla Grazie)、老橋(Ponte Vecchio)、天主聖三一橋(Ponte Santa Trinità)等等,每一座橋都像是優雅絲帶的綴飾,世世代代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話說出生於佛羅倫斯的詩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不僅是歐洲文藝復興的先驅,更寫下舉世聞名的萬行史詩鉅作《神曲》(Divina Commedia)。詩人的浪漫情懷,實在難以言傳。但丁九歲時,跟著父親參加鄰人的家族聚會,初見貝緹麗彩·坡提納里(Beatrice Portinari),即便未曾言語,卻已一見傾心,從此魂牽夢繫。
他曾在第一本詩集《新生》(La Vita Nuova)中,寫下初見貝緹麗彩的心情——
此時,藏在生命中最深處的生命精靈,開始激烈地顫動起來,就連極為微弱的脈搏里也感覺到了震動……
九年後,但丁第二次見到貝緹麗彩,即是在天主聖三一橋附近的阿爾諾河畔。他在詩集中記述著:
我頓時忸怩失措,萬分心慌。她竟向我點頭示意,把她那不可言傳的款款深情傳遞給了我……
在現實生活中,他倆其實僅僅只有兩面之緣,甚至從未有過任何交談,後來也是各有婚配,可惜的是,貝緹麗彩在二十四歲時便已香消玉殞。但丁卻將他對貝緹麗彩的思慕之情,全寫進了詩集《新生》當中,而在《神曲》的〈天堂篇〉中,貝緹麗彩更化身成神女,引領但丁走向天堂之路。可以說,貝緹麗彩完完全全存活在但丁的文學作品中,擁有了另一種不朽的生命。
半個世紀之後,生於十九世紀的英國畫家亨利.哈樂地(Henry Holiday),由於喜歡但丁的故事,便親自前往佛羅倫斯研究當地的建築與街景,同時依據但丁在詩集《新生》中所描述的情景,創作了《但丁和貝緹麗彩》(Dante and Beatrice)這部膾炙人口的畫作。現在,這幅畫作收藏在英國利物浦的沃克美術館(Walker Art Gallery)。
靜靜流敞在佛倫羅斯阿爾諾河,有著一種恬靜的美好,不論是白天或是夜晚,從高處俯瞰、從橋上遠望,或是沿著河邊漫步,在在展現著不同的風情與樣貌。若有機會來到佛羅倫斯,千萬別急著趕路,給自己一些時間,靜靜感受這條河流的美好。或許,你也會想要為此寫下一首詩呢!
◇◇◇義生活.陳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