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亮會被割耳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這件事,我沒有一個答案。

我想問問你們小時候有發生這個過程嗎?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月亮」


這個說法源於對月亮崇拜,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要「尊敬月神」。月亮在台灣文化中被視為神聖象徵,常被稱為「月娘」或「太陰星君」,許多長輩們會告誡孩子不要隨意指月亮,以免被遭受懲罰,如「割耳朵」。


「割耳朵」


醫學專家指出,許多與「割耳朵」相關傷口實際上是異位性皮膚炎引起。這種皮膚病在幼兒中相當常見,特別是在耳後脆弱部位。

許多網友分享自己或他人經歷過「割耳」故事,有些人堅信這是因為指月亮所致,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只是巧合以及皮膚問題。


「手指月亮會被割耳朵」


這件事情我發生兩次,都是在指完隔天就發生。

而且只能指上弦月,月圓就不會被割。

我會知道這件事情,是我姊姊跟我說的。

因為他跟我說:「我被月亮割耳朵」。

我說要怎麼割,他說指月亮就會被割。

於是我真的指了月亮,隔天真的就出現一小道傷痕。


雖然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迷信,但是我想知道有誰也發生過這件事。

並且也相信真的有這件事發生。請與我分享,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79會員
162內容數
❤️
2025/04/30
人類圖系統結合多種學說,包含占星學、易經、卡巴拉生命樹、脈輪、遺傳學等,提供自我瞭解,並非算命。文章闡述五大能量類型: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顯示生產者、反映者;顏色通道(意識與潛意識);閘門與通道互動;七種權威類型;以及一分人、二分人、三分人、四分人、無定義等不同內在聲音類型。
Thumbnail
2025/04/30
人類圖系統結合多種學說,包含占星學、易經、卡巴拉生命樹、脈輪、遺傳學等,提供自我瞭解,並非算命。文章闡述五大能量類型: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顯示生產者、反映者;顏色通道(意識與潛意識);閘門與通道互動;七種權威類型;以及一分人、二分人、三分人、四分人、無定義等不同內在聲音類型。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Thumbnail
2025/04/24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Thumbnail
2025/04/24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關於世界局勢及臺灣的未來,本文以細胞比喻臺灣人民,指出個人情緒與集體意識的影響,強調靜心內觀的重要性,並鼓勵人們連結靈魂意志,以勇氣和信心面對未來。文章否認預言的存在,認為未來是現在累積的結果,陰陽平衡才能貼近真實世界。
Thumbnail
關於世界局勢及臺灣的未來,本文以細胞比喻臺灣人民,指出個人情緒與集體意識的影響,強調靜心內觀的重要性,並鼓勵人們連結靈魂意志,以勇氣和信心面對未來。文章否認預言的存在,認為未來是現在累積的結果,陰陽平衡才能貼近真實世界。
Thumbnail
就算讀者不一定信奉祂們,卻還是多少能夠藉由其中關於常見神明的介紹、相關文化說明,更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文傳統精神。
Thumbnail
就算讀者不一定信奉祂們,卻還是多少能夠藉由其中關於常見神明的介紹、相關文化說明,更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文傳統精神。
Thumbnail
探討臺灣民間流傳的「指月亮會割耳朵」迷信,並從個人經歷、文化背景及醫學角度分析此現象。
Thumbnail
探討臺灣民間流傳的「指月亮會割耳朵」迷信,並從個人經歷、文化背景及醫學角度分析此現象。
Thumbnail
世界各國迷信觀念多樣:亞洲強調數字禁忌(如4和9)及行為禁忌(如夜剪指甲)。歐洲信奉破鏡七年厄運與黑貓幸運之說,美洲則以捕夢網和亡靈節為文化特色。非洲崇尚自然靈力,認為特定動物或行為能帶來好運或厄運。大洋洲的迷信多與原住民文化相連,如雙彩虹象徵靈性祝福。這些迷信折射各地文化多樣性與對未知的敬畏。
Thumbnail
世界各國迷信觀念多樣:亞洲強調數字禁忌(如4和9)及行為禁忌(如夜剪指甲)。歐洲信奉破鏡七年厄運與黑貓幸運之說,美洲則以捕夢網和亡靈節為文化特色。非洲崇尚自然靈力,認為特定動物或行為能帶來好運或厄運。大洋洲的迷信多與原住民文化相連,如雙彩虹象徵靈性祝福。這些迷信折射各地文化多樣性與對未知的敬畏。
Thumbnail
每參訪一處原住民部落 總會問及是否仍然傳承巫文化 是否仍然有巫師駐守... 不得不承認 戰爭、教會、偏見造成 不可抹滅的傳承斷層! 雖然目前漸漸有精神回歸的趨勢 原住民貼近大地的生活形態也獲得認同 但仍然難以扭轉人們對原住民的偏見 她們對自己也一直沒有自主意識 不願承擔自身在臺灣文化中的重要性 或
Thumbnail
每參訪一處原住民部落 總會問及是否仍然傳承巫文化 是否仍然有巫師駐守... 不得不承認 戰爭、教會、偏見造成 不可抹滅的傳承斷層! 雖然目前漸漸有精神回歸的趨勢 原住民貼近大地的生活形態也獲得認同 但仍然難以扭轉人們對原住民的偏見 她們對自己也一直沒有自主意識 不願承擔自身在臺灣文化中的重要性 或
Thumbnail
在地文化 對於這個主題就會讓我覺得有興趣和價值,就想讓這個文化資產結合文創產業讓更多年輕人接受還有得到更多社會大眾的認可,也更能夠符合「越在地越國際」而且習俗、民俗這種東西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的演變而成,所以「民俗即是生活」。
Thumbnail
在地文化 對於這個主題就會讓我覺得有興趣和價值,就想讓這個文化資產結合文創產業讓更多年輕人接受還有得到更多社會大眾的認可,也更能夠符合「越在地越國際」而且習俗、民俗這種東西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的演變而成,所以「民俗即是生活」。
Thumbnail
指尖上的消長 是時間的浪花 無聲沉澱 白色的月牙灣上 指尖上的花魂 是虛假的春 無須綻放 逕自五彩繽紛 指尖上的徒長 是光陰 是年華 只待開鍘 喀擦喀擦 喀擦喀擦 墜地的是笑靨 還是悲傷 只有自己 能夠回答
Thumbnail
指尖上的消長 是時間的浪花 無聲沉澱 白色的月牙灣上 指尖上的花魂 是虛假的春 無須綻放 逕自五彩繽紛 指尖上的徒長 是光陰 是年華 只待開鍘 喀擦喀擦 喀擦喀擦 墜地的是笑靨 還是悲傷 只有自己 能夠回答
Thumbnail
你相信妖怪存在嗎? 妖怪既無法被理性所解釋,也無法被宗教所吸納,為何我們要了解這些超自然的神異妖怪? 妖異是甚麼?在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對妖怪的想像是角色化的,如犬夜叉、結界師(收入本人最愛動漫之一)等不勝枚舉,如同希臘眾神擁有七情六慾、住在邪惡善良間兼具的陰界,偶爾會來陽界「辦事」。
Thumbnail
你相信妖怪存在嗎? 妖怪既無法被理性所解釋,也無法被宗教所吸納,為何我們要了解這些超自然的神異妖怪? 妖異是甚麼?在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對妖怪的想像是角色化的,如犬夜叉、結界師(收入本人最愛動漫之一)等不勝枚舉,如同希臘眾神擁有七情六慾、住在邪惡善良間兼具的陰界,偶爾會來陽界「辦事」。
Thumbnail
「流言」在前述《荀子》的概念中未必就是「謠言」或「惡言」,有可能只是「流傳的言論」或「傳說」之類表示接收到資訊的當事人還沒有實際去驗証的資訊而已,而智者之所以還會包容收集這些未經驗証的流傳資訊,是因為一旦將它們的流傳或流通完全堵死,那麼就連去實際驗証和進一步思考探索及發現的機會可能都會沒有掉了呢!
Thumbnail
「流言」在前述《荀子》的概念中未必就是「謠言」或「惡言」,有可能只是「流傳的言論」或「傳說」之類表示接收到資訊的當事人還沒有實際去驗証的資訊而已,而智者之所以還會包容收集這些未經驗証的流傳資訊,是因為一旦將它們的流傳或流通完全堵死,那麼就連去實際驗証和進一步思考探索及發現的機會可能都會沒有掉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