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敬神、信神,不只民族文化使然,背後更有濃厚的歷史情感,開墾臺灣的艱辛、疾病災難的克服、豐收成功的喜悅⋯⋯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或許是一本能夠避免這種斷裂產生的讀物,就算讀者不一定信奉祂們,卻還是多少能夠藉由其中關於常見神明的介紹、相關文化說明,更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文傳統精神。
包含媽祖、玉帝、城隍、玄天上帝、王爺等,《神靈臺灣》當中的主角涵括了超過30尊神明,還有供奉這些神明的知名廟宇;除了引用文獻、嘗試說明這些神明的原型與演變過程,作者更整理了該如何祭拜他們的眉眉角角,尤其對於可能已經不太拜神的現代人們,可以說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儘管書中的神明不是經常看見、就是曾經耳聞,藉由書中的介紹,讀者也可能發現一些自己過去存在的誤解或不曾知道的新知識,從那些幾乎可以說是拗口的頭銜當中,更可以看見道教神明系統與傳統社會制度間的緊密連結。
為什麼人們會開始拜神?由於道教兼容並蓄的特性,藉由分析這些神明的身世,《神靈臺灣》的介紹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神明背後,融合佛教、儒家思想的本質,甚至進而重新思考關於「信仰」的意義。儘管宗教在現代已經不是那麼風行,但或許有些事情就算過了幾千年還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論古代的人們或現代人所追求的,可能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