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百姓「樂捐」建成的台中新盛橋(中山綠橋)

台中新盛橋(現稱台中綠橋)

台中新盛橋(現稱台中綠橋)

  1908年,為了慶祝西部縱貫線鐵路全線開通,日本政府大張旗鼓的搞面子工程,稱為「鐵道全通式」,因為日本政府確實是想把台灣當成殖民地的典範,所以這等大事絲毫馬虎不得,更何況受邀參加的賓客裡面,還有閑院宮載仁親王這位皇族,台中做為開通式東道主,務必要將整個城市呈現出美觀、清潔、便利及先進的樣貌,所以為了交通方便,在新盛溪(綠川)上建新盛橋,因此處鄰近台中火車站,所以歡迎門亦設於此。

  有一說新盛橋1899年就已經有了,但我猜當初可能只是簡陋橋面,現在的樣貌應該是1908年建成。

  當然這座橋只是整個都市美化的其中一環而已,其他還有包括著名的台中公園湖心亭,也是這個開通式的產物,另外還有拆除破舊民房、道路、水溝修繕、休憩場所、宿舍之整建等等,花費不眥,全台總計耗去25萬費用,東道主台中就占5萬,其中日本政府只出部分,其餘來自於民間的「樂捐」。

  根據師大臺史所碩士陳煒翰之研究,這些「樂捐」的方式如下:

  一、臺中的臺灣人須交官租、地租的12%,或義渡租、學租的 10%

  二、住在臺中的日人分為10 等,各繳納1~50元不等。

  三、官吏捐獻月薪10%。

四、開業店家亦各有攤派,娼寮為最多,須繳500元。

  想來新盛橋大概也是這些「樂捐」之下的產物。


  橋是新的,但整體都市景觀若陳舊,將貽笑大方,所以根據報載,新盛橋至主要式場台中公園沿線之景觀亦大大改造之,由目下櫻井擔任都市改造的總監,報載如下:

  「市內設備出停車場赴市內。自新盛橋起。至春出館止。道路兩側將新建家屋。使之鱗次櫛比。是雖在開通式之際。以之充為本島賓客旅館。然後日欲出租於人。俾成一繁華街衢。街北則設戲房。在小北門街三角形之處。所有屋宇。盡行折毀。在新改正街側。環築磚牆。與口之用地連接。此間之臺中俱樂部。擬投口萬圓。大行修繕。以充貴賓旅寓。在大墩街後面。一切湫隘家屋。擬盡毀之。別擇相宜之處。築成數間家屋。以使貧民居之。街路之主要者。將如臺北鋪以小石。

  裝置電燈藉松岡製糖場之原動機為用。於市街要所。點亮電燈。並於貴賓旅館及為式場之公園。設穹窿形門。使成不夜之城。」

  在1908年熱鬧非凡的開通式後,新盛橋變成台中市的重要地標,光復後改名中山綠橋,2004年被列為歷史建築,但因不符防洪標準,台中市政府斥資整修,使得一度死氣沉沉的綠川又恢復當年的樣貌。雖是百年前不樂之捐建成,但留給後人一處美景,增添了觀光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樂風的民藝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