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投資日記:簡單理財思維論EP2-過年的你~會想到理財的思維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過年的期間,不論是大人、同輩、小孩、嬰兒等等,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年節喜慶,過年最常見的習俗則是:紅包、刮刮樂、三缺一,以及過年的掃貨/圍爐等等。基本上每年都會如此,但過年的時候,你會想到很多關於錢的用途嗎?


1.想了解我的投資經驗分享及建議嗎?請到我的散戶投資日記-散戶投資心法
2.想閱讀我對ETF的介紹及看法嗎?,請到我的散戶投資日記-ETF投資心得
3.2023年我寫的關於投資分享魚骨圖-可供讀者了解我的理念,點我進入
4.2024年關於小資投資從理念開始,可讓讀者了解我的投資理念,點我進入
5.2025年關於簡單理財思維論,可讓讀者了解我的投資理念,點我進入



而關於過年我們比較常談的,還是不外乎紅包包己人以及刮刮樂刮出多少錢,這兩個應該是每個人過年最大的一筆開銷吧,其實以前都覺得過年消費都是如此,而從去年開始,因為有理財的功課再執行的時候,很多事情,很多消費,我還真的會思考及回顧一下往年的經驗。


😃以下是我分享關於紅包跟刮刮樂的經驗


🧧關於紅包怎麼運用


🧧小時候的紅包經驗

過年小孩的紅包,相信多位家長一定是覺得,我既然包了很多紅包給親戚、家人等等。那麼小孩的紅包,要嘛歸我管,要嘛就是存下來,以後小孩上高中、大學等等會需要一筆錢,就這樣把這份錢存到了銀行。長時間下來~結果會發生甚麼事情呢?



我記得小時候,還真的是由爸媽幫忙存到我們的存摺裡面(我人生第一個存摺是郵局),其實過到了大學的時代,甚至到了我大學畢業,到了臨床工作的時候,這個郵局的存款,我沒記錯的話,好像剩下6000多元,大概多了幾十元的零額,我想~那應該是所謂的配息。


我記得更沒錯的話~以前國中的好友曾分享一件事情給我,那就是關於他的紅包錢,也是全數給了爸媽,但事後到了工作的年紀,父母也曾說:之前存的紅包錢,也是花在家裡吃的、用的身上,也是用的所剩無幾



或許~這個對以前那個不懂事的年紀來說,會覺得爸媽怎麼可以這樣的使用自己從長輩身上拿到的零花錢?其實當你成為父母的時刻,你就會發現,所有的長輩、平輩、小孩、姪子等等。只要是過年~我們的年終發個紅包......能省下來的錢幾乎所剩飄渺。都是包給我們的幾個月或是半年以上才會見面的家人。發紅包就是習俗,不可避免的事情,再此~我都會覺得,如果你是一個成年小孩,真的不要再為了父母說要幫你管理紅包而起爭執,畢竟~你能拿到紅包,也是父母的辛苦錢,這點真的很重要。


💷關於紅包錢的衡量點

至於~我覺得這幾年的思維來說,我去年分享的理財經驗裡面很常提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把天外飛來的一筆錢,當成是你的正常收入去看待。你能夠用的錢,當然只能是你的既有薪水,而不是所謂的加班費/年終等等。


我對於包紅包的看法是:當然過年的這個月份發紅包會大失荷包血,當然會想讓你去花掉這個所謂的年終,去包給更多的親人無庸置疑。不過這一點,我就是覺得~凡事量力而為,對於我來說,我個人更傾向於把年終的一半的錢~傾向於緊急的預備金。因為你一年的固定薪資,理財跟家用其實對於一個小資族來說,其實也耗費了所剩無幾,那你能夠當緊急預備金的,我想~每年就是這個時刻了。


會這麼看待年終,我不是說極力反對說一定不能用年終發紅包這件事情,我覺得你可以挪用一小部分,以我的案例分析,我就是固定從中取4分之1,不足的錢就從自己本月薪資去做彌補,所以當月我可能就會生活比較拮据一些,但這就是理財眼睛要放遠必須做的事情。


總之~花錢易存錢難,小資族要想辦法存下錢的方法就是正確理財思維,唯獨如此才有更好的規劃。但我知道很多人的概念是~拿走了一半以上去做發紅包,最後的結論是~換了一句謝謝+恭喜新年好之後,好像結束了這一個消費行程趕,而今年~又是所剩無幾的開始。


💡小提醒

花錢易存錢難,小資族要想辦法存下錢的方法就是正確理財思維!


投資理財至今讓我學到的一個理念~那就是錢的流向要明確。所以在幫小孩不論是存銀行還是投資,我的理念只有一個:小孩的紅包錢,不可以拿來消費及不可以把紅包錢去做類似以物易物的概念(我所謂以物易物意思是,拿紅包錢去做一些開銷,因為一旦做了,小孩的錢就無法存入)



💡小提醒

投資理財成功的關鍵:錢的流向要明確


而今年因為小孩的紅包,我更是有更多的規劃打算,與其要幫孩子存銀行,當以後長大的開學基金,我覺得不如把這筆錢也拿去做投資理財的規劃會更加妥善。畢竟小孩的時間可以等,所以我能幫他做的,就是持續買進小孩的0050(市值型ETF)


再次的強調,幫小孩投資的好處就是~小孩可以等,因為小孩人生的路很長,所以讓投資的錢翻倍市值當然是最完美的,假使無法翻倍,至少放在市值ETF裡面相對安全,報酬率也比放在銀行來的多,這樣小孩長大了,這筆錢就會真正幫助到小孩。



🗃️刮刮樂~真的會越刮越樂嗎?


關於刮刮樂~對我的經驗來說,以前拿到壓歲錢的時候,雖然有大部分的錢被父母拿去存了起來,但至少會有留著一小筆額度給我們自由發揮,我記得在我還沒工作的時候,每年的過年,至少會花個500元買刮刮樂,這應該算是過年的樂趣之一吧。



而隨著工作的增長,自己有了收入之後,刮刮樂的金額開始變的龐大起來,記得有一年過年,單位來個大集資,合買了5000元的刮刮樂,開始大家瘋狂的刮來玩(印象中好像也才中了1500-1600元左右🤣)。又或者現在的生活上,每次還是多了一筆消費,大約2000-3000元左右的刮刮樂,實際上能夠刮出的金額,我想大家心裡有底吧😅。


在我的刮刮樂記憶裡面,我會愛上的原因,是因為刮刮樂優於樂透彩的對號碼,雖然每次過年樂透彩都會有額外的開獎號碼,但印象中~樂透彩中獎的機率永遠沒有刮刮樂來的高。而刮刮樂的中獎,雖然不是那種幾百萬的機率,但至少都還是有個100-300元左右的額度,雖然不至於賺,但就是有那麼高的機率會中獎,喜悅感自然不在話下。



而我知道的是~身旁的很多友人,買的額度是遠超過我的想像,有時候看到IG上PO的刮中5000元的訊息,但你知道對方刮了多少錢嗎?我相信用100-300元來刮到5000元以上的人絕對是佔少數,而大部分刮中的金額都是大概200-300元左右,所以得出的最後結論就是~盡興就好,別玩太認真。


結論

過年的習俗,發紅包和刮刮樂是大家最常見的禮儀行為,但只能說這兩件事情,處理不當的話有可能讓你今年的財,就有一定的比例是損失了你的辛苦錢。理財後的我體悟的兩件事情。

1.我並沒有說不發紅包,但~量力而為的態度是,不該取走你年終金額過多的比例在紅包上面,發紅包如同消費的行為,如果過年之月消費行為過高,應該從你的本薪去做本月的食衣育樂上的調整。

2.我並無反對刮刮樂,因為我也是有個心態是,沒買或許機會就是別人的,但要記住的事情是,買了太多~錢就是上繳國庫了,連機會都沒有了,所以刮刮樂概念是~點到為止,別貪念一時而後悔一整年。


在此~今天是立春之日,恭賀各位的新年快樂~理財至上,有個不一樣的蛇年喔~


聲明:本內容文章內容僅為個人身旁和自己經驗分享,我分享的定義還是歸咎於不得作為投資主決策依據,畢竟投資有風險(不可能都只賺不賠)。而我分享的也是歷史成績與數據,並不代表未來績效保證持續一直都是如此。故文章內容僅供讀者參考,讀者須自行評估所有風險並自負盈虧,這也是給投資者的建議。


歡這篇投資筆記的朋友,麻煩幫我按下愛心,並且記得追蹤我,我喜歡藉由很多身旁的故事及人生,加以撰寫故事分享給大家,我把我投資這幾年的心得做一個分享,希望各位路過的小資族,可以藉由投資改變你的人生,面對資產的配置我們不能輕易低頭放棄,一起和我加油努力,創造自己的2025年以及未來的人生~

各位格友,不論你是路過還是我的同伴,歡迎可以追蹤我,一起做討論交流 目前我的主題友分三大類 1.醫療類:包含了臨床上的醫療故事和困境、以及包含一些醫療衛教,了解我們醫療的故事。 2.旅遊美食日記:主要為分享我和老婆去過的地方,並記錄我和老婆的每一個時刻。 3.投資類:主要為提升你投資的理財概念及身旁小資族的故事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2025年第一次的開墾文章,雖然ETF有投資經驗的我,這時候仍覺得所謂的思維和努力,比起來真的比你去了解商品來的重要,所以就決定,新的一年開始,我還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和我看過的人事物,靠著思維理論,一樣能改變自己得未來。
這是2025年第一次的開墾文章,雖然ETF有投資經驗的我,這時候仍覺得所謂的思維和努力,比起來真的比你去了解商品來的重要,所以就決定,新的一年開始,我還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和我看過的人事物,靠著思維理論,一樣能改變自己得未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元宵節,不僅是傳統節慶,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活動。本文從辛棄疾的詞作〈青玉案·元夕〉切入,探討元宵節的起源、演變、以及在臺灣地區的特殊節慶習俗,例如鹽水蜂炮、炸寒單等,並穿插燈謎等趣味元素,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元宵節的迷人魅力。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初四是「接神日」,宜迎接財神、祈求新年好運,調整身心迎接新一年的挑戰!結合生肖特性,助您趨吉避凶,增添正能量。
這是我的房間,一個實體書迷的「災難現場」。教科書與各式書籍占滿了書桌和地板,衣服堆積在椅子上,禮品和包包散落一地,每次整理都無從下手。雖然我曾經努力進行斷捨離,但因執著於曾經買下的東西加上習慣不良,讓雜物重新湧現。我想改變卻遲遲未開始,希望能藉助大家的建議,找到解決這場亂象的辦法,真的很謝謝大家!
元宵節,不僅是傳統節慶,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活動。本文從辛棄疾的詞作〈青玉案·元夕〉切入,探討元宵節的起源、演變、以及在臺灣地區的特殊節慶習俗,例如鹽水蜂炮、炸寒單等,並穿插燈謎等趣味元素,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元宵節的迷人魅力。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初四是「接神日」,宜迎接財神、祈求新年好運,調整身心迎接新一年的挑戰!結合生肖特性,助您趨吉避凶,增添正能量。
avatar-avatar
Milly
這是我的房間,一個實體書迷的「災難現場」。教科書與各式書籍占滿了書桌和地板,衣服堆積在椅子上,禮品和包包散落一地,每次整理都無從下手。雖然我曾經努力進行斷捨離,但因執著於曾經買下的東西加上習慣不良,讓雜物重新湧現。我想改變卻遲遲未開始,希望能藉助大家的建議,找到解決這場亂象的辦法,真的很謝謝大家!
avatar-avatar
格編🐶莉娜 ༘♡
發佈於格友大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國中版理財教案 聚焦金錢觀 2024.07.22    03:0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透過教案設計的「我的一日開銷」學生學習單,供老師於課堂上引導學生回顧一天日常生活的消費支出金額,分辨消費原因為「想要」、「需要」或「必要」。圖/
Thumbnail
似是而非的理財觀念 從小對金錢觀念薄弱,長輩僅告訴我們要把多餘的錢存在撲滿裡,等滿了之後,再存到郵局裡頭。大人也跟我們說,不要跟別人借錢,不要欠別人錢,不然會有地下錢莊、討債公司找上門。但是,這些都是窮人的思維。 自以為是的理財自信 對我而言,在理財的學習道路上,原生家庭並沒有給與相關的助
Thumbnail
這邊我分享我整理出自己關於錢的規劃,或許不是很成熟,但是可能很實用!希望能給同樣想要幫自己的金錢理出頭緒的人一些想法,多多吸收不同人的理財方式也可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唷!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金錢財富 其實提到錢相關,不得不說,最好的方式還是要正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我這裡所提及的「理財觀念」不是指投資,而是管理錢財。 在我學習歷程中,似乎沒有印象有人教過我如何理財,只知道收到錢要存起來,只有一個儲蓄的觀念,沒有其他,但其實理財應該從紀錄開始。 你不理「財」,「
Thumbnail
累積財富之前,得先有錢。 怎麼樣有錢,很多理財書也寫了不少... 但有錢的過程中,也當回顧一下自己的家.... 總是抱怨誰誰誰...不整理家務,誰誰誰...又把家搞得一團亂... 那個誰誰誰.....會不會也有你? 在你汲汲營營向外發展時,是否有回頭看看自己家中的狀況... 家,怎麼
本文介紹圖文書《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從普世價值、金錢與幸福、時間管理等面向分享對金錢觀的啟發。作者透過劇情漫畫和圖解說明,讓理財知識更具體並易於理解。推薦給國高中生、大學生、理財新手及上班族。
Thumbnail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大家都要準備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努力開創人生。本篇略敘這幾天的生活點滴,從年夜飯到拜拜走春,再到捐血與各種遊戲,過年也許簡單但充實。最後分享了一本書《金錢的才能》的閱讀摘要,作者用非常務實的方式,分享如何透過投資術實現身價飛躍,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讀。
Thumbnail
總有一天,你每次留下的金幣,存下的那10%。 總有一天可以豐盈你的荷包。 總有一天,那是哪一天? 那一天,這要問你。 那個10%,你會存過一個又一個的撲滿,一筆又一筆的存款,能夠讓你開心的存款。 過年要到了,每個人可能有很多想要的花費,最近對於個人的一個考驗和練習,就是你到底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國中版理財教案 聚焦金錢觀 2024.07.22    03:0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透過教案設計的「我的一日開銷」學生學習單,供老師於課堂上引導學生回顧一天日常生活的消費支出金額,分辨消費原因為「想要」、「需要」或「必要」。圖/
Thumbnail
似是而非的理財觀念 從小對金錢觀念薄弱,長輩僅告訴我們要把多餘的錢存在撲滿裡,等滿了之後,再存到郵局裡頭。大人也跟我們說,不要跟別人借錢,不要欠別人錢,不然會有地下錢莊、討債公司找上門。但是,這些都是窮人的思維。 自以為是的理財自信 對我而言,在理財的學習道路上,原生家庭並沒有給與相關的助
Thumbnail
這邊我分享我整理出自己關於錢的規劃,或許不是很成熟,但是可能很實用!希望能給同樣想要幫自己的金錢理出頭緒的人一些想法,多多吸收不同人的理財方式也可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唷!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金錢財富 其實提到錢相關,不得不說,最好的方式還是要正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我這裡所提及的「理財觀念」不是指投資,而是管理錢財。 在我學習歷程中,似乎沒有印象有人教過我如何理財,只知道收到錢要存起來,只有一個儲蓄的觀念,沒有其他,但其實理財應該從紀錄開始。 你不理「財」,「
Thumbnail
累積財富之前,得先有錢。 怎麼樣有錢,很多理財書也寫了不少... 但有錢的過程中,也當回顧一下自己的家.... 總是抱怨誰誰誰...不整理家務,誰誰誰...又把家搞得一團亂... 那個誰誰誰.....會不會也有你? 在你汲汲營營向外發展時,是否有回頭看看自己家中的狀況... 家,怎麼
本文介紹圖文書《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從普世價值、金錢與幸福、時間管理等面向分享對金錢觀的啟發。作者透過劇情漫畫和圖解說明,讓理財知識更具體並易於理解。推薦給國高中生、大學生、理財新手及上班族。
Thumbnail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大家都要準備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努力開創人生。本篇略敘這幾天的生活點滴,從年夜飯到拜拜走春,再到捐血與各種遊戲,過年也許簡單但充實。最後分享了一本書《金錢的才能》的閱讀摘要,作者用非常務實的方式,分享如何透過投資術實現身價飛躍,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讀。
Thumbnail
總有一天,你每次留下的金幣,存下的那10%。 總有一天可以豐盈你的荷包。 總有一天,那是哪一天? 那一天,這要問你。 那個10%,你會存過一個又一個的撲滿,一筆又一筆的存款,能夠讓你開心的存款。 過年要到了,每個人可能有很多想要的花費,最近對於個人的一個考驗和練習,就是你到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