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交換學習了半年,我想許多同學一定很好奇: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能出國交換呢?這是一個每位想要參加交換的學生都會關心的問題。開門見山地說這次交換學習我總共花費了約26萬新台幣,其中包含了生活費、學費、住宿費以及旅遊費用等,而獎學金的部分為12萬台幣,很大程度地減輕了我的經濟負擔。我很感謝我的學校提供了這麼多的補助,因為和其他交換學生交流後得知,我所拿到的獎學金已經算是非常豐厚的資助了。不過不同學校和國家的政策各不相同,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多參考自己學校歷年學長姐的經驗,了解他們所獲得的獎學金範圍,再衡量自己能否爭取到類似的金額。
我在德國交換半年的花費大致上分為以下幾種:
這次的交換,我選擇搭乘土耳其航空,主要是因為他們提供了學生優惠。不僅票價相對划算,還包含了40公斤的行李額度,對於需要攜帶大量物品的交換學生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友善的選擇。從桃園國際機場出發,在伊斯坦堡進行轉機,雖然這意味著需要花多一些時間等待,但伊斯坦堡的機場環境非常舒適,甚至還有時間欣賞機場內的設計與特色商店。
為了確保旅途更加順利和舒適,我在部分航段額外加價選擇了座位,例如靠窗的位置,方便在長途飛行中享受更好的視野和私人空間。來回機票的費用大約是新台幣39,000元。
大家常開玩笑說,交換生的「主修」科目就是出國旅遊,這句話是真的。對於台灣的交換生來說,這一點更明顯。因為從台灣飛往歐洲的成本相對較高,許多人會珍惜這次機會,利用交換期間多多旅行,於是就給其他歐洲交換生朋友們留下了一種「台灣學生好像一直在到處玩」的錯覺。
這半年期間,我總共去了十幾個國家。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但如果和其他台灣交換生朋友相比,我算是比較節制的了。事實上我的旅行方式更偏向節儉型。有些國家並不是深入遊覽,而是因為行程安排或時間有限,只能走馬看花地瀏覽幾個重要景點。為了減少花費,我的行程幾乎都是走非常省錢的路線,這也成了交換期間旅行的一種特色。
我很少去需要門票的景點,選擇免費的博物館、公共公園或歷史街區作為旅遊的重點。另外我也很少去餐廳用餐,基本上是以超市採購、自己煮飯或帶簡單的便當為主。住宿方面,我多半選擇青年旅館或者在交換生社團上的徵沙發,省下了不少住宿費,還有機會認識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旅人和當地人,讓旅程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當然這些花費和經歷僅供大家參考,因為每個人的旅行方式和需求都不同。如果你更喜歡深度文化之旅,可能會花更多錢參加導覽和進入博物館;如果你重視美食體驗,可能會在餐廳消費更多。
旅行花費最主要包含交通、住宿、伴手禮、門票以及伙食費,加總起來約70000新台幣。
在德國進行交換學習期間,所有學生都必須投保強制性的醫療保險,這是申請學生簽證和完成大學註冊的重要步驟。我選擇了德國最大的公共保險公司之一——TK (Techniker Krankenkasse),這家保險公司因為涵蓋範圍廣且服務穩定,成為許多交換學生的首選。
在我剛開始交換時,TK的月保費為125歐元,但由於通膨加劇,後續經歷了兩次調漲,分別漲至131歐元和144歐元。在我交換的最後一個月,由於只停留半個月,因此保險費只需繳納半個月的費用,這在經濟上稍微減輕了一些負擔。
整體計算下來,我在德國一共繳納了734歐元的保險費,約合新台幣25,700元。雖然看起來費用不低,但公保的性價比體現在它的多項福利上。舉例來說,TK保險可以報銷HPV疫苗費用,這對於有計畫接種疫苗的學生來說是相當實惠的福利。我在德國接種了兩劑疫苗,剩下一劑因時間不夠而留待回台灣接種。
在準備交換的過程中,學雜費是一筆必要的支出,而這部分需要同時繳交給母校與德國的交換學校。在我的情況下,母校的學雜費約為14,000新台幣,而德國交換學校的學期費則約為10,000新台幣,合計共支出了約24,000新台幣。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交換學校的學期費不僅僅是一般的學雜費,還包含了一個非常實用的交通票方案。在當時的方案中,每月只需49歐元,就能享受無限次搭乘的公共交通月票服務(目前此方案已調漲至59歐元)。這張月票涵蓋了廣泛的交通工具,包括RE區間車、RB慢車、S-Bahn市郊列車、地鐵(U-Bahn)、公車與電車,基本上可以讓你在城市內外自由穿梭。唯一的限制是月票不包含州際快車(如ICE)。
這樣的方案對於學生來說非常划算,尤其是像我這樣常常需要在城市間通勤或到周邊旅遊的交換生。相比於單次購票的高昂費用,學期費內附帶的月票不僅節省了一大筆交通開銷,也讓日常出行更加便利。可以說它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幫助我更全面地體驗德國的生活與文化。
在德國交換期間,我選擇住在哈弗爾河畔布蘭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的學校宿舍,這裡的租金每月為280歐元,已包含水電費。相較於柏林市中心的住宿價格,這個價格顯得非常親民,因為布蘭登堡位於郊區,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據我從其他朋友那裡了解,在柏林市中心租房,每月的房租至少需要500到600歐元,而且還未必包含水電等雜費。
然而,受到通膨的影響,我的宿舍租金在最後兩個月內分別調漲了30歐元,使得月租金達到了310歐元。雖然幅度不算特別大,但累積下來還是能感受到一些負擔。最終,整個交換期間的住宿花費總共為1,740歐元,換算成新台幣約為60,900元。
在德國交換的六個月期間,扣除旅遊期間的額外支出,我的日常生活開銷主要來自於食材購買、日用品、娛樂活動,以及一些必要的個人花費。日常餐飲方面,我選擇自己下廚為主,偶爾外食,並且會到超市或折扣店(如Aldi、Lidl)購買生活用品,以控制開銷。此外,也包含一些社交活動、文化體驗的支出,例如與朋友聚餐、參加當地活動或觀看電影等娛樂消費。
除了日常開支,我還額外預算了一部分金額用於購買回國的伴手禮,包括保健食品、保養化妝品、當地特色零食等,作為紀念或贈送親友之用。綜合計算下來,整體六個月的生活費總額約為台幣42,000元,平均每月約7,000元,這個金額在布蘭登堡這樣的非大城市地區算是相對平衡且合理的生活開銷。
在德國,無論是否使用廣播或電視,每個家庭或住所都必須繳納廣電費(Rundfunkbeitrag),這是一項強制性的公共媒體服務費用。費用按戶計算,而非按人頭收取,因此同住一個地址的居民需共同分擔費用。我的宿舍是三人一戶,因此我們會將這筆費用平均分攤,減輕個人負擔。廣電費的繳納是德國生活的一部分,主要用於支持公共廣播電視機構(如ARD、ZDF等),確保新聞、文化、教育等節目內容的穩定提供。即使房內沒有電視或收音機,也仍然需要繳納這筆費用,因為其適用範圍涵蓋各種設備,包括手機、電腦等可接收廣播的裝置。我跟其他兩個人均分,算下來六個月總共24.48歐,約台幣860
我在德國期間選擇了 Aldi Talk 的預付卡作為我的手機門號,這是一個相對經濟實惠且方便的選擇,特別適合短期交換生或留學生使用。Aldi Talk 是由德國的超市連鎖品牌 Aldi 提供的電信服務,信號覆蓋廣泛,價格也十分親民。我選擇的方案為每月 8.99 歐,包含一定的行動數據、通話及簡訊服務,對於日常聯絡和使用各類社交軟體已經足夠。整個交換期間共使用了六個月,開通這張預付卡時,還需支付 12 歐的開卡費(涵蓋第一個月的費用)。至於宿舍的網路部分,學校提供的宿舍網路需額外繳費,每個月為 30 歐。總共86.95歐,約新台幣3050
最後感謝我爸媽有贊助我來回機票跟一些生活費,讓我自己不用拿太多錢出來。總結下來,我在德國交換半年的花費如下:
機票39000+旅遊70000+健康保險25700+學費24000+房租60900+生活費42000+廣電費860+電信費3050=新台幣265510,其中扣掉獎學金12萬的話自費約為$14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