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殺人現場直播》學到的三件社會隱憂行為,你我都曾犯下的疏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是《人體標本師》的續集分享。
其實我是顛倒順序讀到麥可·歐默的這兩本作品,有趣的是,當初台北國際書展時我一次買了兩本,卻沒發現它們的主角是同一位犯罪心理側寫家—柔伊

沒看第一本,會影響故事連貫性嗎?

我個人認為不會!這系列就像《CSI犯罪現場》影集,每一本都是獨立案件,核心角色相同,但可以透過故事慢慢了解柔伊與FBI探員塔圖姆的背景與過去。


raw-image


《殺人現場直播》故事大綱

這次,柔伊與塔圖姆再次聯手,調查一場名為「一號實驗」的犯罪直播。兇手在網路上公開播放連環殺人影片,引發社會恐慌和討論,卻也有人質疑是真實犯罪還是單純的惡作劇。

同時,警方分秒必爭下搜尋受害者,因為她正逐漸窒息……她被活埋了。

就在此刻,柔伊的妹妹安德芮亞落入了她最害怕的性犯罪者手中。而柔伊自身也在混亂的工作與生活交錯中,再次面臨生死抉擇

這本書的警示更加貼近我們的現代生活,一些危險行為早已超越性別、年齡、職業的界限,許多人甚至無意識地暴露自己的隱私訊息,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曾犯下類似錯誤。

________________


🔴 即時分享位置在公開社群媒體

不經意的個人資訊洩露,可能讓你成為兇手下一個獵物。

故事中,兇手透過Instagram篩選受害者,他不需要精密計劃,只要滑滑手機,就能輕鬆鎖定目標。柔伊發現所有受害者的共同點:她們曾在公開社群上分享生日、住址,甚至即時位置。

社群平台分享日常已經是現代人的習慣,但即時定位標記卻是個潛在的危險。我自己以前也不以為意,曾在限時動態公開自己的所在位置,結果很快地就有陌生男子出現在現場找我。幸好當時有朋友在場,沒有發生更嚴重的事情。現在,我絕對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 發生意外瞬間,冷靜處理其實很困難

我們都知道「保持冷靜」很重要,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寥寥可數。

受害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困在棺材中,她驚慌、哭泣、急促呼吸,使氧氣消耗得更快,最終因缺氧死亡,這一切,都被直播紀錄了。

後來,柔伊也經歷了相同的處境。但她透過觀察前幾位受害者的狀況,想出一套求救方式,甚至讓兇手短暫慌張,成功爭取更多時間。

然而,當人類遭受突發危機時,腦內的「災難思維」會讓我們情緒崩潰、喪失判斷力,這是極為正常的反應。除非受過專業訓練,否則能夠理智應對的人,少之又少。

雖然很多人說「深呼吸有助於冷靜」,但這點其實因人而異。


🔴跟不認識的陌生人拍照

拒絕有時是種保護自己的方式,禮貌不代表要配合對方的詭異行為。

柔伊的妹妹安德芮亞天真地和一位陌生男子合照,卻沒想到,對方竟是柔伊的夢魘-性犯罪者格洛弗。他甚至將照片寄給柔伊,作為警告和恐嚇,直到闖入安德芮亞住處的那天。

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偶而有人會無故要求合照。
通常為了避免尷尬和保持禮貌大部分的人會配合,但這些照片可能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甚至成為招搖撞騙的道具。

不論你的社會地位或影響力,當對方的要求讓你感到不安時,拒絕肯定是一種選擇。
我自己的應對做法是,如果對方或當下沒有合理的理由,我就直接拒絕。

_____________

📕這本書帶給我的印象

讀完《人體標本師》和《殺人現場直播》,我發現麥可·歐默的寫作方式流暢、不會過於燒腦,非常適合閱讀犯罪小說的入門者。
2025台北國際書展再度看到這系列小說,發現只剩少量的庫存,我想應該是代表賣的不錯。

根據我的經驗,有些小說人物過多、名字相似、時空切換頻繁,會讓人讀到混亂,但這本書的節奏掌握得剛剛好,不會讓人讀到迷失方向。

閱讀犯罪類型小說,是我培養出看書習慣後的首選題材,但單純閱讀心得已經有很多人分享。

想到我身為一名老師,經常提醒學生保持社會的危機意識,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_____________


📌 這本小說不只是一場懸疑推理,更是一場關於「個人安全」的警示教育。這些故事中的情節,或許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臉譜出版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n X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體標本師》小說心得:結合犯罪心理側寫與社會警示,反思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危險。透過主角柔伊的經歷,探討獨自行動的危險性、尋求幫助的重要性以及忽視危險徵兆的後果。
《人體標本師》小說心得:結合犯罪心理側寫與社會警示,反思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危險。透過主角柔伊的經歷,探討獨自行動的危險性、尋求幫助的重要性以及忽視危險徵兆的後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每次過完農曆年,麥克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書展了!麥克這次不惜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三顧茅廬七出祁山來到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看看書展現場都有些甚麼酷主機出現。大家趕緊繫上安全帶,麥克要發車啦!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盛大登場,即日起到2/9日止,來台北世貿一館就可以看到巨大版的雪羊... 啊不是,是寶瓶的攤位啦!這巨幅海報實在太霸氣了,我這禮拜五前往分享時,一定要提早去合影才行XD 今年我有幸成為 寶瓶文化的三場活動主講之一,其他兩位分別是同樣精彩的蘇家宏律師、周慕姿心理師,真是榮幸!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每次過完農曆年,麥克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書展了!麥克這次不惜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三顧茅廬七出祁山來到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看看書展現場都有些甚麼酷主機出現。大家趕緊繫上安全帶,麥克要發車啦!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盛大登場,即日起到2/9日止,來台北世貿一館就可以看到巨大版的雪羊... 啊不是,是寶瓶的攤位啦!這巨幅海報實在太霸氣了,我這禮拜五前往分享時,一定要提早去合影才行XD 今年我有幸成為 寶瓶文化的三場活動主講之一,其他兩位分別是同樣精彩的蘇家宏律師、周慕姿心理師,真是榮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這次追的這個系列,則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人發生的故事,或事故?這次的故事圍繞著一位犯罪學教授,副業連續殺人犯的紀念品收藏家;超級危險分子,擁有高度社交需求;失去所有,一無所有,剛從監獄旅社退房的前刑警;外加一位走在路上,不斷被倒楣遇上的年輕少女;與一大堆失去呼吸的龍套角色。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這次追的這個系列,則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人發生的故事,或事故?這次的故事圍繞著一位犯罪學教授,副業連續殺人犯的紀念品收藏家;超級危險分子,擁有高度社交需求;失去所有,一無所有,剛從監獄旅社退房的前刑警;外加一位走在路上,不斷被倒楣遇上的年輕少女;與一大堆失去呼吸的龍套角色。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