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放下自我得失、拾起愛樂初衷——鋼琴家林易十年蛻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鋼琴演奏家林易 圖/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

鋼琴演奏家林易 圖/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


鋼琴家林易(Steven Lin)「十週年鋼琴獨奏會」將於 2025 年 3 月 26 日盛大舉行!十年前,他剛摘下國際知名魯賓斯坦鋼琴大賽銀獎、正式開啟職業鋼琴演奏家的道路,今(11)日記者會中,林易分享十年間的自我成長與醒悟。


他認為,十年前後的最大改變是:成為一個更自在、更放鬆的自己,對外界眼光也不再過度在意​不變的是,對音樂始終不變的追求與關注。

林易 2025 十週年鋼琴獨奏會啟幕!十年感悟盡展琴鍵間

林易(Steven Lin)十週年鋼琴獨奏會形象照 圖/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

林易(Steven Lin)十週年鋼琴獨奏會形象照 圖/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

林易擁有茱莉亞音樂院學士與碩士學位、寇蒂斯音樂院演奏家文憑,13 歲即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登台林肯中心,2012 年獲美國 CAG 音樂大賽首獎,2013 年拿下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評審團主席特別獎,以及 2014 年在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中拿下銀獎。近年,他在卡內基音樂廳主廳首演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獲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讚譽:「完美無瑕的表達,有著令人驚嘆的音色和精妙絕倫的力度、色彩變化。」2023 年,又與美國聖地牙哥交響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創造超過 4,500 名觀眾廣大迴響的精彩紀錄。

出色的演奏、豐富的經歷,以及種種榮耀,構成人們眼中的林易。不過,收穫有時,失去也有時,音樂之路也並總非一帆風順,他表示,「以前的我,不斷想證明自己、沉浸在音樂中追逐自我突破,有點太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他舉將近十年前與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決賽失之交臂的經歷,林易坦言,備賽長達四年之久,未能如願,確實抱有遺憾,他笑說,「當年,若說準備比賽不想拿獎,那是騙人的。」「當時甚至失望到兩個月不碰鋼琴。」

不過,十年後的他,倒是學會了降低得失心,坦然面對音樂旅途裡的得與失。

心態的改變,從何而來?片刻回想後,林易認為,和環境的轉換脫不了關係,當時,他甫自茱莉亞音樂院碩班畢業,從紐約移居費城,心隨境轉,想起愛樂初衷,「剛開始,熱情的開端是擅長和喜歡,這件事推動了我的音樂之旅。」「後來,發現自己好愛、好愛音樂。」

那些原先被視為途中的顛簸,卻意外促成了命運的餽贈,開啟多項美好的際遇。

當年,在比賽中錯失名次,卻以精湛的演奏,征服當地觀眾與評審,而後多次受邀回德州演奏、接起與社區音樂會計畫的緣分,也獲得和沃斯堡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機會。

音樂,是一種屬於自己的自由表達

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總監于長君(左)與鋼琴演奏家林易(右) 圖/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

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總監于長君(左)與鋼琴演奏家林易(右) 圖/STARFiSH Agent 星予經紀













而後,全球疫情也對林易造成影響,當時,所有工作行程都因此停擺,面對突然騰出空的時間,他用看書、學習音樂外的事物來填補,享受每一刻當下的探索,那時,他暫時停下手邊練琴日常,靠近生活。動態的切換,帶給他面對音樂時的全新感受,「之後,當我又開始彈琴時,我發現那是一種不為任何人而彈、只為自己而彈琴的狀態。」

開啟職業演奏家生涯後,隨之到來的是多年的巡演腳步未停,在不同城市間走跳,抑或準備演出曲目上被不同的截止期限追趕,早已成為林易的日常。因疫情而按下的暫停鍵,林易說,「讓我發現彈琴不再只為表演、為了觀眾,為了滿足任何人的期待或認可。」「第一次感到,彈琴也可以是為快樂而彈、為自己而彈。」

林易說,過往,和樂團合作的曲目以難度高、名氣大的「大曲子」居多,疫情期間,他憑著自己的喜好和直覺,享受演奏、享受音樂,那段時間,林易重新開始彈琴的起點,是從彈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開始,這也促成他明(2025)年「Steven Lin 林易十週年鋼琴獨奏會」以「月光」為名的靈感。

精心選曲,回顧十年成長足跡

月光」是自然界的一種光影,也是林易內心世界的一種隱喻,他像是一名在月光下彈琴的旅人,在這些樂曲中,傾訴著對生命的感悟、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音樂會選曲包括孟德爾頌《幻想曲》、李斯特改編舒伯特《小夜曲》、楊納捷克《荒煙小徑》、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德布西《月光》、莫札特《D 小調幻想曲》、以及李斯特《唐璜的回憶》等,每首作品,都是林易精心挑選,也承載著他的成長足跡,於林易而言具特殊意義。

林易回憶,莫札特的《小星星變奏曲》,是他在 8、9 歲時向鋼琴啟蒙老師習得的曲目,也是自己首次參加臺灣本地舉辦的維也納鋼琴比賽時的曲目,當時獲得評審的高度肯定,帶給他莫大的信心。又如孟德爾頌的《幻想曲》,林易表示,這是他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第一輪演奏的作品,不僅收穫當地觀眾和評審的目光,也打開往後多次受邀演出的契機。

同時,李斯特的《唐璜的回憶》也是林易人生中重要曲目之一,這是他 2015 國際巡迴演出時首次亮相的作品,在明年演出,恰逢十周年,別具意義,林易表示,十年來,他對《唐璜的回憶》這首作品的理解不斷深入,每一次演奏都像是重新認識自己,「我認為這首曲目代表了這十年的慶祝,在音樂會裡有一個輝煌的結束。」

琴鍵間的歲月禮物,浪漫奏響國家音樂廳

鋼琴演奏家林易 圖/林易官方樂迷粉專

鋼琴演奏家林易 圖/林易官方樂迷粉專

歲月的禮物,作用在鋼琴家身上,十年一刻,化作雋永音符,敲響樂迷心上。

林易 2025「十週年鋼琴獨奏會」由 STARFiSH 星予國際于長君率領團隊策劃,希望帶給每位樂迷林易優美浪漫的演奏,並帶來幸福的感受。林易說,十年前後種種,讓他重新找回自己與鋼琴間的關係,這段過程也對他的音樂之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想透過這場音樂會,與觀眾分享這個真實的自己,一個不斷成長、持續在探索的音樂家,也一同見證他在音樂道路上的成長與蛻變。

林易的音樂旅途,未完,待續!

林易 2025「十週年鋼琴獨奏會」將於 2025 年 3 月 26 日舉行,演出地點在國家音樂廳,票券現正販售中,更多演出資訊與即時消息,詳見 OPENTIX林易官方 Facebook林易官方 Instagram
演出外,另有 2025 限量版桌曆販售中,收錄本次音樂會宣傳主視覺設計,預購享 9 折早鳥優惠,訂購詳洽林易官方樂迷粉專或來信洽購(Email : lili@starfishconcept.com)。



林易 2025「十週年鋼琴獨奏會」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2025 年 3 月 26 日 (三) 19: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信義路側)
【演出曲目】
Mendelssohn:Fantasy, op.28 孟德爾頌:《幻想曲》,作品28
Schubert/Liszt Serenade (Ständchen) 李斯特改編舒伯特《小夜曲》
Janáček:On an overgrown path good night 楊納傑克:《荒煙小徑》
Mozart: Variations on theme "Ah, vous dirai-je, Maman" 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
Beethoven:Piano sonata, op.27 貝多芬:第14號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作品27之2
Debussy:Clair de Lune 德布西:《月光》
Mozart fantasy d minor K.397 莫札特《D小調幻想曲》作品
Liszt Reminiscenes on Don Juan 李斯特《唐璜的回憶》
raw-image

※ 文章原載自【音音有代誌】:《林易 2025 十週年鋼琴獨奏會啟幕!「月光」照亮音樂旅途,十年感悟盡展琴鍵間》※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 見字如晤,聲息可辨。 ❞ 一位有著大眾臉的編輯,期盼在充斥短影音的世界裡,以 #文字 認出彼此。 期許透過 #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 🖋 文字散見於音音有代誌、關鍵評論網、方格子 📧 合作:lettersalive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承辦蕭邦國際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之波蘭蕭邦學會指名巴哈靈感主辦一系列在台活動!除預告 2025 年一系列在台音樂會及講座,也預告大賽紀錄片《鋼琴》(Pianoforte)將於明年農曆年前後院線上映。
以領導魅力與實驗精神著稱的賽門.拉圖爵士,是當代知名指揮家之一,談到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緣分,拉圖分享,自己過去曾聽過指揮拉法埃爾.庫貝利克(Rafael Jeroným Kubelík)率領 BRSO 的現場錄音,給當時約莫 15、16 歲時的自己帶來大震撼,也是他後來踏上指揮一途的契機。
音樂劇《女巫前傳》和電影《魔法壞女巫》則藉作品提醒觀眾:善惡非絕對,每個人都有著複雜的動機。劇情外,「音樂」也對人物塑造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音樂劇《女巫前傳》中,史蒂芬.許瓦茲(Stephen Schwartz)便使用「主導動機」( Leitmotif)技法,將角色的內心世界與劇情發展無縫結合。
寫書背後,是一點不易的漫長產出過程。2015 到 2017 年間,吳珮菁先後經歷自高處重摔導致肌肉斷裂及粉碎性骨折、聲帶沾黏等意外。復健期間,她持續在國際舞台表演,鑽研六棒技巧的腳步更是未停。不過,用受傷身體與聲音,面對高難度的六棒技法,挫敗感可不是一星半點,「會覺得自己進步緩慢,也有過放棄念頭。」
暌違十年,公共電視經典古典音樂 IP《古典魔力客》2024 年重磅回歸!說起新舊版本間差異,節目製作人杜佳舫(莎拉)指出,除了主持人有所不同外,十年前的節目各集以作曲家為切分、各單元以人物為呈現主軸,「而最新版本則瞄準『時光旅行』的形式,以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等不同時代背景為出發。」
當劇場空間化作純白的伸展台,演員則以自身身體作為服裝載體,作品《親愛的帕索里尼》將以別於電影作品的重新詮釋,向觀眾展示戲服的全新魅力。史雲頓在演後記者會表示,這些戲服在當年拍攝結束後便再無接觸過人類皮膚,「這次,不僅僅是呈現給大家看,可以將它們實際穿在身上、與之互動,非常興奮!」
承辦蕭邦國際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之波蘭蕭邦學會指名巴哈靈感主辦一系列在台活動!除預告 2025 年一系列在台音樂會及講座,也預告大賽紀錄片《鋼琴》(Pianoforte)將於明年農曆年前後院線上映。
以領導魅力與實驗精神著稱的賽門.拉圖爵士,是當代知名指揮家之一,談到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緣分,拉圖分享,自己過去曾聽過指揮拉法埃爾.庫貝利克(Rafael Jeroným Kubelík)率領 BRSO 的現場錄音,給當時約莫 15、16 歲時的自己帶來大震撼,也是他後來踏上指揮一途的契機。
音樂劇《女巫前傳》和電影《魔法壞女巫》則藉作品提醒觀眾:善惡非絕對,每個人都有著複雜的動機。劇情外,「音樂」也對人物塑造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音樂劇《女巫前傳》中,史蒂芬.許瓦茲(Stephen Schwartz)便使用「主導動機」( Leitmotif)技法,將角色的內心世界與劇情發展無縫結合。
寫書背後,是一點不易的漫長產出過程。2015 到 2017 年間,吳珮菁先後經歷自高處重摔導致肌肉斷裂及粉碎性骨折、聲帶沾黏等意外。復健期間,她持續在國際舞台表演,鑽研六棒技巧的腳步更是未停。不過,用受傷身體與聲音,面對高難度的六棒技法,挫敗感可不是一星半點,「會覺得自己進步緩慢,也有過放棄念頭。」
暌違十年,公共電視經典古典音樂 IP《古典魔力客》2024 年重磅回歸!說起新舊版本間差異,節目製作人杜佳舫(莎拉)指出,除了主持人有所不同外,十年前的節目各集以作曲家為切分、各單元以人物為呈現主軸,「而最新版本則瞄準『時光旅行』的形式,以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等不同時代背景為出發。」
當劇場空間化作純白的伸展台,演員則以自身身體作為服裝載體,作品《親愛的帕索里尼》將以別於電影作品的重新詮釋,向觀眾展示戲服的全新魅力。史雲頓在演後記者會表示,這些戲服在當年拍攝結束後便再無接觸過人類皮膚,「這次,不僅僅是呈現給大家看,可以將它們實際穿在身上、與之互動,非常興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CldvzLuqQE昨天早上錄音鋼琴的部分, 今天早上錄音單簧管(+配鋼琴YT影片)的部分 再用威力導演轉檔上傳到YT (夏川里美)的 淚光閃閃 改編曲 (也是沖繩民謠) 最近「早上清晨」的天氣很涼爽, (像極了
一晃眼,很多年沒有認真地彈琴了。上一次認真彈琴有找老師學,一整年都在彈很難的貝多芬奏鳴曲 (我猜是因為貝多芬是所有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必修,老師對貝多芬比較熟的關係 ) 。昨天看到格友清月在彈小奏鳴曲,感覺實在是太懷念了 ! 因為被敲碗分享,就試著分享一下我彈的第10首第二樂章。 其實鋼琴很多年沒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紀錄。古琴家林嶽正月初三瞬間演作當下 感謝古琴家林嶽老師連續六年拜訪龍鶴山。 想了解如何以古琴瞬間演作當下音樂? 龍年正月初三回禮以古琴演作爵士樂藍調及布基物基。以五聲音階重組。 咆勃爵士和弦音階。打鼓節奏鼓琴。當下演示給他看。 他彈平沙落雁及流水二曲。我以爵士藍調回應當下再回歸五聲音階。 感謝林嶽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CldvzLuqQE昨天早上錄音鋼琴的部分, 今天早上錄音單簧管(+配鋼琴YT影片)的部分 再用威力導演轉檔上傳到YT (夏川里美)的 淚光閃閃 改編曲 (也是沖繩民謠) 最近「早上清晨」的天氣很涼爽, (像極了
一晃眼,很多年沒有認真地彈琴了。上一次認真彈琴有找老師學,一整年都在彈很難的貝多芬奏鳴曲 (我猜是因為貝多芬是所有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必修,老師對貝多芬比較熟的關係 ) 。昨天看到格友清月在彈小奏鳴曲,感覺實在是太懷念了 ! 因為被敲碗分享,就試著分享一下我彈的第10首第二樂章。 其實鋼琴很多年沒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紀錄。古琴家林嶽正月初三瞬間演作當下 感謝古琴家林嶽老師連續六年拜訪龍鶴山。 想了解如何以古琴瞬間演作當下音樂? 龍年正月初三回禮以古琴演作爵士樂藍調及布基物基。以五聲音階重組。 咆勃爵士和弦音階。打鼓節奏鼓琴。當下演示給他看。 他彈平沙落雁及流水二曲。我以爵士藍調回應當下再回歸五聲音階。 感謝林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