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於貢寮的大波斯菊花海
大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是屬於菊科的草花,花朵有白、粉、紅等顏色,在臺灣是常見的一年生草本1花卉,可被用於造景,也常被用作綠肥。
屬於相對短日照植物(Facultative short-day plant),並且喜好冷涼環境,因此在臺灣的晚秋~冬季是播種適期,冬~春季可觀賞花朵。(什麼是相對短日照植物? 可看看<鋒面到,雲雨中的大波斯菊花海 - 丹內丹內野奢莊園>)
如果在夏季種植,因為長日照+炎熱,會發生不易開花、花朵數量少、開花品質不良等問題。
因此冬~早春的時候才會看到媒體報導大波斯菊花海。
尤其早春時的節慶活動,例如:元宵節燈會,常常配合花海造景,相信許多人都有看過。
有人在春節或元宵節活動中看到大波斯菊花海,覺得很美,也想自己種種看,便買了種子。
但沒有注意到,那時已經快3月了,白天逐漸變長,氣溫逐漸回暖。
如果是在3月左右播種,還有機會看到漂亮的花,但人總是健忘的,買了大波斯菊的種子,等到想起來種下去的時候,已經快夏天了。
那麼,如果你在晚春甚至夏天播種,那時白天已經超過12小時,不利於開花,該怎麼辦?
這裡講一個有趣的園藝技術。
2023年南投燈會,主辦單位用多種草花進行布置,包括大波斯菊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園藝助理教授 - Ryan Warner博士 - 在他的論文<Using Limited Inductive Photoperiod for Scheduling Cosmos Bipinnatus and Tagetes Tenuifolia>中提到,其實誘導大波斯菊開花並不需要讓植株一直處於短日照環境。
Ryan Warner博士針對大波斯菊品種'Sonata White'進行研究。
他讓第一對真葉已展開的大波斯菊幼苗接受光週期29小時的短日照環境,持續5、10、15、20、25或30天,結束後再移回長日照環境,觀察後續開花情形。
結果發現,只要短短連續5天的短日照,就讓大波斯菊從65天減少到42天內開花,而如果給予15天短日照,只要29天就會開花。
除了開花加速外,植株的分支、花朵數量也會增加。
這是大波斯菊的特性: 苗期就有感受光週期而調節開花性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不小心在長日照環境下播了大波斯菊的種子,不要慌張。
試試Ryan Warner博士的方法,你可以暫時每天把小苗移到室內,只給予每天9小時的日照,持續5~15天,之後再移到室外正常種植。
當然,夏天氣候炎熱,過高的溫度也會影響開花,大波斯菊的生長適溫3約10~25℃,所以別忘給予適當的遮蔭降溫。
若成功了,恭喜你,夏天開得好的大波斯菊可不常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