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哥回俗家,天氣很好適合出外走走,中午就帶哥飽餐一頓,哥的火鍋,我就愛吃炒飯。
吃飽喝足了,哥就帶我去所謂的秘境健行,我又逃脫不了運動的命運(他只是為了讓我的身體循環更好,真是用心良苦),我們一見面就有聊不完的事,聊的事情不外乎就是法義上的問題,在他身上不見了之前的霸氣,卻是看到了威儀莊嚴,也讓我起了恭敬心。
我們就一面走路,一面聽哥分享對於身心的調伏
- 當情緒來時,不要任由嗔心牽著鼻子走,比如:深呼吸,念頭不要在事件上(人或物)
- 轉移到觀察當下身體部位的鬆緊,比如:肩膀
- 其次觀察當下心情與情緒的感覺起伏,比如:看到情緒的生起(難過、憤怒、自責… ),然後到消失
- 再觀察當下的想法,心中會有很多的想法,但一定要如理作意(正面思考),也就說可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別人可能說話聲大一點,自己就想他在跟自己過不去,也許對方沒有這麼想,自己在那抗拒,自己多心,自己在那自作多情,自己在那邊討厭…
- 安定自己的身心狀況,觀呼吸,讓心平靜
- 端正其心,要先放下,才去面對處理
就像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內在就是有固執,是非觀念很強烈,要自己看到,因為沒有人能夠替自己看。
這也讓我想起了,-張曼娟一篇文章,功課還得自己做-的一段話,大概是說:
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在一次次否定中感到沮喪,這不是在自討苦吃嗎?別把他人的人生功課,硬往自己的身上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不要把別人的功課當成自己的。」
今天在法義的熏習,芬多精的森林浴,元氣滿滿,哥哥是我的益師益友,但就是有些嚴格,突然在人煙稀少的秘境中,傳來悅耳的洞簫聲,是位老伯自在的吹簫,讓大自然中增添了不少生氣,走著走著肚子也餓了,就到市區吃素嗲、炸香菜,就這樣法喜中度過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