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狄倫:搖滾詩人》拒絕妥協的創作靈魂|S1EP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憑著《巴布狄倫:搖滾詩人》(A Complete Unknown)成為美國演員工會獎「最年輕影帝」的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精準化身樂壇傳奇Bob Dylan,電影更巧妙地捕捉了Bob Dylan拒絕被定義、勇於反抗的精神,《巴布狄倫:搖滾詩人》說了什麼樣的故事?


樂壇傳奇的起源故事

由James Mangold執導、Timothée Chalamet主演的《巴布狄倫:搖滾詩人》,改編自2015年出版,由Elijah Wald撰寫的書籍《Dylan Goes Electric!》。從Bob Dylan隻身前往紐約發展音樂事業開始,講述1965年,Dylan由民謠轉型為搖滾的爭議事件與影響。



英文片名藏巧思

而原文片名A Complete Unknown,更巧妙地道出了《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的故事核心。A Complete Unknown其實源於Bob Dylan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歌曲中掙脫束縛的寓意,便呼應了Dylan拒絕被標籤、規則限制的態度。


「甜茶」將成為最年輕奧斯卡影帝?

在影壇收穫不少好評的《巴布狄倫:搖滾詩人》,也成為了今年頒獎季的強勢作品之一,在奧斯卡一舉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大獎在內,總計八項提名。

而為了精準化身Bob Dylan,耗費長達五年時間準備的「甜茶」Timothée Chalamet,更在奧斯卡典禮前一週,率先拿下2025美國演員工會最佳男主角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獎者!

提摩西夏勒梅獲得2025美國演員工會最佳男主角獎。

提摩西夏勒梅獲得2025美國演員工會最佳男主角獎。


Bob Dylan為何傳奇?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帶領觀眾穿越至1960年代,看見Bob Dylan的才華與魅力,以及更重要的——拒絕被定義的精神。這樣的精神,讓Bob Dylan彷彿成為一種象徵,代表著大膽反抗、勇於突破的意念,啟發了無數人。


這集,跟我們一起窩在森林裡聊聊《巴布狄倫:搖滾詩人》,人設與反抗精神。

follow us on instagram🌲


Podcast Produce by Rue & Tarina. 我們總在忙碌中,試圖尋找一個答案。 當你內心迷茫,困惑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你應該」…… 要如何成為一棵樹,解開束縛、向光而生? 歡迎你走進我們的對話空間,聊生活、聽心事、找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過度追求生產力,或未來的成就,很可能反而讓人失去體驗當下的能力。如果想好好利用時間、從中得到意義,「浪費時間」也是必要的。
過度追求生產力,或未來的成就,很可能反而讓人失去體驗當下的能力。如果想好好利用時間、從中得到意義,「浪費時間」也是必要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以肉身為國家帶來曾經救贖的希望,這是一本主角不在其中卻又無所不在的致敬書。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 那是水淹及胸的世代,全世界都在歡呼、鼓噪 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墮入地獄…… 台下鼓掌著的人們 嘴裡掩蓋止不住的微笑 在水裡鼓掌。劇終。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改自狄更斯+ 巴菲特 兩場戲劇 兩層架構 兩處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33重組破壞再創新。 地球是監獄。欲重組必先破壞再創新。 一念之剎。或一念之差可形成各種當下瞬間演作所化各種實虛象。 20世紀最偉大藝術家畢卡索晚年創作幾近當下瞬間演作。 歷經藍色。玫瑰。立體派。貼紙。綜合立體。超現實。變形諸時期。 勤奮熱情興奮又重組。 他說。我遲而不墮的是每天做
Thumbnail
《自由之聲》 英語片名:Sound of Freedom  導演:亞歷杭德羅.蒙特沃德 編劇:羅德.巴爾、亞歷杭德羅.蒙特沃德 監製:埃杜瓦多.維拉斯蒂吉 配樂:哈維爾.納瓦利特 攝影:高爾卡.戈馬克西、安德魯.艾克 剪輯:布萊恩.斯科菲爾德 類型:動作、劇情、社會議題、真實事件改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以肉身為國家帶來曾經救贖的希望,這是一本主角不在其中卻又無所不在的致敬書。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 那是水淹及胸的世代,全世界都在歡呼、鼓噪 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墮入地獄…… 台下鼓掌著的人們 嘴裡掩蓋止不住的微笑 在水裡鼓掌。劇終。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改自狄更斯+ 巴菲特 兩場戲劇 兩層架構 兩處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33重組破壞再創新。 地球是監獄。欲重組必先破壞再創新。 一念之剎。或一念之差可形成各種當下瞬間演作所化各種實虛象。 20世紀最偉大藝術家畢卡索晚年創作幾近當下瞬間演作。 歷經藍色。玫瑰。立體派。貼紙。綜合立體。超現實。變形諸時期。 勤奮熱情興奮又重組。 他說。我遲而不墮的是每天做
Thumbnail
《自由之聲》 英語片名:Sound of Freedom  導演:亞歷杭德羅.蒙特沃德 編劇:羅德.巴爾、亞歷杭德羅.蒙特沃德 監製:埃杜瓦多.維拉斯蒂吉 配樂:哈維爾.納瓦利特 攝影:高爾卡.戈馬克西、安德魯.艾克 剪輯:布萊恩.斯科菲爾德 類型:動作、劇情、社會議題、真實事件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