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巴布狄倫:搖滾詩人》(A Complete Unknown)成為美國演員工會獎「最年輕影帝」的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精準化身樂壇傳奇Bob Dylan,電影更巧妙地捕捉了Bob Dylan拒絕被定義、勇於反抗的精神,《巴布狄倫:搖滾詩人》說了什麼樣的故事?
由James Mangold執導、Timothée Chalamet主演的《巴布狄倫:搖滾詩人》,改編自2015年出版,由Elijah Wald撰寫的書籍《Dylan Goes Electric!》。從Bob Dylan隻身前往紐約發展音樂事業開始,講述1965年,Dylan由民謠轉型為搖滾的爭議事件與影響。
而原文片名A Complete Unknown,更巧妙地道出了《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的故事核心。A Complete Unknown其實源於Bob Dylan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歌曲中掙脫束縛的寓意,便呼應了Dylan拒絕被標籤、規則限制的態度。
在影壇收穫不少好評的《巴布狄倫:搖滾詩人》,也成為了今年頒獎季的強勢作品之一,在奧斯卡一舉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大獎在內,總計八項提名。
而為了精準化身Bob Dylan,耗費長達五年時間準備的「甜茶」Timothée Chalamet,更在奧斯卡典禮前一週,率先拿下2025美國演員工會最佳男主角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獎者!
提摩西夏勒梅獲得2025美國演員工會最佳男主角獎。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帶領觀眾穿越至1960年代,看見Bob Dylan的才華與魅力,以及更重要的——拒絕被定義的精神。這樣的精神,讓Bob Dylan彷彿成為一種象徵,代表著大膽反抗、勇於突破的意念,啟發了無數人。
這集,跟我們一起窩在森林裡聊聊《巴布狄倫:搖滾詩人》,人設與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