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有四千個禮拜,但也要學會浪費時間!|S1EP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害怕浪費時間,甚至連休息都會有罪惡感?

工作時,我們總是把每天的代辦事項都排得滿滿的,稍微分心幾分鐘,就開始自我譴責。若是手邊有要做的事尚未完成,連買午餐的五分鐘也不想放過,深怕因為片刻的分神而導致未來的失敗。

但這樣一直被時間、效率追著跑的心態其實並不健康,更可能導致過勞與倦怠。


聽了這個Podcast,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

由文化雜誌The Atlantic製作的Podcast節目"How To",每一季以「如何……」為題,透過兩位主持人Becca Rashid和Ian Bogost的分享以及專家訪談,試圖解答每季標題中的提問,至今探索的議題包含如何保留時間、如何辨別真實、如何打造快樂人生等。

由The Atlantic製作的"How to Keep Time"Podcast

由The Atlantic製作的"How to Keep Time"Podcast

其中,第五季"How to Keep Time"更讓我們有所共鳴。本季第一集,主持人們便打破當代文化中追求效率的常態,提出「浪費時間」就是保留時間的一種方式。



Becca以自己等車的經驗為例,即使等待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分鐘,他仍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而不是只站在原地浪費時間。

有了讓人可以隨時隨地工作、吸收資訊的科技產品,似乎讓我們更難忍受「無所事事」,連極短的碎片時間也想妥善利用。

但究竟什麼是「浪費時間」,難道時時刻刻利用空檔吸收新知、回email,就不是浪費時間了嗎?那為什麼即使每分每秒都做了該做的事,還會覺得時間根本不夠?


「浪費時間」 讓生活更富足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訪問了《人生4千個禮拜》的作者Oliver Burkeman,他便分享過度追求生產力,或未來的成就,很可能反而讓人失去體驗當下的能力。

因此他認為如果想好好利用時間、從中得到意義,「浪費時間」也是必要的。

當代社會對成就的推崇,讓浪費時間——把時間用在做無生產力的事情上,變成是負面、不上進的,可是這些看似無生產力的事情,例如不會賺錢的興趣、放空的等車時間,對生活也有著難以取代的正面影響,能為我們帶來珍貴的收穫。

或許,時間並不是我們能浪費的東西,時間就只是時間。休息也不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休息就只是為了休息。

放下社會常規對時間與生產力的迷思,仔細體會每個瞬間,感受當下所思所想,將能更輕鬆富足。


這集,跟我們一起窩在森林裡聊聊關於的時間焦慮。

follow us on instagram🌲


Podcast Produce by Rue & Tarina. 我們總在忙碌中,試圖尋找一個答案。 當你內心迷茫,困惑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你應該」…… 要如何成為一棵樹,解開束縛、向光而生? 歡迎你走進我們的對話空間,聊生活、聽心事、找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學會停止浪費時間,也是為了學會停止浪費生命。我們終究有死的一天,因此在那一天來臨前,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此,我在本文中分享了5個停止浪費時間的方法,都是我親身實踐有用的策略,可以幫助你我省下被浪費時間,去完成自己此生要達成的人生目標。
Thumbnail
一條材質再好的皮筋再有彈力,它的極限就在那,超出就會斷裂,所以人在累積過量超出極限後絕大多數也只是崩潰而非進化,而在真正認清時間有限後,你才能開始學會選擇哪些是重要必需先完成,提高真正有意義的生產力。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覺得沒有做什麼事,時間就過去了? 是否常常覺得時間被不重要的事給佔滿了?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時間不是用來完成事的,也不是用來湊熱鬧的,而是用來經歷、體驗的。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其實,時間的價值在於我們如何利用它。 與其每天只顧著完成工作、達成目標,不如放慢腳步,享受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和家人一起吃頓飯,和朋友聊聊天,這些都是生活中最珍貴的時刻。時間讓我們學會成長,也
Thumbnail
如果你是精靈請你忽略這一篇吧XD。人類的壽命有限但是慾望無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想辦法做最多的事情,但無奈常常總是時間不夠用讓人覺得很困擾。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者向來使用的時間管理技巧,期待能夠給讀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脫離被死線追趕,重新掌握回自己的時間。
老天爺公平的給予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但有人卻無法好好把握時間,因此,該如何善用時間?這是值得耗費一生來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學會停止浪費時間,也是為了學會停止浪費生命。我們終究有死的一天,因此在那一天來臨前,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此,我在本文中分享了5個停止浪費時間的方法,都是我親身實踐有用的策略,可以幫助你我省下被浪費時間,去完成自己此生要達成的人生目標。
Thumbnail
一條材質再好的皮筋再有彈力,它的極限就在那,超出就會斷裂,所以人在累積過量超出極限後絕大多數也只是崩潰而非進化,而在真正認清時間有限後,你才能開始學會選擇哪些是重要必需先完成,提高真正有意義的生產力。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覺得沒有做什麼事,時間就過去了? 是否常常覺得時間被不重要的事給佔滿了?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時間不是用來完成事的,也不是用來湊熱鬧的,而是用來經歷、體驗的。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其實,時間的價值在於我們如何利用它。 與其每天只顧著完成工作、達成目標,不如放慢腳步,享受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和家人一起吃頓飯,和朋友聊聊天,這些都是生活中最珍貴的時刻。時間讓我們學會成長,也
Thumbnail
如果你是精靈請你忽略這一篇吧XD。人類的壽命有限但是慾望無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想辦法做最多的事情,但無奈常常總是時間不夠用讓人覺得很困擾。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者向來使用的時間管理技巧,期待能夠給讀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脫離被死線追趕,重新掌握回自己的時間。
老天爺公平的給予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但有人卻無法好好把握時間,因此,該如何善用時間?這是值得耗費一生來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