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會說自己是一位資深的土耳其探險家,好歹我與夥伴也是從南方搭船並搭巴士上來,跑過好幾座土耳其城市的旅者。伊斯坦堡也不是我們來到土耳其的第一座城市,也因為這個機緣,我們並不認為這座城市有太多國家元素在。
無淵置疑,伊斯坦堡是座令人驚豔的巨城。東羅馬帝國的前首都、伊斯蘭文化的總和、各式古蹟與博物館,處處都令人驚奇。然而,作為一位不斷窮遊的旅行家來說,這座城市並不吸引我。
會這樣想大概有幾個原因。其一,即便伊斯坦堡並不是土耳其首都,卻如同許多國家的首都差不多,有極高的城市化與國際的交流機會。
作為台灣人,我以台北作為例子。
許多外國人知道台北,但我並不會說台北代表整個台灣。事實上,它只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縮影,並貼合外國文化的腳步,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比如說處處都有的英文街名、隨處可見的人行道與垃圾桶…如果你是位正統台灣人,你會知道這並不是台灣的樣子。
伊斯坦堡也是一樣。
我在這邊看得到愛耍人的土耳其冰淇淋、處處可見的名牌商品與神奇的輕軌交通。如果你會在土耳其各個角落遊蕩,同時你也會了解,這僅是一座觀光大城。更別說,這裡有好幾位會說英文的土耳其人…
我來談談目前為止我對土耳其的印象。
哦不,不只是我,以及見到的那些土耳其人。
首先,土耳其人的英文非常差,差得程度甚至連數字1數到10都沒有辦法。若你覺得伊斯坦堡的土耳其人英文好只是個案,可以去看看這邊的首都安卡拉。或許你會和我一樣驚訝,就連首都人都沒辦法與伊斯坦堡人講話並駕齊驅。
再者,土耳其人做生意並不老實,服務態度常會因為殺價而轉為隨便。他們多不會像伊斯坦堡一樣,會有明確的標價與合規的價格。或許是因為競爭激烈的關係,同樣的價格,在這邊的生活水準相對較高,也較經濟實惠。
至於人人常提到的土耳其冰淇淋,好吧,那種整人的冰淇淋店我只有在伊斯坦堡看過。其他地方的冰淇淋店如同你在台灣吃過的小吃攤,一桶超市桶冰淇淋出現在神奇的位置。唯一會整你的,不是拿不到冰淇淋的機八土耳其人,而是看你是外國人的神奇價格。
順帶一提,有時會出現的土耳其冰淇淋專賣店,他們的冰淇淋確實是一坨一陀蓋在上面。這是貨真價實的冰淇淋。主要是因為他們會在餡料上放上開心果粉之類的神奇香料,而不是讓你拿不到甜筒。
土耳其多數城市並沒有這麼容易找到名牌商品,那僅是觀光城市常見的伎倆。土耳其貴到哭夭的商品不常見,卻能找到很多神奇的小玩意、平價的中國貨等等。或許是多年存在於歐亞大陸的貿易者,他們能夠拿到全世界的貨品,而大多數就像台灣的玩具店般,便宜好用的材質,但你不會想把它們帶回家做紀念。
提及這邊的交通,土耳其的行人設施、大眾運輸與號誌並不像伊斯坦堡般發達。除了這邊,我沒在其他城市看到輕軌、舒暢的人行道與會開罰單的警察。若你往南邊城市前進,有時你分不出這邊是土耳其還是敘利亞。消失的車牌與沒戴安全帽的檔車情侶、有紅綠燈的圓環、超過兩排的違停…更別說大眾運輸根本是個代名詞,或是需要融入當地的交通方式:
共享小巴。
我在伊斯坦堡看到的共享小巴明顯比其他城市少上許多。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共享小巴的存在,在某部分上來說凸顯了土耳其的大眾運輸不發達的事實。顯而易見地,在這種「沒有特定站牌、沒有特定路線、司機不會講英文、沒有公道價」的交通方式,對於外國人來說非常地不友善。
所幸土耳其人相對友善許多。
伊斯坦堡如同大多國家的大城市一般,人民相對利益與冷漠。你可以在這邊找到許多跟你一樣的外國人,一起對土耳其的想法吐口水,卻很難在這座城市混到一位很要好的土耳其朋友;反之,在其他城市時,你近乎看不著一位外國人,也會驚訝地發現,土耳其人種之複雜,與他們對人怎麼這麼和善與熱情。

我理解許多人是因為在伊斯坦堡轉機,畢竟它是歐亞大陸上重要的國際機場,此外,這座城市本身就是跨越歐亞大陸的存在,其在歷史與地理的定位不容小覷。時至今日,它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樣子。但伊斯坦堡視為土耳其可說是天大的謬誤,我甚至會覺得這個人根本沒仔細探索這個國家。
若你像我一樣,作為一位預算有限的探索者,我會推薦從一些不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出發,往南、往東。隨著更深入的挖掘,你會發現人們口中的土耳其開始出現分歧,最終,你在土耳其的故事再也不是這裡的熱氣球多漂亮、伊斯坦堡多壯觀。
比如說南方大城 Adana,作為一座土耳其人的重要交通樞紐,卻在外國論壇上極少被提及。便宜到合理的物價、沒有英文的城市、九成九都是土耳其人、極爛的公共交通與熱情的人民,你卻能在這邊找到很多隱藏資訊,就像開啟新的副本。要走中東線、中亞線、南亞線或歐洲線,都能在這找到一些端倪。

土耳其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