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Decathlon品牌策略|#3】平價神話背後的臺灣製造
付費限定

【Decathlon品牌策略|#3】平價神話背後的臺灣製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Decathlon 是平價的代名詞。但平價的背後,是誰在撐?這個來自法國的運動品牌,其實正騎在台灣製造的肩膀上。從鏈條到煞車,從踏板到變速器,MIT 的工藝幫它完成了價格、品質與速度三贏的神話。只是,當品牌掌控一切設計權與通路邏輯,MIT 的角色,是支撐者,還是被壓榨者?


一、Decathlon x Taiwan:從地利之便到系統性佈局

Decathlon 在 1992 年就在台中設立採購中心,彼時的目標非常明確:卡位在 Giant、美利達等車廠之間,深入整個「中台灣自行車產業聚落」。

截至今日,Decathlon 在台供應鏈橫跨至少 60 家廠商,範圍包含:

  • 🔗 KMC(鏈條)
  • 🛑 Tektro(煞車系統)
  • 🦶 Wellgo(踏板)
  • 🚲 VELO(坐墊)
  • ⚙️ Microshift、Sunrace(變速系統)

這些公司大多是全球前幾大零組件供應商,產品涵蓋 Decathlon 各條產品線。更重要的是,它們多數並非只做單一零件,而具備一定程度的模組整合能力。


二、不是品牌的代工,而是系統的零件提供者

Decathlon 雖然委託生產,但並不代表它放棄主導。相反,它擁有極強的產品設計主權,供應商必須配合其模組設計、生產邏輯與碳排管理。

MIT 廠商在這其中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OEM整車代工」,而是以下三種形式的結合:

  • 📦 ODM 零組件開發(依 Decathlon 規格協同開發)
  • 🧩 模組化供貨(例如整合式鏈條+飛輪+變速)
  • 🌿 ESG資料回報單位(需提供碳足跡與生產資訊)

也就是說,Decathlon 把台灣供應鏈當作「模組化製造平台」,並非簡單發包工廠。


三、價格 vs 價值:當全球品牌握有主導權

Decathlon 的核心優勢來自「性價比極致化」,但這對供應商意味著什麼?

帶你看供應鏈價值重構的關鍵轉向
本篇內容共 1638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 鏈上觀察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二輪解密人|洞察自行車產業,連結投資視野
18會員
66內容數
🚴‍♂️ 二輪解密人|騎進產業,讀懂未來 歡迎來到《二輪解密人》沙龍。 這裡不只是熱愛騎車者的聚集地,更是一個以數據、觀點與趨勢洞察為核心的知識平台。深耕自行車產業多年,從研發現場到政策計畫,橫跨技術、策略與市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臺灣自行車產業面臨品牌主導製造的新趨勢,需從零件代工轉型為價值共創夥伴。文章以Decathlon為例,分析臺灣廠商如何提升系統級交付能力、模組整合能力及永續透明能力,並探討政府與產業應如何共構轉型之路,協助臺灣升級為解決方案供應國。
川普政府重啟關稅政策,引爆全球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供應鏈震盪。來自美國電動車產業協會高層、歐洲產業代表、以及兩家全球知名品牌的策略與營運主管的內部回應,揭示品牌如何面對不確定性、通路重組與供應風險,帶你從決策核心理解產業走向。
Decathlon的成功並非單靠低價,更仰賴其品牌策略的解構與重建。以自行車為例,它並非單一品牌販售所有車款,而是針對不同騎乘情境,打造專屬品牌與文化,重新定義品牌在價值鏈中的角色,並分析其對臺灣自行車供應鏈的啟示。
臺灣自行車產業面臨品牌主導製造的新趨勢,需從零件代工轉型為價值共創夥伴。文章以Decathlon為例,分析臺灣廠商如何提升系統級交付能力、模組整合能力及永續透明能力,並探討政府與產業應如何共構轉型之路,協助臺灣升級為解決方案供應國。
川普政府重啟關稅政策,引爆全球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供應鏈震盪。來自美國電動車產業協會高層、歐洲產業代表、以及兩家全球知名品牌的策略與營運主管的內部回應,揭示品牌如何面對不確定性、通路重組與供應風險,帶你從決策核心理解產業走向。
Decathlon的成功並非單靠低價,更仰賴其品牌策略的解構與重建。以自行車為例,它並非單一品牌販售所有車款,而是針對不同騎乘情境,打造專屬品牌與文化,重新定義品牌在價值鏈中的角色,並分析其對臺灣自行車供應鏈的啟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