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款:Air Jordan 9 Retro


體重:70 kg
特殊傷病史:右腳前十字韌帶斷裂、左腳足底筋膜炎、右手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損傷、跳耀膝、左手食指骨折
腳長:26.5 cm
腳寬:10 cm
標準尺寸:US 8.5
購買尺寸:US 8.5

實測時間:2小時
球場:室外

1.外觀:10/10
Air Jordan 9 Retro 承襲了原始90年代的籃球鞋設計概念,使用了線條、鞋側縫線與鞋底圖騰等方式來呈現當時的技術風格;後腳跟處的23號與側面的飛人標誌是Jordan的品牌形象重點,極具辨識度,無論是那一代,對筆者這經歷過Jordan時代的人而言,穿上Jordan就是潮。
2.緩震:8/10
AJ9 採用全掌 Air-Sole 氣墊系統,提供中等偏高的避震保護,落地時能有效吸收衝擊,能給予良好的緩衝支撐,但也可以感受到中底的厚度紮實,雖然藉此提供了良好的緩震效果,也犧牲了地面反應的回饋,會有種踩地不踏實的特殊感覺。
3.包覆性:10/10

裡面竟然採用了襪套式的彈性內襯設計,搭配上鞋面使用皮革與合成材質,提供了滿滿的支撐與包覆能力;而高筒設計以及鞋舌一體式的結構,能有效包裹住腳踝。然而如此複雜的包覆能力帶來的缺點就是穿脫費工,需要先確認內襯的部分服貼不卡腳後,才能固定鞋面鞋帶,完全無法輕鬆套入,但上腳後也能感受到十足的包覆穩定性。
4.抓地力:6/10

大底的紋路設計顯得非常隨意的感覺,僅考慮Logo及一些花俏的形象,缺乏實用的考輛,導致實戰中的抓地能力僅僅算是堪用而已,容易受到灰塵或戶外粗糙地面的影響,因而產生打滑的現象,實在難以駕馭。
5.反應:6/10
由於中底厚實導致避震偏軟,導致AJ9 的踩踏腳感顯得十分厚重,因此動作反應的時間稍慢,急停啟動等的對應爆發力的動作上,都不如現代輕量鞋款的表現,不過這就是時代設計上的差異,畢竟在90年代往往更重視禁區範圍內的穩重與強力對抗的打法,而非現今的瞬間反應。
6.橫移表現:7/10
鞋身包裹的穩定度良好,加上鞋面硬挺且在前腳掌處又有外擴的設計,除了可防止側翻之外,也增加側向橫移的機動能力,對於防守端的橫向腳步或換位移動,有了基本保護與加成,但無奈還是卡在厚實的中底腳感,導致整體的靈活性降低,無法對應到過於迅速的動作反應。
7.耐磨:3/10

其厚實橡膠大底仍具不錯的耐磨度,畢竟可磨耗的量增加了,但Nike的問題不僅僅是鞋底的耐磨與否,包括了環保材質的自我毀滅,以及自我分解的脫膠才是鞋子壽命大幅降低的原因,這種以環保為美名,實則更鋪張浪費的作法,僅是提供企業賺錢的手法。
8.支撐:10/10
彈性內襯,強力鞋面,厚實中底,以及全掌氣墊的搭配,整雙鞋提供良好的足弓支撐與抗壓性,對長時間打球或體重較高的球員尤其友好,可大幅減少腳底疲勞感。
9.抗扭:10/10

高筒鞋領與側邊支撐片提供良好的防扭保護以及降低扭傷的傷害程度,筆者頗為意外的是沒想到AJ9的年代就已經有利用加寬的腳底特徵設計,來預防扭傷發生的機會的機制,不愧是當時籃球鞋的技術精華鞋款。
10.跑動:7/10
AJ9 的中底厚重與氣墊偏軟,導致在跑動時顯得較為沉穩但不輕快,還是偏向禁區打法的籃球鞋風格,並不適合瞬間反應與持續衝刺的打法,反而言之更應證了Jordan的運動能力十分驚人,即便鞋款風格完全不正確,依然能做出各種神奇動作與反應,讓人嘆為觀止。
總分:77/100
總結:Air Jordan 9 Retro 是一雙復古風格濃厚、支撐強、避震足、針對禁區打法設計的籃球鞋款,適合不追求反應速度,但追求穩固、安全與懷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