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鼻孔要有兩個?

為什麼鼻孔要有兩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成大醫學系 103 年的面試,就這麼問。


看似毫不起眼的兩個鼻孔,其實隱含很多優勢:

  • 擋風
  • 左右輪流用
  • 鼻塞備用
  • 立體感
  • 幫基因省事


光是分成兩個洞,就有這麼多功能?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為什麼人要有「兩個」鼻孔吧!






▋ 這兩個鼻孔在幹嘛?


鼻孔,是空氣進出身體的「大門」。


想像一下:

霸王寒流來襲時,一大群人衝到高級旅館前,一開門就擠進去,搶著脫外套、吹暖氣、泡溫泉。
如果大門做得太窄、構造太陽春,就撐不住這波人潮;如果開超大,又讓暖氣散失,大家都抱怨連連。


而鼻孔,就是這家旅館的門 —— 一扇大門拆成兩半,左右對開。裡面有鼻腔作為「玄關」,幫進門的旅客打點好一切,才放人進旅館裡。



在進入鼻孔後,空氣還會經過這些處理 ——

  • 過濾:鼻毛、鼻黏膜把灰塵、花粉、病菌等髒東西攔下,變成鼻屎的一部分,或踢出大門。(雖然感覺有點噁心,但這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線。)
  • 加溫:充滿微血管的鼻腔會把冷空氣先熱好,再進入身體,以免呼吸道冷到。
  • 加濕:潮濕的鼻黏膜把空氣加濕,避免氣管和肺部乾燥、不適。


另外,鼻孔和鼻腔的設計也能讓氣流減速、轉彎,才不會直接衝擊體內。

當你改用嘴巴呼吸,就會發現喉嚨乾癢,甚至嗆到,這正是因為少了鼻孔,人體這個「高級旅館」門戶大開,讓冷風毫無限制、未經處理地灌進來。

同理,如果把兩個鼻孔合成一個大鼻孔,也會因為洞口太大而發生這種事。


而且,鼻孔不只大門這麼簡單。

我們有兩個鼻孔,不單是因為對稱、好看,還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分工合作、輪流上場。






▋ 只有一個不夠嗎?


既然一張嘴巴就能吃飯、講話、喝水,那呼吸幹嘛搞兩個鼻孔?用一個不就好了?


其實,鼻孔也是要輪班的。

而且想想鼻塞 —— 如果只有一個洞,感冒時不就完蛋了?



▎ 鼻孔也要輪班


雖然平常沒感覺,但試著在鏡子上呼氣看看,你會發現:兩個鼻孔吹出的霧氣一大一小 —— 也就是說,一邊氣流比較大,另一邊比較小。

大概像這樣。RS 自行繪製

大概像這樣。RS 自行繪製

或者堵住一邊鼻孔呼吸,再換另一邊。你會發現有一側不太順,另一邊卻很暢通。


雖然鼻子有兩個洞,但它們不會隨時火力全開,而是要左右交換、輪流休息

這個過程,叫「鼻週期(nasal cycle)」。


即使沒有感冒、發炎,兩個鼻道裡的軟骨 ——「鼻甲(nasal concha)」,也會受到自律神經調控,而輪流充血,讓一邊變得比較塞,減少進氣量。

鼻甲位置圖。RS 自行繪製

鼻甲位置圖。RS 自行繪製


這樣一來,氣流量和速度降低,鼻黏膜就能休息、恢復,以免因為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而乾燥。

就像便利商店員工不可能 24 小時、全年無休地工作,需要排休、養精蓄銳才不會過勞;店內也需要有人接客、有人補貨維修,維持最佳狀態。


更妙的是,這樣的輪班還能讓我們「聞得更清楚」。

有些氣味分子在快氣流中才會被感覺到,其它的則需要氣流變慢,以便黏上嗅覺受器。

而暢通、充血的鼻孔各負責一邊,人才能聞到最豐富的氣味。



▎ 鼻孔也要備用


前面說到鼻塞,這是大家都有過的痛苦經驗 —— 鼻孔被鼻涕或腫脹堵死,只能靠嘴巴呼吸,不只很喘、很冷、很乾,喉嚨還刺痛不已。


但,這是嚴重情況。

如果只有一邊鼻塞、感染,把鼻孔一分為二的「鼻中膈(nasal septum)」就發揮作用了。

人有兩組鼻孔、鼻道,可以視為裝了整套的「備胎」。萬一有側不幸感染,鼻中膈不僅能擋住、減緩蔓延,也能讓另一邊鼻孔繼續運作,降低對身體的影響。


所以,兩個鼻孔的存在,不只讓呼吸更順,面對風險時也更靈活、有智慧。

這不是單純的巧合,而是人體在演化中精雕細琢的「設計感」。此外,在長久的演化史中,這兩個鼻孔還有其它優勢 ⋯⋯






▋ 兩個鼻孔的隱藏技


▎ 立體嗅覺


兩眼的距離差讓人看出遠近,耳朵也可以聽到立體音效。但你可能沒想過 —— 互相貼近的小小鼻孔,也能聞出「立體感」。


地底的鼴鼠可以靠「立體嗅覺(stereo olfaction)」辨識食物和敵人,而人的鼻子雖然沒那麼靈敏,但也有協助定位的能力。

我們的大腦可以感受到兩邊鼻孔不同濃度的氣味、辨識兩者的比例關係,然後潛意識地往味道濃的那邊移動。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虛擬實境往往不夠「真」 —— 戴上 VR 裝置時,我們的眼睛雖然看到了虛擬影像,鼻子卻還聞著現實中的味道。



▎ 基因的複製貼上


除了上面的實用功能外,其實從演化角度看,兩個鼻孔還有一個根本原因 ——「對稱」比較簡單。


人是「兩側對稱」的生物,也就是左右的身體構造幾乎鏡像,像雙眼、雙耳、雙臂 ⋯⋯ 鼻孔也是一樣。

而對稱的外表,代表身體只靠一份藍圖複製、貼上,不用重新「設計」,大大簡化了訊息。

只要做一邊再複製貼上就好了(誤)。RS 自行繪製

只要做一邊再複製貼上就好了(誤)。RS 自行繪製


因為不用攜帶兩套設計圖,基因出錯率低,所以對稱生物比起不對稱的,更容易健康發育、繁衍後代,就自然而然在天擇中被保留下來了。

不過,在對稱的大原則之下,多數人還是可能發生「鼻中膈偏曲(deviated septum)」 —— 也就是「長歪」的情況。

一點點歪不干擾生活,但如果嚴重影響呼吸,還是得就醫尋求改善喔!






▋ 總結:不只是兩個洞


作為身體呼吸的「大門」,鼻孔的設計馬虎不得。

從防禦系統到輪班機制,從備用設計到立體感知,再到演化智慧,「兩個」鼻孔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可不只是為了湊對或美觀。


許多我們平常從沒想過的問題,都是身體適應生存而保留的精密巧思。

有時我們以為「多一個」是浪費,卻沒發現這是為了讓身體更穩定、更敏銳、更健康。

而同樣道理也藏在器官、行為,甚至社會體制裡 —— 看似重複、沒效率,其實是防患未然


下次當你有邊鼻孔不通氣,不妨想想:還好我們有兩個鼻孔!


匿名投票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需要兩個鼻孔?

  • 我本來就知道原因了
  • 我想過,但現在才知道
  • 我從來沒想過





  • 後記

    本文於 2025/4/20 入選即時精選,謝謝平台肯定!
    如果 RS 長鼻子,嗯 ⋯⋯。RS 自行繪製

    如果 RS 長鼻子,嗯 ⋯⋯。RS 自行繪製



    衍生Q&A

    • 既然對稱省力又安全,那心、肺等內臟為什麼不對稱?

    因為有些內臟做兩個成本太高,為了節省空間和能量、確保正常運作,胚胎中的「左撇子蛋白(lefty proteins)」會和「節點訊號路徑(Nodal Signaling pathway)」拮抗,阻止身體產生兩組內臟。

    • 人有慣用眼、慣用手、慣用腳,那有沒有慣用鼻孔?

    似乎沒有特定的慣用鼻孔,但兩邊鼻孔在鼻循環過程中會輪流當主力。

    • 魚也有鼻孔嗎?

    有。而且是兩對、四個鼻孔!水會從前鼻孔流到後鼻孔,魚就是靠這個辨識水中氣味。


    參考文獻

    • 【人類用立體嗅覺導航】Y. Wu, K. Chen, Y. Ye, T. Zhang, & W. Zhou, Humans navigate with stereo olfa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7 (27) 16065-16071, https://doi.org/10.1073/pnas.2004642117 (2020).


    ▋ 關於「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RS/隨機人類 是個興趣廣泛、好奇且樂於探索和思考的人,文章主題涵蓋自然、科技、個人成長等,每週至少一更。期待與你在任一個隨機主題中相遇!



    沙龍帳號作品目錄自我介紹贊助 RS

    avatar-img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21會員
    16內容數
    從科普到個人省思——這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一個隨機人類的簡單文字,會不會意外帶給你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以為孩子是爸媽「各出一半」?事實是,媽媽出得更多!除了基因對半分以外,受精卵的粒線體、營養、細胞環境和體積 ⋯⋯ 都是媽媽給的。本文帶你了解卵子和精子對受精卵貢獻的差異、母親在受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思考雙方對孩子的影響力。
    日落蛾的習性、外觀都「蝶模蝶樣」,卻是種不折不扣的「蛾」!蝶和蛾,到底怎麼分? 被接頭偽造的標本誤導學者幾十年,究其淵源,原來連牠的顏色都是假的。 本文將介紹這種神奇蛾類的特徵、習性、分類爭議,並帶著你思考「正確分類」與「真實呈現」的必要性。
    水晶蘭既不是真菌,也不是蘭花,而是「不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為什麼它不靠光合作用也能存活呢? 本文將說明這種「養分小偷」與真菌、樹木的共生關係,及其習性、外觀、文化、應用等知識。
    你以為孩子是爸媽「各出一半」?事實是,媽媽出得更多!除了基因對半分以外,受精卵的粒線體、營養、細胞環境和體積 ⋯⋯ 都是媽媽給的。本文帶你了解卵子和精子對受精卵貢獻的差異、母親在受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思考雙方對孩子的影響力。
    日落蛾的習性、外觀都「蝶模蝶樣」,卻是種不折不扣的「蛾」!蝶和蛾,到底怎麼分? 被接頭偽造的標本誤導學者幾十年,究其淵源,原來連牠的顏色都是假的。 本文將介紹這種神奇蛾類的特徵、習性、分類爭議,並帶著你思考「正確分類」與「真實呈現」的必要性。
    水晶蘭既不是真菌,也不是蘭花,而是「不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為什麼它不靠光合作用也能存活呢? 本文將說明這種「養分小偷」與真菌、樹木的共生關係,及其習性、外觀、文化、應用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