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潘達斯奈基》:互動式影集的創新與未來啟示

《黑鏡:潘達斯奈基》:互動式影集的創新與未來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黑鏡》系列以其對科技與人性的深刻剖析,持續在 Netflix 平台引發全球關注。2025年,《黑鏡》第七季上線,再次掀起社群媒體熱議。在眾多作品中,2018年推出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以其互動式影集形式脫穎而出,開創了觀眾參與敘事的先河。

本文將探討《潘達斯奈基》的商業策略、技術突破、觀眾反饋及對影視產業的影響,分析這一創新的意義與挑戰。互動式影集是否能重塑影視未來?

Netflix 的商業策略

Netflix 推出《潘達斯奈基》的核心動機在於強化平台競爭力與用戶參與度。在串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Netflix 面臨 Amazon Prime 等對手的挑戰,後者專注於傳統線性內容與品牌 IP。

相較之下,互動式影集允許觀眾選擇故事走向,顯著提升觀看時長。數據顯示,《潘達斯奈基》的平均用戶重複觀看 2-3 次,遠高於一般影集。此外,Netflix 透過收集觀眾選擇數據,優化其推薦算法,進一步提升用戶黏著度。

該片創作者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曾表示:「一般線性故事的電影,觀眾用遙控器打開電視後就沒有選擇權,但我們希望讓觀眾更有存在感。」

《潘達斯奈基》並非 Netflix 的首次互動嘗試。2017年,平台推出的《鞋貓劍客:魔法書中逃》在兒童市場獲得正面反饋,驗證了互動技術的可行性。

此成功促使 Netflix 將技術應用於成人內容,並選擇《黑鏡》這一以科技批判聞名的品牌,強化互動形式與內容主題的契合度。

技術與製作挑戰

《潘達斯奈基》的製作過程展現了技術與創意。該片耗時五個月,拍攝 250 個片段,總長度達三小時,製作成本約為一般《黑鏡》單集的兩倍,拍攝週期從 12 天延長至 35 天。

不同於傳統劇本,編劇使用 Twine 工具管理數千個選擇點,確保分支敘事的邏輯連貫性。Netflix 同時開發了「Branch Manager」技術,實現選擇與畫面間的無縫串流,解決了早期互動內容的卡頓問題。

然而,高成本與複雜流程也帶來挑戰,例如需平衡選擇頻率以避免觀眾疲勞。這些技術創新為何未能全面推廣?答案與市場反饋密切相關。

觀眾反饋與市場反響

《潘達斯奈基》的市場反響呈現兩極化特徵。根據 Rotten Tomatoes,影評人與觀眾分別給予 74% 與 67% 的評分,反映中等偏上的接受度。

支持者讚賞其創新形式,認為選擇機制帶來前所未有的參與感,類似遊戲化的觀影體驗。

然而,批評聲音同樣顯著。部分觀眾認為 10 秒選擇時限造成壓力,影響沉浸感;另有用戶指出,選項自由度有限,部分路徑的差異不夠顯著。技術限制也是一個問題,例如早期部分智能電視無法支援互動功能。

後續發展

《潘達斯奈基》的成功推動了 Netflix 的互動式內容布局。2019年至2022年,平台陸續推出:

  • 《你與野獸》(You vs. Wild, 2019):一款互動式真人秀,觀眾為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斯(Bear Grylls)選擇生存決策。
  • 《無法破解》(Unbreakable Kimmy Schmidt: Kimmy vs. the Reverend, 2020):喜劇影集的互動式特別篇,觀眾為主角金米·施密特做出選擇。(台灣網飛還看得到)
  • 《貓侍:玉之丞進軍電影圈》(Cat Burglar, 2022):卡通風格的互動式短片,結合遊戲元素。
  • 《瑣事大考驗》(Trivia Quest, 2022):互動式問答節目,觀眾參與知識競賽。


然而,高製作成本與市場接受度的限制逐漸顯現。2024年底,Netflix 移除多數互動內容,僅保留四部,顯示該形式的長期可行性受限。據估計,互動式影集的平均製作成本比傳統影集高1.5-2倍,而觀眾重複觀看的熱情隨時間衰減。

未來,互動式影集的發展可能取決於技術成本的降低與觀眾習慣的改變。互動式內容能否成為主流?這一問題值得行業持續關注。您認為互動式影集會成為影視產業的主流趨勢嗎?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avatar-img
CJ 的沙龍
3會員
4內容數
珍珠鮮奶茶可以微糖微冰加布丁,但CJ的科技鮮果汁是黃金比例 新創公司微介紹、產業趨勢微分析、巨頭動向微追蹤、加一點輕鬆話題 讓科技文章不再艱澀難懂, 科技鮮果汁 猴搭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J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OpenAI發佈的ChatGPT模型,它能人模人樣地回答問題。上線僅幾天就吸引數百萬人使用,儘管有些ChatGPT的脫線回答被做成梗圖流傳,但大部分的使用者的體驗都令人驚艷。此外,一些批評者開始擔心這個語言模型將近一步把人類推向滅亡。
近期影響網路廣告的兩個主要原因1.Apple的隱私權政策(ATT)。2.為了打通貨膨脹而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 Proxima根據與數百個品牌合作經驗,以及近期對158位消費者行銷主管進行訪查,得出當前數位廣告的局勢。
Instafest是一款用來做出自己聆聽風格的音樂祭海報的app。 使用spotify帳號登入Instafest後,它會根據你最常聽的歌手名字印成一張海報。你還可以根據時間(四周前、半年前)產生那段時間的海報。 海報產生後,可以幫自己的音樂祭取新的名稱,及選擇是否要顯示spotify帳號。
上週OpenAI發佈的ChatGPT模型,它能人模人樣地回答問題。上線僅幾天就吸引數百萬人使用,儘管有些ChatGPT的脫線回答被做成梗圖流傳,但大部分的使用者的體驗都令人驚艷。此外,一些批評者開始擔心這個語言模型將近一步把人類推向滅亡。
近期影響網路廣告的兩個主要原因1.Apple的隱私權政策(ATT)。2.為了打通貨膨脹而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 Proxima根據與數百個品牌合作經驗,以及近期對158位消費者行銷主管進行訪查,得出當前數位廣告的局勢。
Instafest是一款用來做出自己聆聽風格的音樂祭海報的app。 使用spotify帳號登入Instafest後,它會根據你最常聽的歌手名字印成一張海報。你還可以根據時間(四周前、半年前)產生那段時間的海報。 海報產生後,可以幫自己的音樂祭取新的名稱,及選擇是否要顯示spotify帳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