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國王「獅心」理察一世(Richard I Cœur de Lion)雖然終其一生都沒有合法子嗣,甚至因此被認為是同性戀(不過此說並不可靠),不過他卻有一名被承認的非婚生子女,他就是菲利普‧費茲羅伊(Philippe Fitz Roy,其實這個名字就是說他是「國王之子」,因為在諾曼法語中,Fitz就是「兒子」,Roy則是「國王」之意)。
菲利普‧費茲羅伊的母親究竟是誰,這已經不可考。但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在其歷史劇作《約翰王(King John)》中便直指其母為福康布里奇伯爵羅伯特‧福康布里奇(Robert Faulconbridge)的遺孀,並且有一位與養父同名的異母弟,因此他又有菲利普‧福康布里奇(Philip Faulconbridge)的名字。威廉‧莎士比亞甚至提到菲利普‧費茲羅伊在受到英格蘭國王約翰(John)承認其王室血統之後,還改名為理察‧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但以上這些說法,都是毫無證據的。其實關於菲利普‧費茲羅伊的當代史料很少,可考的也僅僅兩筆而已,以及他身故後超過半個世紀的編年史中有提及他,相比之下,他在威廉‧莎士比亞的筆下則活躍許多。

菲利普‧費茲羅伊大約在1190年代末期就已經是一名成年人,並受到其生父英格蘭國王理察一世的重用,理察一世甚至為他安排迎娶干邑領主伊西埃五世‧德‧干邑(Ithier V of Cognac)的女兒兼繼承人阿梅莉‧德‧賈納克(Amélie de Jarnac)。伊西埃五世‧德‧干邑是英格蘭國王理察一世位於阿奎丹公國北部的重要屬臣,並且掌握了干邑、梅爾潘、維勒布瓦與阿爾希阿克等重要領地,因此理察一世為自己的私生子安排這樁婚姻,以將這片重要的領地掌握於金雀花王朝之手。菲利普‧費茲羅伊與阿梅莉‧德‧賈納克成親之後,就被稱為干邑的菲利普(Philip of Cognac),這也是他最為人熟知的名字。英格蘭國王理察一世促成干邑的菲利普與阿梅莉‧德‧賈納克的婚姻,本意就是要將干邑家族的領地掌握在手,因此當阿梅莉‧德‧賈納克去世後,出於干邑的菲利普與阿梅莉‧德‧賈納克之間並無子嗣,因此理察一世便照當時的習慣,以領主的身分自行派任總管索納姆的羅伯特(Robert of Thornham),直接掌握這片領地,而不是將領地交給干邑的菲利普。干邑領主轄地之後便一直掌握在金雀花王室手中,直到1242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Henry III)的母親伊莎貝拉‧德‧安古萊姆(Isabelle d’Angoulême)再嫁給拉馬什伯爵于格十世‧德‧呂濟尼昂(Hugues X de Lusignan)時,這片領地才被易手給了呂濟尼昂家族。
干邑的菲利普一直在父親英格蘭國王理察一世的麾下服務。當理察一世於1199年在圍攻沙呂-夏布洛城堡,以鎮壓利摩日子爵艾默里五世(Adémar V)的叛亂時,意外遭到守城衛士彼德‧貝西(Peter Basil)以弩弓所射中,最終因傷勢惡化不幸身亡。相傳,干邑的菲利普在同年稍晚,為父報仇,暗殺了利摩日子爵艾默里五世。不過關於這個傳說,卻是缺乏可靠的根據的,且當代的史料表明利摩日子爵艾默里五世並不是死於謀殺,而是意外身亡的。
1201年,干邑的菲利普再次在其叔叔英格蘭國王約翰的一份官方文件中登場,這份文書明確地提到約翰承認了干邑的菲利普是其兄長理察一世之子,並給予他一份禮物,此後就再也沒有關於他的記錄了。如果相信威廉‧莎士比亞的想像,干邑的菲利普,或是以他「認祖歸宗」後的名字,理察‧金雀花,是一位精力充沛且忠於國家的騎士,他服從於英格蘭國王約翰,但不盲目聽從亂命。當英格蘭王國遭到法蘭西王太子入侵時,他便帶領英格蘭貴族挺身而出,抵抗來犯的強敵。不過這顯然對他充滿幻想,或許這樣的形象其實只是其生父理察一世的投射而已。
關於干邑的菲利普晚年如何,與其究竟何時辭世,現已經不可考,只能從一些史料推測干邑的菲利普大約是在13世紀初期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