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馬太福音 6:34
- 世界的盡頭
小時候,我們全家曾移民到南美洲生活,之後又回到台灣。據說小時候的我,能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只是長大以後全忘了。也許是心中一直掛念著那段模糊卻特別的記憶,在工作逐漸穩定之後,我決定去報名西班牙語課,算是為童年的自己做點補償。
也就是在西班牙語的課堂上,我第一次聽說這個世界上竟有個地方被稱為「世界的盡頭」,在西班牙的西南位置,有一座名為菲尼斯特雷的小鎮(Finisterre,加利西亞語作 Fisterra),在古羅馬時代,這裡被認為是陸地的終點,「Finis Terrae」意即「土地的盡頭」。Finis,是終結;Terrae,是土地。在拉丁文化中,這不僅是地理邊界,更象徵一種超越、生死與重生。
據說走到那裡的朝聖者,會把身上的舊衣物脫下來並在海邊燒掉,象徵過去的放下與內在的淨化。光是想像,就讓我覺得格外浪漫,在那麼遙遠的地方,看一場夕陽、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後來我又上網看了許多關於朝聖之路的影片,直到某天,我看到一句話:「Life is Camino.」:「生活,就是一段朝聖的旅程」。那一刻,我的心被觸動了,幾乎沒有猶豫地告訴自己:等疫情結束,我就出發!
從那時起,我甚至開始練習長距離的走路。雖然那段時間整個世界都因為疫情的關係,像是按下了暫停鍵一樣,但我的內心裡卻像亮著一盞燈,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在遼闊的西班牙鄉間,一步步走向世界的盡頭,縱使身體還在家裡,心早已啟程。
- 意外與專注
但事實上,我跟所有人一樣,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只差了一個「拖延症」擋在中間,每次真的有機會出發的時候,我的理智總告訴我:「應該多工作一段時間,多存一點錢」,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後朝聖之路行程。
大約五、六年前,我在網路上看過一位 YouTuber 的影片。他曾是軟體工程師,卻因為長期久坐、過度使用電腦導致頸椎病,最終決定放下原本的工作,轉而踏上旅行的道路。當時的我,也許還年輕,也太順利了,對身體的健康全無警覺,只覺得這樣的選擇實在不可思議。怎麼可能,一個人花了那麼多年學習一門專業,卻說不做就不做了?我一度想,他或許本來就想實現夢想,只是剛好找到一個出發的藉口。
沒想到幾年後,就在疫情爆發前,我開始莫名其妙地頭痛、嘔吐,輾轉就醫卻找不出明確原因。直到自己在網路上翻遍資料後,才意識到,那些症狀或許與我日復一日面對螢幕、寫程式的生活有關,沒想到我,也得了頸椎病。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疾病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對生命的看法。當身體發出警訊,不論你曾擁有多少、積累多少,都變得無比脆弱。你能依靠的生活可能只剩下一顆止痛藥。
我的頭痛與嘔吐時好時壞,像是沒有規則的輪盤,我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刻會不會好轉,或者突然惡化。說來也有點像命運開的玩笑,就在某次和一位剛從朝聖之路回來的朋友吃完飯的隔天,我就開始出現劇烈的頭痛與噁心。雖然我大概知道頭痛的原因,卻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嘔吐。躺在病床上,我開始清楚意識到:那些我一再找藉口推辭的人生計劃,要想辦法去做,不能再拖延了,因為我不確定身體的情況會不會越來越糟。
我也不確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生彷彿變成了一場「為了未來而做的準備」。我們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現實是,當一個人無法活在當下、無法感受到生活的溫度時,他對生命這條漫長旅程的焦點,也可能早已逐漸模糊。
就這樣,休息了一個週末後,我走進辦公室,向公司遞出了辭呈。老闆願意替我保留職位,說我可以兩個月後再回來。但我婉拒了。我自己也說不清那是一種怎樣的決心,似乎有預感這趟旅程會很長很長,不該有什麼限制在它身上,只知道那一刻我非走不可。主管對此相當不諒解,這點我完全能理解。畢竟,連我自己都還不太能解釋為什麼這樣,或許是躺在病床上絕望的心情?又或者,只是單純我只覺得朝聖之路在召喚著我?
- 準備與出發
在我出發之前,我利用下班的時間到健身房去練習爬坡,測試新買的衣服和鞋子,並且上網研究各種可能碰到的情況,斤斤計較背包的重量;從大學畢業後就沒見過面的學長,也久違的打電話來問我的情況,我也跟他分享了我打算去走朝聖之路的計劃;前同事也好心帶我去做「拔罐」,結果我整個背又黑又紅,感覺毒素都從身上排出了一樣;而主管可能對我有點小情緒,不打算替我送行,但我們辦公室那一層的同仁,卻替我辦了一個歡送會,替我的旅程送上滿滿的祝福,那份溫暖一直放在我心中。
出發的那天我提早到機場,開始預訂第一天抵達法國的住宿,還有下載要看的電子書等等,從下午兩點等到半夜十一點,飛機中途會停靠杜拜,我飛機上的位子旁邊做了一個很緊張的男生,整趟航程將背包放在腿上, 連用餐也都緊張的無法打開餐桌(我幫他打開),我有點擔心他是不是要走私什麼東西;我那排最內側則是做一個來台灣的外國女學生,整個人則是相當Chill,還抱著一隻娃娃在睡覺,飛機會先到杜拜轉機,我會先到杜拜的機場旅館先過一夜再繼續前往法國,所以感覺沒有想像中的疲累。
到達法國後,也在機場附近的旅館過了一夜之後就搭捷運到火車站,之後就直接搭火車到朝聖之路上的第一個目的地:巴約納(Bayonne)。
- 回顧與紀錄
從我決定出發的那一刻起,內心便充滿了難以言喻的興奮。我上網看影片、查資料、準備裝備,一遍又一遍地想像自己即將踏上的旅程,會是什麼模樣。
對於生活在日復一日忙碌之中的現代人而言,也許很難體會行事曆上只寫著一件事的感覺。那件事,是一個更大夢想的一部分,而我每天只需要專心地去完成它,就會一步步接近那個夢想。老實說,那時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過去大半人生,都只是陷在瞎忙與窮忙之中,既沒有深思熟慮地朝著遠大的目標前進,也缺乏一種能沉得住氣、不放棄地走下去的耐心。
所以,我為自己所做的決定感到慶幸。我永遠記得那天決定出發時的悸動,像是一種按下「暫停鍵」的選擇,是重新調整生命焦點的開始;從那開始我決定做到「生活即朝聖」的意義,將活在當下詮釋為一種每天都朝著更大目標前進的一小步,每天清楚設定好當天的目標,透過這個小小動作,來感受到生命長期存在的意義,正如聖經上所說的「一天的難處一天當」。
而今,距離我第一次踏上朝聖之路,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了。這段時間,我不斷回想那趟旅程。雖然當時每天都有寫下一些紀錄,但當旅程結束,真正要動筆整理時,我卻遲遲無法決定該用什麼方式表達,只因為那趟旅程給我的,不只是足跡與風景,更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抽象情緒。
在那條路上除了遇見了我的太太之外,更重要的是,那條路背後交織著許多不同的面向,關於信仰、關於選擇、關於人的內在轉變,而這一切,使得那段路,成為我生命中最獨特、最無可取代的旅程。
朝聖之路當天影片 1 :https://youtube.com/shorts/1lJxDt-CtOE
朝聖之路當天影片2:https://youtube.com/shorts/iS4MyOgpdYc
朝聖之路當天影片3:https://youtube.com/shorts/WOLhB-vAXWA
朝聖之路當天影片4 : https://youtube.com/shorts/r4PdNTxiM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