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我們念佛要分秒必爭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這就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諸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幫助你身心健康,四大是物質,地水火風。養身、養心,身心都得到滋養。「多福眾生常樂受用」,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多福,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才能往生。《彌陀經》上這句話也要記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不能往生是你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怎麼辦?念佛就補充了。為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用真誠清淨心念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樣的福慧能夠跟它相比。這才顯示出念佛的福慧之大,深廣真的是無量無盡,為什麼不幹?為什麼天天老打妄想,想些不相干的事情?所以我也常說,我們念佛要分秒必爭,我這一秒鐘的時間非常寶貴,它過去再不回頭了。我這一秒鐘幹什麼值得?念佛值得。不念佛,這一秒鐘就空過了,光陰浪費了。


五逆十惡,毀謗佛法,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導他,他能信、能願,這個條件具足了,然後一念十念,那個一念十念是消除無量劫的罪業。這個機會不容易遇到,哪裡有一個人要斷氣的時候頭腦清楚?這頭一個條件,頭腦不清楚就沒辦法,誰都幫不上忙了。我們趁現在頭腦清楚的時候,為什麼不把握著時間念阿彌陀佛?別搞妄想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必去參加庸人的行列?為什麼不跳出來?一心念佛,分秒必爭,我們成就了。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65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6/07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真正學佛,並非僅止於研讀佛學理論,而是將佛法融入生活實踐,落實在身口意三業中。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唯有將佛法內化為自身思想與行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文中強調「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與老師學習的十年經歷,作為學習佛法的實踐案例。
Thumbnail
2025/06/07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真正學佛,並非僅止於研讀佛學理論,而是將佛法融入生活實踐,落實在身口意三業中。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唯有將佛法內化為自身思想與行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文中強調「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與老師學習的十年經歷,作為學習佛法的實踐案例。
Thumbnail
2025/06/06
〈大悲咒〉一共八十四句,四百一十五個漢字,涵蓋觀世音菩薩和諸佛菩薩不同的化現、智慧與功德。因爲力量強大,靈驗不思議,又稱爲〈大悲神咒〉。 經中提到,持此神咒,能滌淨十惡五逆的極重罪障,而且「必定滿願」,無論祈求遠離病苦、長壽豐饒、智慧通達,乃至於圓成佛道,願心都能成滿。
Thumbnail
2025/06/06
〈大悲咒〉一共八十四句,四百一十五個漢字,涵蓋觀世音菩薩和諸佛菩薩不同的化現、智慧與功德。因爲力量強大,靈驗不思議,又稱爲〈大悲神咒〉。 經中提到,持此神咒,能滌淨十惡五逆的極重罪障,而且「必定滿願」,無論祈求遠離病苦、長壽豐饒、智慧通達,乃至於圓成佛道,願心都能成滿。
Thumbnail
2025/06/05
修行要建立信解,才能避免盲修瞎練。學習佛法,從認識自己的心開始,直指內心障礙。瞭解緣起性空,並透過聞思修證教理行果,達到信解行證。過程中,應不斷學習,提升境界,並從失敗中領悟。 最終目標是明心見性。
Thumbnail
2025/06/05
修行要建立信解,才能避免盲修瞎練。學習佛法,從認識自己的心開始,直指內心障礙。瞭解緣起性空,並透過聞思修證教理行果,達到信解行證。過程中,應不斷學習,提升境界,並從失敗中領悟。 最終目標是明心見性。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