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漏掉了前面的系列文章,幫你整理在這邊:
前面提到適合經營Podcast的人有這幾類:
- 具有專業服務或產品的人
- 你的服務或產品可以用口語說明的人
- 比起寫作、拍影片,覺得講話更輕鬆的人
為什麼有服務或產品的人適合做Podcast?
不論是任何的自媒體,我們都看見很多「有了流量,卻沒辦法變現」的情況,娛樂、說書、旅遊、美食這類主題都很容易有這種狀況,或是有部分收入,但這個收入不足以讓經營者真的全職投入。如果不是真的流量頂端的經營者,經營到後面就很容易力不從心,陷入一個要繼續投入心力或是放棄又可惜的糾結中。
如果你有自己的服務或產品,就算沒有廣告主投放廣告,你也可以廣告自己的服務或產品,為自己的創造收入。我可以很誠實的告訴你,就算是排行榜前20名的節目,也不見得每集節目都有廣告主投放廣告,如果只想要依靠廣告收入來經營Podcast,是一件機會非常小的事情。《最近工作還好嗎?》、《財報狗 - 掌握台股美股時事議題》、《大人的Small Talk》都是透過Podcast宣傳自家產品的案例。
如果你已經有了本業,Podcast就是一個宣傳的工具,而且你的本業經驗還會成為你節目題材的來源,讓你能夠創造內容行銷的飛輪,不怕不知道節目要講什麼,很多節目經營一段時間很容易就會陷入不知道講什麼題目的窘境,如何讓你的節目題材源源不絕的方法,我們後面再跟你分享。
哪些服務或產品是可以用口語說明的?
- 數位知識課程(線上課程、線上陪跑營等)
- 知識服務(法律、營養、醫學、商業等)
- 金融服務
- 心理健康
- 職涯輔導
- …
只要你平常工作會以口語向客戶解釋說明的、累積信任感的,都適合轉換成Podcast題材。
Podcast特別適合傳達知識、概念這類的內容,因為聲音媒體相較於文字或視覺媒體,更容易讓聽眾在日常生活的碎片時間「被動」收聽,像是通勤、運動、做家事的時候,不用盯著螢幕就能吸收新的想法和資訊。你可以將你原本要找客戶講的事情錄成Podcast,變成讓這些對主題有興趣的潛在客戶「主動」找來聽,而不是你一個一個花力氣去說明。儘管他們或許聽的當下沒有需求,但當他們有相關需求的時候,因為你已經長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也知道你的專業,自然就會來找你。
但如果是需要大量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輔助,例如設計、料理、香氛、攝影等等就會非常受限,因為這些感官比較難用口語或是純聽覺的方式呈現,需要以其他感官來做輔助才有辦法讓聽眾理解。
喜歡寫作或拍影片,就不適合做Podcast嗎?
不會,也很適合,只是看哪個媒材你投資回報率比較高,回報不一定是金錢,有可能是你特別喜歡寫作,寫作這個行為本身就會帶給你快樂,或是寫作相較於講話覺得更省力,那你也可以先把心力投注在寫作上,當累積了一定量的內容,再將這些內容轉成適合Podcast的方式來增加觸角,也是一種很實際的路徑。
以目前排行榜上看得到的節目為例,《大人的Small Talk》、《下一本讀什麼?》、《曼報》、《VK科技閱讀時間》都是以文字起家,先累積了大量的文章,後來才開始經營Podcast節目。
以影片為主體的節目來說,你會發現知名Youtube頻道《老高與小茉》、《志祺七七》都有Podcast節目,他們直接將Youtube影片的音檔上傳成Podcast,這樣就可以做一份工兩個媒材用。但後來《志祺七七》也會將影片內容另外依Podcast適合的呈現方式改稿,再重新錄製Podcast上傳。畢竟不同媒材還是有不同適合的結構跟表現方式,這我們後面再分享吧。
下一篇將會告訴你Podcast的製作流程,讓你對一個節目的誕生有個基本概念。
如果你已經等不及想知道後續的內容,歡迎購買或試讀我寫的電子書《破億下載Podcast製作人的經營指南》,裡面會有更詳細的介紹喔!
📌 內容亮點
- [節目定位] 如何找到你的「Podcast 北極星」,建立明確的節目方向?
- [節目結構] 怎麼規劃單集內容?如何讓節目更有吸引力?
- [設備與錄音技巧] 不同預算的設備選擇,如何優化錄音環境?
- [聲音剪輯] 從基礎剪輯到專業音量平衡,打造質感音質的 Podcast。
- [行銷與曝光] 如何讓節目被更多人發現?如何透過「內容行銷飛輪」擴大影響力?
- [變現與廣告策略] 如何找到廠商合作?如何設定方案價格?怎麼寫出有吸引力的 Sales Kit?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Podcast的製作技術」,更多的是「經營Podcast的策略」、「創作者思維」以及「Podcast 在內容行銷中的定位跟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