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是「投資理財系統化課程」,在初學不知從何入門時,可考慮此系列文章,沒有多餘的廢話或話術,只有如打基礎般,一步一步的建立系統化內容。
本課程沒有完成的一天,投資是人生的漫長旅途,永遠有進步空間。
正文開始:
有人說,全世界最公平的事,
就是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
經過研究分析,這句話有待商榷。
事實上,有錢人的時間,與普通人甚至窮人的時間,仍然是不一樣的。
從臺北到高雄,有錢人買高鐵,只要1小時39分。
從臺北到高雄,普通人坐台鐵,要3小時38分。
這2個小時,可以讓有錢人多做很多事。
本篇想分享的是:「花時間省小錢與花時間賺大錢」的觀念,
有甲乙2人,資產都從1萬元出發,他們分別把重心擺在:
「花時間省小錢」與「花時間賺大錢」
甲花2個小時,用心搜集折價券,至各大賣場採購,原價2000,實付1000,
省了1000元。
乙花2個小時,用心做投資功課,在金融市場投資,賺了1萬元。但錯過了大賣場的折價機會,每次採購都花費2000。
第1天,2個人的資產分別如下:
甲:10000-1000=9000。
乙:10000-2000+10000=18000。
兩人資產差距1倍。
假設每個月有1次大折價的機會,及有1次賺1萬元的機會。
3個月後,2人資產如下:
甲:10000-3000=7000。
乙:10000-6000+30000=34000。
2人資產差距4.85倍。
過了3個月,2人的資產天差地遠,
一樣的時間,有錢人跟普通人做的事不一樣,結果就會天差地遠,
也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在領悟這個道理之後,不再過度追求折價,而是把重心放在創造更大的獲利。
想要賺更多錢的人,需要的是「尋求更大的獲利機會」,
而不是「省更多錢」。
省錢最高的境界,也不過儲蓄率100%,
每月賺3萬,花0萬,存3萬,儲蓄率100%,一年不過存36萬。
每月賺6萬,花2萬,存4萬,儲蓄率66%,一年存48萬,
每月勒緊褲帶存錢,還不如每月努力提高收入。
王永慶曾說過,
花掉的1塊錢是花掉的1塊錢,
省下的1塊錢是紮紮實實的1塊錢。
這句話,跟本文主軸並不衝突,
在企業的經營跟運作上,
若是投入更大的資本,無法得到更高的報酬,
就要考慮節流,以節省來增加獲利,
這2者並不衝突。
本文想分享的投資理財觀念,
建構系統化的理論課程,
要說明的就是這一點:
「花時間賺大錢,比花時間省小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