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9:《服務先行,業績隨行:從基層銷售到頂尖顧問的秘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貴婦的鞋櫃開始

陳慧如仍記得,她的服務人生是從「蹲下來」開始的。那時候,她在一家精品鞋店,面對的顧客多半是有身分、有財力的貴婦。每當她彎下腰,替顧客小心翼翼地穿上鞋子,她心裡總在想:「這不只是鞋子,而是他們自我價值的延伸。」

raw-image


那是一個汗水和耐心交織的舞台。倉庫裡來回奔走,試穿時蹲下的腰酸背痛,甚至顧客不耐煩的眼神,都是她每天必須面對的考驗。可是她發現,當她真心替顧客著想,哪怕只是遞上一杯水,或是提醒哪雙鞋比較襯膚色,顧客的表情會慢慢柔和下來。那一刻,她懂了:服務的關鍵不只是「給」,而是「感受」。


服務力,決定現金流

她的老闆曾經把她丟到第一線去歷練。從人資、行銷跨到營運,她才真正明白——產品力固然重要,但決定現金流的,是服務力。因為產品會隨時間過時,但服務留下的體驗,會讓顧客一次次回頭。

她回憶有一次,一位顧客試穿了十幾雙鞋,仍猶豫不決。旁邊同事已經不耐煩,但她依舊保持笑容,耐心解釋每一雙鞋的差異。最後,顧客雖然只買了一雙,但卻在結帳時輕聲對她說:「妳讓我覺得被尊重,下次還要找妳。」那句話,比任何業績數字都來得更有重量。

raw-image



五感的體驗設計

顧客不是只買產品,他們買的是整個體驗。」

她舉例:一家咖啡店的價值,不只是那杯咖啡,而是從踏進門時看到的裝潢、聽到的音樂、聞到的香氣,到手裡握著的杯子觸感,甚至服務員說的第一句話。這些「視、聽、嗅、味、觸」五感的交織,才是顧客真正付錢的理由。

raw-image


她常對學員說:「便宜的咖啡到處都有,但讓人願意花一百多塊坐下來的,不是咖啡,而是那個空間給你的感覺。」


從 4P 到 4C 的思維轉換

在培訓過程中,她最愛講的一個例子是全聯。最初,全聯的定位是「全聯實在真便宜」,瞄準婆婆媽媽的市場。但隨著世代更迭,全聯逐漸從「低價」轉為「多元」與「便利」。它不只賣商品,還創造「好好吃」的食譜平台,結合短影音,甚至一鍵下單,十分鐘內食材送到家。這就是從 4P(產品、價格、通路、促銷)轉向 4C(顧客需求、成本、便利、溝通)的最佳案例。

「產品是什麼,顧客早就不在乎了,他們在乎的是『我需要什麼』。」她語重心長地說。


真誠,勝過套路

她分享過一次難忘的購物經驗。那天,她下班後走進一家香水專櫃,疲憊得不想多說話。櫃姐卻沒有急著推銷,而是先遞上一杯水,柔聲說:「姐,水比果汁更能滋潤妳的疲憊。」

這個小小的舉動,瞬間打動了她。接著,櫃姐透過提問和觀察,替她找到一款木質調、低調卻持久的香水,甚至描繪出一個畫面:「想像陽光從窗外灑進來,這個味道就是陪妳敲打筆電時的靈感。」

raw-image


她笑著說:「我最後買下的,不只是香水,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被理解的感覺。」

這就是「服務先行,業績隨行」最真實的詮釋。


員工的培養:舞台與歸屬感

作為顧問,她不斷強調:留住員工,比留住顧客更重要。因為沒有快樂的員工,就不會有滿意的顧客。

她告訴創業者們:「不要把員工當工具人。」給予舞台,給予尊重,給予成就感,才能讓員工把顧客當朋友。她提到:「你要讓員工願意做事,更要讓他們好做事。」流程設計的簡化、培訓的完整性、以及公平的激勵,都是創造員工歸屬感的關鍵。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1. 「服務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種真誠。」
  2. 「便宜的咖啡到處有,但顧客買的是空間帶來的感覺。」
  3. 「產品力決定第一次購買,服務力決定顧客是否回來。」
  4. 「不要把員工當工具人,給他們舞台,他們就會創造奇蹟。」
  5. 「顧客買的不只是商品,而是故事與被理解的感受。」
  6. 「服務先行,業績隨行。」
  7. 「一個好的顧客體驗,始於五感,終於人心。」
  8. 「留住員工,才留得住顧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45會員
290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02
兩位知識型創業者的深聊,帶我們走進創業背後的心理風景。當焦慮、金錢與不確定性交織,人該如何找到內在的安定?這篇專欄以楊嘉玲與 Brian 的對談為基底,加入細膩的場景、對話與內心戲描繪,帶你看見創業不只是事業選擇,更是一場與自己深度對話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9/02
兩位知識型創業者的深聊,帶我們走進創業背後的心理風景。當焦慮、金錢與不確定性交織,人該如何找到內在的安定?這篇專欄以楊嘉玲與 Brian 的對談為基底,加入細膩的場景、對話與內心戲描繪,帶你看見創業不只是事業選擇,更是一場與自己深度對話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8/29
為什麼有人身家千萬仍然焦慮不安,有人月薪三萬卻自在愉快?答案藏在我們的「財務安全感」裡。本篇文章以訪談故事為基礎,加入細膩的場景描寫與人物內心刻畫,帶你走進一場關於金錢、焦慮與幸福的深度對話。當比較與計較主宰我們的心,安全感再多錢也買不到;唯有清楚自己要什麼,並擁有選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Thumbnail
2025/08/29
為什麼有人身家千萬仍然焦慮不安,有人月薪三萬卻自在愉快?答案藏在我們的「財務安全感」裡。本篇文章以訪談故事為基礎,加入細膩的場景描寫與人物內心刻畫,帶你走進一場關於金錢、焦慮與幸福的深度對話。當比較與計較主宰我們的心,安全感再多錢也買不到;唯有清楚自己要什麼,並擁有選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Thumbnail
2025/08/28
許多人在人生重大抉擇前,常被一句「大家都這樣說」的話困住。從「工作滿三年才能離職」到「女生不適合當工程師」,這些看似合理的「鐵律」,其實可能只是時代殘留的幻象。本篇文章,帶你走進一場課堂對話與多段真實故事,感受那些被迷思綑綁的掙扎,並學習用邏輯與勇氣拆解它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2025/08/28
許多人在人生重大抉擇前,常被一句「大家都這樣說」的話困住。從「工作滿三年才能離職」到「女生不適合當工程師」,這些看似合理的「鐵律」,其實可能只是時代殘留的幻象。本篇文章,帶你走進一場課堂對話與多段真實故事,感受那些被迷思綑綁的掙扎,並學習用邏輯與勇氣拆解它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