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殺買、上漲賣」、「不管對或錯都預告在前」、「畫線給大盤走」、「我早就預告在前⋯⋯通通如我所料」、「連續 X 天大漲....會員們已經大賺 X%」、「再不上車就來不及」—— 這些話,你是不是也在股市群組或Youtube裡聽過?今天就帶你拆解這些最常見的投顧話術,背後到底藏了什麼陷阱。
一、連續 X 天大漲....會員們已經大賺 X%
(一)拆解口號
「連續 X 天大漲,會員們已經大賺 X%!」這種台詞,表面上是在強調「績效真實可見」,但實際上是利用「一小段的漲幅」來包裝成「全面且穩定的獲利」。這句話巧妙地模糊了「誰的會員」、「買在哪裡」、「是不是全體會員都有同樣結果」等細節。
它強調的是「結果」,而刻意省略了「過程」與「風險」,更話術的一點就是,連漲幾天就算是事實,但和他本人有關係嗎?賠錢的會員呢? 好事通通都算他的就對了。
(二)心理分析
- 從眾效應:投資人聽到「會員們都大賺」,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落後了」,被推向「我也要加入」的心理,簡單說,就是要讓你覺得沒賺到這波就落後別人一大截了。
- 成功偏差:就像看到彩票中獎新聞一樣,投資人只會聚焦在「有人賺到」,忽略背後更多「沒中獎」的人。
- 急迫感:強調「連續 X 天大漲」,會讓人覺得「再不加入就錯過機會」。
- 賭徒心態:市場漲勢常讓人覺得「趨勢會延續」,投顧就是利用這點來放大吸引力,而投顧也順勢賺取盲從會員手中的大把鈔票。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只會騙「新手」或「腦袋不清楚的人」。但事實上,越覺得有經驗的投資人,有時候更容易被這招打中。因為他們懂得看漲幅,也知道漲 X% 在市場上不算小事,於是會心生「這老師可能真有料」的錯覺。
(三)為什麼要小心這句口號
沒有代表性,所謂「會員們」可能只是一小撮人,甚至只是「他自己無中生有的股票」。漲勢不等於持續,短期大漲的個股,風險往往更高,很多個股都是跌了就沒再漲回去。
忽略下跌的案例,投顧只會拿「大賺」出來宣傳,虧損的股票一定不會被提起(這是許多長期觀察的人發現的套路)。容易掉入情緒陷阱,當你被「別人已經賺到」刺激到,很容易放棄原本的投資紀律,把錢交出去。
二、再不上車就來不及
(一)拆解口號
「再不上車就來不及」,聽起來很熱血,好像少了一秒就錯過千萬財富。實際上它就是一種「倒數計時的詐騙文案」,剛開始看時,會以為時機錯過就不再,但看久之後,你會發現,每次都是再不上車就來不及。
- 時間壓迫:先讓你覺得市場火車已經開動,你再不跳上去,就永遠追不上。
- 製造恐慌:這時候你不是在做投資判斷,而是在被逼著「交保護費」。
- 暗示老師有內線:好像只有他知道下一秒會噴,你不上車等於笨蛋,但換個角度想,他有內線怎不自己趕緊買就好,還要大張旗鼓地來告訴你呢?
說白一點:投顧喊得再大聲,最怕的不是你不上車,而是你開始冷靜思考。
(二)心理分析
「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人性有幾個弱點,這不是投資人的問題,只是知道心理運作的機制,就能避免再度上當:
- 害怕錯過
當別人都在車上(已經買進),你卻還在觀望,會產生落後感與焦慮。這句話正好踩中這個痛點。 - 緊迫感行銷
這和電商「最後三小時、限量十名」是一樣的邏輯。壓力越大,思考就越不清晰。 - 權威暗示
當投顧用這句話時,暗示「老師已經知道接下來會大漲」。你若不上車,就代表你「不聽專業」,容易被帶入信任陷阱。
三、為什麼要小心這句口號
- 股價漲跌不是喊口號能決定的
真正的大戶、法人布局不會因為一句話就改變節奏。投顧喊「不上車就來不及」,很多時候只是在幫自己拉抬聲量,並不代表股價真的會噴。 - 常見的「收割陷阱」
很多案例是:投顧在高點喊「快上車」,等散戶衝進去,大戶或早鳥會員就順勢出貨,結果最後「來不及」的,反而是跑不掉的投資人;想作價差賺錢的,必定是提前布局,哪有一窩蜂衝進去買了還想賺錢。 - 忽略了風險與停損
真正負責任的投資分析,會告訴你進場理由、風險點、停損機制,而不是一句模糊的「再不上車就來不及」。只要你聽到這句話,就代表背後的論述極度單薄;記住,一窩蜂的事情,就沒有能賺錢的。
別怕來不及上車,該怕的是永遠下不了車。
三、結語
一邊拿對帳單哄你「大家都已經賺翻了」,一邊又用「再不上車就來不及」嚇你。糖衣加鞭子,投顧話術的套路永遠不變。真正來不及的不是沒跟上,而是等到發現自己被當韭菜時,早就下不了車了。
願還在糾結要不要加入會員的投資朋友,可以耐心再多觀察一下,也許可以有更少的金錢損失,機會永遠都在,但錢損失了,要花更久的時間才能賺回來。

△想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