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時候,林好為了貼補家用,隨爸爸去開路,那條路大家都很熟悉,叫東西橫貫公路,從東到西全長一百九十二公里,極其險峻。林好說,「我八十四歲了,若要說起那一段歲月,我會哭,當年十四歲的女孩,家裡窮到連地瓜都吃不到,為了四百五十元,我把命豁出去,只要能賺錢,別人不敢吊不敢爬,我都敢,因為我家需要錢。」
從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將近四年的時間,東西橫貫公路通車了,東邊從大魯閣進入,西邊則從埔里,合歡山是東西交界。通車後政府為了感念四百多位開路英雄,建立了長春祠供後人祭拜,林好爸爸的名字也在其中。偶爾,林好會徒步到長春祠,摸一摸刻有爸爸名字的石碑,也跟從前一起開路的老朋友問安。
婚後,林好與先生育有一子二女,先生四百元的工資要供應一家五口非常辛苦,所以林好又開始做工貼補家用,很辛苦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成人。然而,辛苦與不辛苦皆是人生的一小段風景,輕輕感受就好,不要過於執著某一個片段,每一個人都帶著任務來經歷、來感受,痛苦終究會過去,而美麗不會消失。老智者說,有付出、有努力、有認真,這些都會轉成肉眼不見的福緣。
林好三個孩子在社會都很有成就,有的在公務部門、有的在大學執教,林好覺得上天都有在默默庇佑,讓她們這樣貧瘠之家也能栽培孩子成材。現在的林好每天早上六七點就到環保站掃地,她說,「掃了七八年了,樹葉每天掉,一天都要掃三個小時以上,掃地就好像掃我們的心地,葉子每天掉,就像每天的煩惱心中起,地一天不掃就滿地落葉,心裡的垃圾三天不清,就像發臭的垃圾坑。」
雖然林好的人生很辛苦,但是汗水沒有白流,孝順的她犧牲求學幫助家計,婚後任勞任怨盡自己的責任,把孩子教育得知書達禮、誠正信實,孩子長大後,她無牽無掛做志工,又從行善過程體悟人生,了解人生的苦與樂,以及價值。老智者說,如果沒有開路先烈的犧牲,後人又如何能夠享受這一份來去的便利,活在這個世間,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心存感激。林家父女對台灣交通發展有功,他們的子女受先人餘蔭,福澤厚重,貴人處處。總之,就像老智者說的,儘管做好事,該平安就會平安,該顯貴就會顯貴,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
#孝順
#境隨心轉
#掃心地
#積善之家有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