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1906-1999)是德國著名的「股神」,同時也是一位作家與市場觀察家。本書為其晚年遺作。他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無數市場循環,以獨特的洞察提出許多流傳後世的思想,包括「老人與狗理論」,強調投資要耐心等待時機。他的職業生涯橫跨超過半個世紀,不僅在歐洲金融界留下深刻影響,也以暢銷書與公開演講推廣投機哲學,塑造後世對市場的理解。
這本書的本質在於結合投機哲學與人生智慧,是對市場心理的深刻反思。它不僅僅是經驗的分享,更是一種思辨方式與生活態度。 我之所以想寫心得,是因為書中提出的耐心與等待最佳時機的理念,在現代資訊爆炸、波動劇烈的市場中尤為珍貴。許多人被短期震盪嚇退,甚至認為投資是通往破產的道路,但若能秉持科斯托蘭尼的思維並堅持到底,長期仍有極高機率成為贏家。以下就我認為本書的精采洞見分享給大家。
科斯托蘭尼將投資人區分為兩種:固執的投資人與猶豫的投資人,差異不在於操作方式的表面,而在於背後的心態與思維。固執的投資人必須具備四大要素:
- 金錢:是投資的基礎與根本,沒有資金再好的策略也無法執行。
- 想法:投資人必須擁有想像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市場資訊瞬息萬變,今天被捧上天的標的,可能明天就因一則新聞而跌落谷底。只有能跳脫群眾心理的人,才能看出長期的真正價值。
- 耐心:在充斥雜訊的市場裡,壞消息與謠言層出不窮。固執的投資人能保持冷靜,從全局判斷而非隨波逐流,真正懂得等待時間來發揮複利的力量。
- 運氣:投資並非完全可控,市場中存在著許多偶然性。運氣好時,能因趨勢或新科技爆發而受惠,例如 AI 在 2022 年底的橫空出世,使相關公司股價大漲。但同時,突發事件也可能導致重大損失。固執的投資人明白這些無法預測,並能坦然接受。
因此,固執的投資人選擇相信自己所投資的公司能沿著正確方向長期發展。他們將市場比作一條積雪厚實的坡道,把所持有的資產視為雪球,期望隨著時間推移,雪球能在坡道上越滾越大,最終創造可觀的成果。
科斯托蘭尼提出了著名的「雞蛋理論」,用來幫助投資人判斷市場是否處於過度買進或過度賣出的狀態。他認為,股市的漲與跌是一體兩面:漲多必然會回檔,跌深也必定迎來反彈。背後的根源在於人性——當市場上漲時,投資人往往因 FOMO 心態爭相進場,推升行情;而當市場下跌時,情況則如同電影院失火,人人急於逃出,導致價格加速下挫,進一步強化了週期性的波動。
在這樣的循環裡,當股價自低點反彈而持有人仍不多時,往往是相對理想的進場時機。但隨著市場逐漸回溫,持有人數不斷增加,情勢尚未完全明朗,理性的投資人反而會選擇耐心等待,以免承受過度波動。當投資人情緒達到狂熱、持股比例極高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劇烈修正,這時反而是應該謹慎減碼甚至獲利了結的階段。
同樣地,在下跌循環中,當股價自高點急速下跌時,成熟的投資人會逐步減碼並保持觀望。他們清楚短期的下挫雖痛苦,但更大的機會可能正在醞釀。當市場陷入全面恐慌,投資人手中股票所剩無幾時,雖然行情看似仍在探底,但往往意味著底部即將來臨,反而成為重新布局的絕佳時刻。
能在市場中獲利的,往往是那些堅守信念、冷靜面對循環的「固執型投資人」。長期而言,股票市場的趨勢仍是向上,但真正能享受到果實的,只會是那些在週期中固執的投資人。
如同上個月霍華馬克思在備忘錄中所談到的價值與價格本質,投資人往往追逐的是價格,卻忽略了對公司價值的深刻理解。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就像老人與狗:有時價格走得快,有時走得慢,但始終會圍繞在價值附近。股價上漲並不必然意味著即將下跌,有時候「高」還可以更高。市場的視角可能與我們截然不同,唯有清楚理解自己投資了什麼,才能在股價高檔時避免隨眾追高,在股價大跌時也能避免盲目殺出。
科斯托蘭尼所闡述的投資哲學,與其說是投機者的自白,不如說是一位成熟投資者的心態。股票市場是一個需要勇於違反人性操作的場域,而唯有具備耐心、紀律與獨立思考,才能在市場的起伏中站穩腳步。科斯托蘭尼的洞見,不僅啟發了無數投資人,也讓我們理解到,投資的本質是一場長期的修煉。雖然這本書已經出版許久,其中也有一些觀念可能不合時宜,但是核心的思維仍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