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亞科」營收創高股價卻跌?先回答一下話題的提問?為什麼?其實很簡單。
南亞科營收季增78.40%,年增130.91%,很不錯,好棒棒。但是它的股價,也從9月初的47元,漲到最高的178.5元,足足漲了3.8倍,也就是380%。結果第三季只賺0.5元,還補不了上半年虧1.95元的洞。營收只漲一倍多,股價漲了快四倍,結果獲利少得可憐。這些秋哥沒有提前預告過嗎?
十月的營收大概回到2021年左右的高峰,但那時一季也不過只賺2塊而已。外資早在9月就買進22.9萬張在那邊等了,大股東台塑三寶已經賣第三輪了,你還在期待股價會一路往上衝,會不會太沒危機意識了?這個套路不是只有南亞科這樣喔,所有飆股一概適用。
秋哥就說很多人只看年增年減,不看EPS,也不看本益比本淨比,根本鬼遮眼。有的媒體會說長榮第三季EPS年減65.08%,但絕口不提季增98.42%,10.04元好像不怎樣,也沒人跟你說第二季全台股只有19家賺超過10元,而千金股早就不只19家了,更沒人跟你說EPS年增35%的鴻海,三季加起來只賺10.38元,一季單挑鴻海三季的長榮,股價還在200元以下打滾中。


但這長榮日常啦,沒啥好抱怨的,既然市場只能規定我們這樣賺,那就這樣賺,一年數一次錢就好,穩穩的賺而且風險低。
這是秋哥11/03的預言,今天南亞科果然在拉到快漲停時,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往下殺到最多-3%,追漲停的,一口氣就是13%虧損。但秋哥也有說過,南亞科的股本比較大,如果股本小一點,殺到跌停都不希奇。

盤後看了一下三大法人的買賣,外資連兩天大賣後,今天回補了近萬張,但進出量都很大,秋哥在想買超的張數,會不是就是從-3%之後再往上拉的時候進的,反正高點倒很多了,再進些貨,明天依樣畫葫蘆再倒一次。
秋哥研究過不少這種漲停後盤中直接垂直下殺的股票,共同點只有一個,被炒作過頭。還有人傻傻的在說某某分析師投顧目標價多少多少,秋哥實在搞不懂,這些大戶有那麼佛心讓你賺錢嗎?沒割你韭菜就不錯了,放目標價的目的只是讓你追高而已。
或許你在秋哥做預測的時候買,放到現在還是有賺的,因為秋哥只知道它一定會來,但沒辦法精準預測這種情形什麼時候會來。但是秋哥很確定,你追的價格越高,遇到鬼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過,如果你有在盯盤,我肯定你賺不到這個錢,因為這種劇烈的波動,一般的散戶很難熬得住。你一定也知道這種股票基本面根本撐不住,在劇烈下殺時,你就會忍不住認賠賣出;但看它一直在漲,甚至快漲停時,你也會忍不住進場追高,然後就形成追高殺低的完美閉環。絕大部份的散戶都是這樣輸錢的。
三年多來,除了六次公開報牌和幾次公開道歉,秋哥從來沒有叫你什麼時候買長榮,至於叫你什麼時候賣,更是一次都沒有。因為賺長榮錢的方法,就是買進來之後,就放著不要動,原因很簡單,就是高獲利能力導致的配息降成本,和淨值增價值,這些秋哥都寫過很多文章說明了。
而你所能做的,就是盡量買得很便宜,因為成本越低,底氣越足,殖利率越高,還本時間越快,淨值的保護力越大,這些都是價值投資裡最基本的功課,所以秋哥講過無數次,長榮就是大跌大買。但顯然很多人並不了解這一點,畢竟這對炒短線的人而言,和天書沒兩樣,既沒耐心,可能也改不了炒短的習慣。但在股市裡要賺快錢,根本是地獄級難度,你是把大戶們當塑膠了是嗎?
所以在秋哥的新書裡,會針對本益比本淨比淨值這些基本的東西,開獨立章節說明,但我會用一些別人不會用的角度來解釋。不過可能還要一點時間就是了,反正秋哥一直都在,大家耐心的等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