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IG谷哥如何讓我們吸食行為可卡因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是老爸阿公時代的毒品。快轉2018,我們吸的是臉書、IG、SnapShot和谷哥。因為企業就是要我們上癮。

#我是怎麼吸食這些電子毒品的?
~收到大拇指數量的多少,就是我衡量自我價值的標准~
~當我搭捷運時,我會滑手機;當我感到不安全,我還是會滑手機~
你下次看臉書上有個很小的設計,就是它讓你上癮。
大拇指點贊“Like” 功能的產品經理 Leah Pearlman 曾直接坦言,當初設計大拇指的Logo,只是想讓用戶感覺使用起來更友好。
但用著用著發現,
連他自己很關注每次 Po 文後收到的大拇指數量,甚至在想,為什麼這次沒有上次多?
#APP如何操控你的行為?
我們可以用湯碗實驗(soup bowl experiment)來解釋軟體設計的一個技巧,讓用戶(即我們=很好笑的是我們是設計者,同時也是受害者XD) 成癮。
如果讓兩組實驗參與者同時喝湯,一組的碗會自動補充食物,另一組會提供准確的飲食提示,告訴參與者喝多少。研究發現,那些從自動補充碗裡吃東西的參與者比普通碗的參與者喝多了 73% 的湯。
然而,這些參與者還不認為他們吃得更多,
也沒有認為自己比正常人吃得更飽。
這個實驗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你再回想一下在看臉書時,為啥習慣性一直不停刷下去?
因為設計者並沒有提供一個提示說,你看的東西已經到“底”了。
這樣,大腦就會支配我們的手指一直不停往下滑(它們才有廣告收入)。
#分享用意?
如果你連開車也要玩手機,睡在床上時也要有手機陪伴,那可能就是成癮~~~
#職履問題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客戶群
國泰世華
北京奇虎360
金寶集團
勤業眾信
碩網資訊
環宇真空科技
昱晶能源科技
麗暘科技
#104邀請我們成為履歷診療室
請找曾氏職涯顧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響我們日常的幾個心理學效應 學會一個便能受益終身(包括女性到底在想什麼XD) #什麼是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 它指的是將自己的人格特點也反射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白話文就
    心理學說白了就是人事物的行為及反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通過了解心理學效應對自已產生的影響,分析自己平時無法看到的非理性行為,即能更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妹子(幹
      📷📷 中年油、禿頭老、依老賣老,這樣的中年形像似乎已經深入職場人心。那麼,還是青年的你,是不是也會一路作到老呢? #依據Wikipedia的敘文,青壯年一般是指年齡在20至39歲(或40歲)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哥在《開沒人想理你的會議》中用講了個真實案例。 有間公司的CEO失心瘋想了個產品概念,全公司歡天喜地說這分明就是賈伯斯等級的產品。ID、EE、電子、UIUX到PM把
      來自羅馬尼亞,成立於 2007 年,提供使用者在線上輕鬆建立及維護個人履歷表。 同時 它也能和 Facebook 結合,讓你的履歷出現在臉書裡。 #重點 它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
      微軟翻譯 App,不管是在瀏覽英文網頁、照片翻譯、討論區及聊天等,都能替我們實現多國語系翻譯 :D 1. 即時照片翻譯 看客戶報告或國外研究時,畫面上滿滿是看不懂的文字 lol 此時透過微軟翻譯
      影響我們日常的幾個心理學效應 學會一個便能受益終身(包括女性到底在想什麼XD) #什麼是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 它指的是將自己的人格特點也反射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白話文就
    心理學說白了就是人事物的行為及反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通過了解心理學效應對自已產生的影響,分析自己平時無法看到的非理性行為,即能更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妹子(幹
      📷📷 中年油、禿頭老、依老賣老,這樣的中年形像似乎已經深入職場人心。那麼,還是青年的你,是不是也會一路作到老呢? #依據Wikipedia的敘文,青壯年一般是指年齡在20至39歲(或40歲)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哥在《開沒人想理你的會議》中用講了個真實案例。 有間公司的CEO失心瘋想了個產品概念,全公司歡天喜地說這分明就是賈伯斯等級的產品。ID、EE、電子、UIUX到PM把
      來自羅馬尼亞,成立於 2007 年,提供使用者在線上輕鬆建立及維護個人履歷表。 同時 它也能和 Facebook 結合,讓你的履歷出現在臉書裡。 #重點 它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
      微軟翻譯 App,不管是在瀏覽英文網頁、照片翻譯、討論區及聊天等,都能替我們實現多國語系翻譯 :D 1. 即時照片翻譯 看客戶報告或國外研究時,畫面上滿滿是看不懂的文字 lol 此時透過微軟翻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就在九月中,華爾街日報出刊了一系列的報導,叫做「臉書檔案 – The Facebook Files」,揭露了臉書的內部文件,指控臉書的營運問題。這份報導,當然對臉書的企業形象,又是一個重擊 - 即使裡面的一些指控,不見得是新鮮事。
    有個問題,我一直非常困擾:「投觸及廣告、流量廣告」真的有用嗎? 多數的教學都會跟你說:「廣告要建立漏斗,依消費者所處的不同階段,投放不投目的的廣告給他。」 但細想之下,也許不是這樣?
    Thumbnail
    網路有種身分很特殊,它叫做fb又稱作臉書, 競賽不是我贏就你輸,可將心情故事來敘述。 人們完全被它來掌控,它填補人們心中虛空, 臉書天下而亂是唯恐,非實真醒悟才知是空。 有了它人們不再開口,填滿心中空虛的不夠, 置入行銷及便利團購,有時讓人們絲絲入扣。 它利用網路拉近距離,創造人事物都是虛擬, 全世
    Thumbnail
    當閱聽人的數位足跡已經必然成為商品,其中的流動狀態可能就成了某種結構,例如在Youtube上觀看的推薦,背後就有許多原因,可能是因為一樣看了這支影片的人看了什麼,或是一樣年齡層的人看了什麼(有登錄帳號,且資訊正確的前提),又可能是我們曾在Google上搜尋過的什麼,都很有可能。
    Thumbnail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就在九月中,華爾街日報出刊了一系列的報導,叫做「臉書檔案 – The Facebook Files」,揭露了臉書的內部文件,指控臉書的營運問題。這份報導,當然對臉書的企業形象,又是一個重擊 - 即使裡面的一些指控,不見得是新鮮事。
    有個問題,我一直非常困擾:「投觸及廣告、流量廣告」真的有用嗎? 多數的教學都會跟你說:「廣告要建立漏斗,依消費者所處的不同階段,投放不投目的的廣告給他。」 但細想之下,也許不是這樣?
    Thumbnail
    網路有種身分很特殊,它叫做fb又稱作臉書, 競賽不是我贏就你輸,可將心情故事來敘述。 人們完全被它來掌控,它填補人們心中虛空, 臉書天下而亂是唯恐,非實真醒悟才知是空。 有了它人們不再開口,填滿心中空虛的不夠, 置入行銷及便利團購,有時讓人們絲絲入扣。 它利用網路拉近距離,創造人事物都是虛擬, 全世
    Thumbnail
    當閱聽人的數位足跡已經必然成為商品,其中的流動狀態可能就成了某種結構,例如在Youtube上觀看的推薦,背後就有許多原因,可能是因為一樣看了這支影片的人看了什麼,或是一樣年齡層的人看了什麼(有登錄帳號,且資訊正確的前提),又可能是我們曾在Google上搜尋過的什麼,都很有可能。
    Thumbnail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