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

含有「注意力」共 18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你是否發現身邊的孩子總是坐不住、容易分心,甚至難以完成日常任務?這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好動,而是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在作祟! 根據衛服部心理健康司-ADHD衛教懶人包資料顯示ADHD 現況:台灣ADHD盛行率9.02%,卻只有1.62%的人接受診斷,1% 接受完整治療。可見此疾患患者在台灣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繼擁抱高敏感的自己:消除生活中的緊張不安,與纖細感性和平共處-重點摘要筆記(上),本篇整理第三章與第四章的重點(第31~57個好習慣)。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我是高敏感族的一員。一直以來,在工作與人際關係上感到納悶、無解的問題,竟然在閱讀過程中瞬間豁然開朗。這本書不僅幫助我理解自己的特質,還開拓了許
暗示存在 隱藏科技,影響人們的潛意識,潛移默化⋯⋯假運氣。 ~~~~ *   共時性的祕密 ( ~ 世界隱藏的幕後祕密 ~ ) 〈 第三十四幕 〉金錢運、考試、能量、氣運(運氣) 暱稱「 幸運物的密語 」 的書信: 彩券 的作弊,例如:樂透彩、刮刮樂 . ~ 腦海中會浮現 數字or情報
  這其實是最詭異與「反生物」的。試想,野外的生物除非被捕獸夾、陷阱或其他自然界中的障礙物束縛,否則從來不會失去自己身體的控制權、不會感到「時間不是自己的」。但在現代社會中,人卻理所當然地讓自己活成畜牧場或動物園裡的動物。就算被給予了自由吃草的時間,也會在短暫的休息之後,按部就班地回到柵欄之中。
打開 104,越來越多公司開始要求求職者「會用 ChatGPT」。 但問題是——這真能提升效率,還是變相增加員工壓力? GPT 不是減負,而是需要我們「轉換角色」思考「怎麼問問題」,最好組織也要有共識,一同設計專屬團隊的「Prompt SOP」。
Thumbnail
匿名投票
使用GPT後的感覺?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Keith-avatar-img
2025/02/07
3
工具用得好事半功倍~
3
小6姐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7
Keith 沒錯沒錯!工具要好用~不能變成限制跟壓力源 ><
金句:時間管理的高手,不是事事做到,而是會忽略和抵抗誘惑。 《四千週》的書名來自一個計算:如果一個人能活到80歲,那麼他的一生大約只有四千個星期。這個數字使我們對時間的有限性感到震驚,進而提醒我們要更珍惜和有效利用每一個當下,避免浪費時間在無謂的焦慮和過度追求效率上。
Thumbnail
* 共時性的祕密 ( ~ 世界隱藏的幕後祕密 ~ ) 「 彩券 」的作弊,例如:樂透彩、刮刮樂 . ~ 腦海中會浮現 數字or情報⋯⋯ 「 股票市場 」的作弊、「 考試 」的作弊
【 挑戰 】連續 100 天更新不中斷 day 58 最近,公司筆電的電池電量總是很快耗盡。 電池充到 100 %,使用五小時後,就幾乎見底了。 靠著那一點點電量要寫作業,實在太緊繃了。 發文到養成習慣了,每天會有一套流程: 「今天到底要寫什麼?」 問出此句後,開始瀏覽戰友們發些什麼文章。 恩,
Thumbnail
  當我們在滑社群網站時,我們到底想得到什麼?我們從這些網站上滿足社交需求了嗎?或者我們得到了什麼重要資訊?我們打開它們,更像是為了消除那些醒目的通知;或者進一步來說,消除沒有打開時,「不知道會不會有重要通知」的焦慮。但我們需要問自己的是:「它能有多重要?」它有可能重要到我們需要這麼密集地使用嗎?
您提到「我們在這些社群媒體上所能得到的價值,絕對提供不了充分的理由要求我們每天花幾個小時使用。我們也鮮少能透過被動使用這些網站來得到滿足感或成就感」,這個觀點實在是非常的精闢,太多無用的資訊不斷的推播在眼前,反而想看的粉絲頁紛紛因為社群媒體公司的演算法而被降觸及,這樣最後會造成劣幣逐良幣,社群網路的價值就越來越低了
2
前圖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2
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是的,最早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東西大部分是朋友或追蹤對象的內容,但在大家滑社群的習慣養成之後,就被調整成大多是廣告或演算法推薦,越來越看不到自己本來想看的東西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