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心理學,了解上司同事心上人在想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影響我們日常的幾個心理學效應
學會一個便能受益終身(包括女性到底在想什麼XD)

#什麼是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
它指的是將自己的人格特點也反射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白話文就是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例如,藝人吳宗憲覺得他自已心地善良,也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
@實例
昨天有位讀者在Medium說我上一篇是廣告,叫大家省事不要看 XD 
---------------------------------------------------------------------
📷
---------------------------------------------------------------------
我寫文章的出發點只是想用愛發電,大大的反應投射了他的觀點(其實看不看都嘛沒差)。
我接著就想到在公事上的爭執(多數情況都是為了爭我比你行、我論點好、我比較聰明)=
同理這也投射我自已的莊子觀點(我只是想用愛發電看看我家冷氣機會不會因此跑起來)。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去評價他人時,往往是根據自身的經歷和對事物的感受來推測和判斷他人。(信義區妹子也是喔) 總有一個習慣性的思維會覺得,自己對事物的主觀認知即是他人的認知,而忽略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相同。
心理學講的投射效應,就是指人們在潛意識裡總是喜歡預設他人與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傾向和觀點。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等投射到他人身上的一種認知障礙。比如好勝心強的人,總以為他人也喜歡與人一爭長短;而喜愛在背後讓你吃屎的人,也會覺得不喜歡在背後害人的人簡直不可思議。
學會換位思考,是避免投射效應的有效方法,也能更容易與人交流和溝通,並達成共識。
#職履問題請來信
alleniverson290@msn.com
#客戶群
國泰世華
北京奇虎360
金寶集團
勤業眾信
碩網資訊
環宇真空科技
昱晶能源科技
麗暘科技
#104邀請我們成為履歷診療室
請找曾氏職涯顧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學說白了就是人事物的行為及反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通過了解心理學效應對自已產生的影響,分析自己平時無法看到的非理性行為,即能更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妹子(幹
  📷📷 中年油、禿頭老、依老賣老,這樣的中年形像似乎已經深入職場人心。那麼,還是青年的你,是不是也會一路作到老呢? #依據Wikipedia的敘文,青壯年一般是指年齡在20至39歲(或40歲)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哥在《開沒人想理你的會議》中用講了個真實案例。 有間公司的CEO失心瘋想了個產品概念,全公司歡天喜地說這分明就是賈伯斯等級的產品。ID、EE、電子、UIUX到PM把
  來自羅馬尼亞,成立於 2007 年,提供使用者在線上輕鬆建立及維護個人履歷表。 同時 它也能和 Facebook 結合,讓你的履歷出現在臉書裡。 #重點 它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
  微軟翻譯 App,不管是在瀏覽英文網頁、照片翻譯、討論區及聊天等,都能替我們實現多國語系翻譯 :D 1. 即時照片翻譯 看客戶報告或國外研究時,畫面上滿滿是看不懂的文字 lol 此時透過微軟翻譯
  在哥工作的企業,小小小小的“潛規則”蘊含著升不升官的Wisdom。小看它們,你就準備悄悄地走向吃屎的職業生涯 :d #Hidden Shit Rules: A. 一個人有今天的位置,一定有他過
心理學說白了就是人事物的行為及反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通過了解心理學效應對自已產生的影響,分析自己平時無法看到的非理性行為,即能更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妹子(幹
  📷📷 中年油、禿頭老、依老賣老,這樣的中年形像似乎已經深入職場人心。那麼,還是青年的你,是不是也會一路作到老呢? #依據Wikipedia的敘文,青壯年一般是指年齡在20至39歲(或40歲)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哥在《開沒人想理你的會議》中用講了個真實案例。 有間公司的CEO失心瘋想了個產品概念,全公司歡天喜地說這分明就是賈伯斯等級的產品。ID、EE、電子、UIUX到PM把
  來自羅馬尼亞,成立於 2007 年,提供使用者在線上輕鬆建立及維護個人履歷表。 同時 它也能和 Facebook 結合,讓你的履歷出現在臉書裡。 #重點 它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費免
  微軟翻譯 App,不管是在瀏覽英文網頁、照片翻譯、討論區及聊天等,都能替我們實現多國語系翻譯 :D 1. 即時照片翻譯 看客戶報告或國外研究時,畫面上滿滿是看不懂的文字 lol 此時透過微軟翻譯
  在哥工作的企業,小小小小的“潛規則”蘊含著升不升官的Wisdom。小看它們,你就準備悄悄地走向吃屎的職業生涯 :d #Hidden Shit Rules: A. 一個人有今天的位置,一定有他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專注的行為其實是愛得展現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專注的行為其實是愛得展現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