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嘗試用音樂的形式來進行以往的讀書會,方式是這樣的:
1.準備3-5首在你的人生階段中,對你很有意義或有感觸的歌曲,可以是歌詞、旋律或畫面,分享最觸動你的是什麼?對當時的你最有幫助的是什麼?從最近聽到的歌曲開始分享。
2.播放者分享後,其他成員給予回饋,盡量不要評價或評論,從觸動你的部份給予回饋。
3. 播放者分享新的想法或感受;輪到聆聽的人分享聽到播放者的歌之後,產生的新想法或感受。
4.換下一位分享。
第一輪下來,氣氛變得很低迷…
我注意到大家分享的像是工作的緊張、焦慮,對自我的憐惜,都是生活中遇到某個衝擊事件,然後再從音樂中找尋能量的一段經驗。在平靜的表面之下,我們都有翻攪奔騰的情緒在流動。分享自己內在的糾結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我們要暫時卸下社會期待的樣子,不論是精明幹練的社會新鮮人,爸爸的乖兒子,或是正向溫暖的心理師,純粹地面對在社會面具底下,自己的不安、脆弱,和渴望…
從早到晚我們會經歷各種情緒起伏,有時甚至使我們無法客觀看待眼前的事物,失去理性,想要快點拋開這些情緒,忙於工作、學業,假裝它不存在,在我們的文化中,「情緒化」是個負面意涵的詞語。
然而....
當感覺不對的時候,你無法否認,在內心深處你就是會有那種不對勁的怪異感。然而我們都需要經驗到這些情緒,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成為一個「人」,而不是外界給的標籤。
在這次的分享中,曾讓我焦慮、害怕的歌曲,因為成員的回饋而賦予了新的意義;有成員說我分享的歌聽起來很像如果有一部以我為主角的連續劇,結束時會播放的片尾曲;有成員聽到它除了剛硬之外還有柔軟的部分;有成員分享到其實它不只有一種聲音,他還聽到另一個合音,很像兩個人在對話。
這像是你有一段回憶,在你印象中只有一個暗灰色的背景,但是今天你拿出來分享,有人看到了橘色、綠色,和黃色,然後你有了新的畫面和感觸,再把這段回憶放入腦海裡,以新的樣貌保存著。
在聆聽他人歌曲的過程,我發現單純地遁入的歌曲的世界裡面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好像浸泡在柔軟的熱水裡面,暫時與外界解除所有關係;有成員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歌曲,她選的歌曲像是在對我們內在的小孩說話,我想像或許可以試著對內在的自己溫柔,對自己說話;或是當有人分享自己工作上的沉重和喪失熱情,我感受得到他腳步的沉重,在那當下,我彷彿是和他搭上同一班車,在對面的座位上看著他低著頭嘆氣。
我很喜歡大家在心理上的距離變得很靠近;例如有成員分享到一首關於孤獨的歌曲,我當下也感受得到歌曲中那種寂寞,只有一個人在空闊的海邊呼喊的感受,但同時我也感受到一股熟悉和親切,好像生活中就是如此,每天的孤獨和寂寞,那是每天睡前你坐在書桌,需要獨自一人面對的種種情緒。
這個過程給我很大的體會是:生活中情緒的變化就像天空的雲一樣,不時會烏雲密布或是傾盆大雨,然而這些都是日常的一部份。我試著去注意到即使天氣有時候糟糕到讓人難以忍受,但自己就是那個天空,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這次聚會是深夜遇見自己﹝註1﹞的一個新嘗試,過往我們都用書本作為媒介,這次則是用音樂做為素材讓大家自由發揮。我發現這次的體驗性特別強,歌曲的氛圍和節奏很容易把人帶往另一個情境,但同時每個人又會有自己的詮釋,碰撞起來產生出新的變化。
對我來說這樣的新嘗試是我生活中的養份,讓我打從心底感覺到這就是我要的生活。
﹝註一﹞深夜遇見自己:一個心理自我探索讀書會,成立於105年底,名字的典故來自於小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但其實只到9點,因為成員們普遍都不能熬夜。聚會中會運用有關心理的書籍彼此分享、回饋與反思的方式,讓自己更靠近自己,並且在聚會中練習做自己。目前仍以每週一次的分享持續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