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家國同構」支撐起「大一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中國先秦所有思想流派共同默認的前提,不必明確指明。無論是法家、儒家、道家還是其它流派,都是基於這一前提來展開他們的論述的。在中國人的自覺意識和潛意識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簡直就如幾何公理那樣天經地義,不言而喻。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各種原創思想的大爆發期,也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從封建制轉向郡縣制的過渡期。面對春秋戰國禮樂崩壞,征伐不止,戰亂頻發的局面,道家的方案是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以降低社會組織化程度和生產水準來獲得社會的安寧。法家則主張以暴力手段來加強最高權力,建立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來建立社會秩序。而儒家則一門心思想要克己復禮,想要恢復舊時的禮儀制度。由於儒法都極力爭取遊說諸侯,獻計獻策;主張又大相徑庭,兩派的衝突尤其激烈。不僅在言語上相互攻訐,而且還在政治鬥爭中相互排斥甚至迫害。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反感法家的,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反對「道之以政,齊之以行」;而法家更是猛烈地攻擊儒家,韓非子就說「儒以文亂法」,李斯更是攛掇秦始皇「焚書坑儒」。
道家的主張顯然與「大一統」背道而馳,儒家也昧於大勢。而法家強化中央集權的思想取得了勝利。分封制是適應地多人少的一種政治結構。作為周天子,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他要直接管理所轄的領土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因而將其領地分封給諸侯管理,而諸侯尊其為共主並上貢就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諸侯又再分封下去。這樣就形成了天下、諸侯國,邑和家的層級結構。每個權力層級都有治權,有獨立的運作空間,像個俄羅斯套娃。在地多人少的情況下,這個結構是穩定的。但當生產發展了,人口增多了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理念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就變得不穩定了,便會有無休止的爭鬥。在這種情況下,統一是避免打鬥的唯一辦法。金字塔似的權力結構才是唯一穩定的政治結構。
但法家思想在成功地推進和實現中央集權後,就迅速地喪失了主導地位。秦的暴虐使其迅速滅亡。漢在初期的採用了黃老之學,主張讓國民休養生息。而擯棄了法家思想,但卻保留了法家的郡縣制。由於中央權力控制力尚不足,同時輔以分封制。到了漢武帝,在董仲舒的鼓動下,又擯棄黃老之學而「獨尊儒術」。其實儒家並不反對中央集權,也是強調等級制的,只不過反對「犯上作亂」,想要維護等級制度一成不變。一旦新的等級制度建立,儒家也是樂觀其成的。對於儒家來說,法家打造的郡縣制這一巨大的軀殼給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而皇帝也發現,由儒家的「仁義」和「忠孝」思想來填充這個軀殼,對他們的統治更有利。這樣一來,由儒家思想來主導法家打造的郡縣制就綿延了兩千多年。金字塔似郡縣制的上部是等級式的官僚體制,朝廷位於最上層,而皇帝位於金字塔的頂點。眾多的宗法家族則位於金字塔的底部,支撐起上部。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大多是這個金字塔的墊石,或成為它的支撐件,填充物或附著物。中國歷史不過就是不斷重複著這個故事:努力建造一個金字塔似的權力結構而且越造越大,垮了重造,樂此不疲。
儒家提倡「忠孝」,「忠」和「孝」的關係是這樣的:一個人首先要做到孝。孝是忠的初級階段、成長階段和試金石。一個人不能盡孝,那肯定不能盡忠。當一個人由盡孝發展到盡忠,盡忠就超越了盡孝。《孝經》中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是忠之始,忠是孝之終。個人應當以事親那樣事君。儒家將子女基於血緣關係對父母的服從放大到國民對君王的服從,這被稱之為「家國同構」。所謂「父為家之君,君為國之父」。
郡縣制有兩個政治結構。一個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家族,一個是以皇權為最高權力的官僚體系。皇權通過郡縣的行政體系而到達縣。在縣以下鄉村,則由宗法家族權力來支配。與分封制相比,郡縣制的權力顯然更為集中,分封制下的「國和家」都不存在了,只存在「天下」和「家族」兩個政治領域。國民受到兩個政治權力的管轄,而維護儒家「忠孝」思想的讀書人進則成為官僚體系的一分子,退則棲身于宗法家族之內,成為溝通和調和兩個政治結構的橋樑。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就此形成。
因而,正是儒家的「家國同構」的忠孝思想延續了法家打造的郡縣制,支撐起了「大一統」。中國皇權專制,常被說成是「儒外法裡」,其實不準確。儒家不僅為皇權專制提供「以德治國」的手段,更為其提供了合法性和法理依據。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說,「唯天子受命于天」,宣稱天子是受上天所命來統治臣民;《尚書•洪范》說,「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直言天子為民之父母。《禮記•中庸》說「子庶民也」,宣揚君王會愛民如子。而法家僅提供了以懲罰為主獎勵為輔的治國手段。只能說,就手段而言,是「儒外法裡」。顯然,儒家對維護皇權專制的作用更大。光靠法家的,郡縣制的「大一統」無法維持,必然塌陷。而有了儒家提供合法性和洗腦,大部分臣民就心甘情願地服從皇權統治,只有少數桀驁不馴的梟雄和流民才敢「犯上作亂」,皇權專制才能實現階段性的穩定和持續。但儒家對皇權的規勸是非常微弱的,不能制約皇權走向徹底的腐敗和暴虐,皇權專制最終仍不免覆滅,逃脫不了歷史迴圈的宿命。
近代中國為應對西方的挑戰,精英和大眾逐步形成了進一步加強和集中國家權力的共識,以凝聚全社會資源,集中統一支配來強大國家。這一共識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初步形成,最終通過引進列寧式的政黨作為組織工具而得以完成,建立起以党治國的「党國制」。中共打敗國民黨也正是因為它比國民黨更有凝聚力。國民黨改組為列寧式政黨半途而廢,沒有打一開始就是列寧式政黨並不斷清洗的共產黨有凝聚力。
中共建政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從歷史的延續性來看,都是在完成「五四新文化」運動所提出的任務和開啟的歷史進程。宗法家族權力結構的消解自「五四新文化」始,到「土改」而完成。党國制下,宗法家族不復存在,鄉村士紳在「土改」中被作為「地主階級」而被打倒,從而將政權末梢延伸到農村基層,建立起農村基層政權。通過「延安整風」和「反右」,知識份子不再擁有社會價值的解釋權,党的領袖擁有的自己創立或命名的思想體系,可以完全由自己解釋。從而實現了「君師合一」和「政教合一」。
党國制借助于更先進的通訊交通手段和更強大的組織體系,具有比皇權專制強大得多的動員社會和控制社會的能力。然而背後仍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理念在發揮作用。「家天下」轉化為「黨天下」,過去,天下歸皇帝所有,現在天下歸黨組織所有。但過去皇帝能支配的資源有限;而現在則可以支配國家的所有資源。有所變化的是,權力繼承不再以血緣為標準,而以加入組織獲得身份為標準。雖然親緣仍發揮著強大的作用,然而在同是權力的私相授受下,党國制轉為「傳賢」優先於「傳子」。党國制的官僚集團也比皇權專制的擴大了,吸納了更多的社會精英,選撥制也比科舉制更具有開放性和流動性,但卻沒有科舉制公平。
如果說郡縣制是「家國同構」,那麼党國制就是「家國一體」。企圖將整個國家打造成一個大家庭。雖然它不可能完全實現之,但它有這樣的衝動,並曾在一定程度上短暫實施過。在人民公社時期,家庭關係被極大地弱化。集體勞動,集體吃大食堂,集體學習、受訓和娛樂等。中共革命和建設中的許多政治話語,如「革命大家庭」,「階級兄弟」,「以廠為家」,「舍小家,顧大家」,都具有儒家血緣家庭和親疏有別的底色,從之轉化而來。階級鬥爭理論實際上是將過去以血緣來「分親疏」轉化為以階級成分來「分親疏」。是工農階級成分,加入了革命隊伍,就成了「革命大家庭」的一員,是革命同志。党的領袖則是大家庭的大家長,因此黨員群眾應當服從黨及党的領袖的領導和指揮。
中共一方面宣稱領袖是「人民的兒子」,官員是「人民的公僕」。這兩者分別是「君為民之父」和「代天子牧民」的反轉。但同樣都是以親緣關係綁架感化馴化民眾,而前兩者比後兩者更容易麻痹民眾;另一方面又宣揚「黨的恩情比天大」,「爹親娘親不如党的恩情深」,比「君為民之父」更進一層。總而言之,党國制是郡縣制的升級,「家國一體」是「家國同構」的變體和升級。党國制之於郡縣制,更加「大」更加「一」更加「統」。
2018年12月10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314Content count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話說當年劉老三喝多了以後在芒碭山上走,突然聽說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橫欄去路! 於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蛇巢穴,酒壯慫人膽的劉老三趕上前去,準備殺他個乾乾淨淨。 就在劉老三拔劍後,那大蟒突然說話了: 你殺我,我會報復你的子孫。 劉老三怒道:少特麼廢話!我自己都快保不住了! 一劍下去,巨蟒被斬成兩
Thumbnail
傅佩榮:「我們談儒家,每個人都好像懂一些,有時候又好像不太清楚它的根本思想,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因素。」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第一次在網路上搜尋到這家繪本書店時,看到logo和書店內的照片還以為地點在日本,仔細一看竟然在台灣!剛好來到台中玩時就想到一定要來這家繪本書店,果然不負期待,整間店非常的溫馨、可愛,而且店主人一家人也在裡面,彷彿就是踏入國小教室的閱讀角,整個童年回憶湧了上來。
Thumbnail
藏身在濃濃貴族英倫風情的溫莎小鎮內,Alma House B&B雖然少了現做早點,但是溫馨的裝潢以及清幽的環境,也讓我們忘卻了倫敦的喧囂與繁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湯武革命的反思 上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前言 孔門的教學目標有三:學為學、學為人、學為政。 為學,在網絡世界,臥虎藏龍,高手林立,講如何為學,實在班門弄斧。 為人,許多網友,人生經歷豐富,世事洞明,講如何為人,筆者自愧不如。 為政,政見立場,人各有之,如何為政?何須多此一講。 接下來咱們將去探討: 孔子對從政者有什麼基本的要求?
「上帝」一詞,孔子之前已經出現了,在商周時期,人們普遍篤信上帝,而把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話說當年劉老三喝多了以後在芒碭山上走,突然聽說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橫欄去路! 於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蛇巢穴,酒壯慫人膽的劉老三趕上前去,準備殺他個乾乾淨淨。 就在劉老三拔劍後,那大蟒突然說話了: 你殺我,我會報復你的子孫。 劉老三怒道:少特麼廢話!我自己都快保不住了! 一劍下去,巨蟒被斬成兩
Thumbnail
傅佩榮:「我們談儒家,每個人都好像懂一些,有時候又好像不太清楚它的根本思想,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因素。」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第一次在網路上搜尋到這家繪本書店時,看到logo和書店內的照片還以為地點在日本,仔細一看竟然在台灣!剛好來到台中玩時就想到一定要來這家繪本書店,果然不負期待,整間店非常的溫馨、可愛,而且店主人一家人也在裡面,彷彿就是踏入國小教室的閱讀角,整個童年回憶湧了上來。
Thumbnail
藏身在濃濃貴族英倫風情的溫莎小鎮內,Alma House B&B雖然少了現做早點,但是溫馨的裝潢以及清幽的環境,也讓我們忘卻了倫敦的喧囂與繁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湯武革命的反思 上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前言 孔門的教學目標有三:學為學、學為人、學為政。 為學,在網絡世界,臥虎藏龍,高手林立,講如何為學,實在班門弄斧。 為人,許多網友,人生經歷豐富,世事洞明,講如何為人,筆者自愧不如。 為政,政見立場,人各有之,如何為政?何須多此一講。 接下來咱們將去探討: 孔子對從政者有什麼基本的要求?
「上帝」一詞,孔子之前已經出現了,在商周時期,人們普遍篤信上帝,而把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