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護膚保養品,其「配方結構」均可拆解成五大組成:1. 油相成分、2. 水相成分、3.表面活性劑(乳化劑)、4.防腐劑、5.調節/修飾劑
每件護膚保養品,均會全含5大組成、或至少包含其中的2~3部分構成產品配方。例如最簡單的美容按摩油,就可能包含「油相成分 +修飾劑(香精or精油)」。另外,像是化妝水配方──當需要賦予某香氛氣味時──亦會在「水相成分」外,添加「油相成分」的精油或香精;再加上可溶化劑(即「表面活性劑」),使油/水穩定互溶。
所以,不管是要拆解某產品組成成分,或是設計DIY配方,都能透過這五大結構組成,去解析。
護膚保養品配方的「五大結構組成」
1.油相成分:
一般為油、脂、蠟類──可用來潤澤皮膚、調節膚感、或改變乳霜稠度、或作為油溶活性成分的基劑。
油溶活性──提供產品訴求,如:美白、保濕、防曬或去角質......等功效。
2.水相成分:
水(佔絕大部分)──作為溶劑,助溶水性成分。
多元醇類──提供保水或溶劑作用,如甘油、丁二醇、山梨醇......等。
水溶活性──提供產品訴求,如:美白、保濕、防曬或去角質......等功效。
3.表面活性劑(乳化劑):
幫助「油」與「水」兩相穩定混合一起。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主要應用在護膚保養類產品;
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則是清潔類產品的主力。
4.防腐劑:
為避免產品(包含生產製造、運送、販售、至消費者使用期間)遭受微生物污染,導致產品變質,危害健康。
5 調節/修飾劑包含:
pH調節劑──調整產品酸鹼度,以符合使用性及維持活性/原料功效需求。
香精──幫助掩蓋原料味,提供令使用者愉悅之氣味。
粉體──依不同材質構造,可作為修飾膚色、膚感調整、吸附油脂、調整軟硬稠度、磨砂清潔......等用途。
色素──改變產品內容物顏色,提供吸引目光,刺激購買慾之用。
流變/增稠劑──多數為高分子聚合物,可改變產品型態(例:化妝水→凝膠),用來調整黏稠度、膚觸變化,並有幫助乳化體穩定之功效。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